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蚕桑气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蚕桑气象cansang qixiangmeteorology of sericulture

蚕桑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蚕桑生产的规律、特点, 充分利用有利气象条件, 指导蚕桑生产的合理分布, 促进蚕桑生产向优质、高产、低耗、增收的方向发展。世界蚕桑生产的90%在亚洲, 亚洲的蚕区主要分布在受太平洋季风影响的亚热带及暖温带的湿润地区, 居20~40°N之间。中国29~33°N之间的湿润地区是蚕桑的主要分布区。
桑树与气象
桑树喜高温多湿环境。但对气候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对洪涝灾害、干旱、湿害、台风、低温、霜冻、高温、干热风和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有较强的抗御能力。在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 ≥10℃的活动积温值少于2600℃, 无霜期在120天以下的地区,桑树的生产潜力不大。
温度 春季温度上升到12℃时, 桑叶萌发, 并开始长出新根, 地温在25℃左右, 桑树根系吸收作用旺盛, 地温高于40℃以上, 或低于10℃时, 桑树便停止生长。桑叶产量的高低与积温的多少成正相关。随着纬度的南移, 积温渐次增加, 桑叶产量也随之递增。
水分
合成1公斤干物质的桑叶, 大体需要消耗300公斤的水。桑树生长季节,特别是7~8月份旺盛生长期,如月雨量低于100毫米, 长期高温干旱,往往导致桑树提早止芯, 桑叶提早萎凋黄落。
空气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氟化物能使桑叶受害,甚至脱落。氟化物由气孔进入叶肉体内与水作用形成氟化氢, 导致酶的作用和体内代谢功能的混乱,易使桑叶失绿变白。由于桑叶被污染毒害蚕体,严重时造成蚕的中毒死亡(见桑园小气候)。
桑蚕与气象

温度 温度能加强或减弱蚕体内各种酶的活力。从而改变蚕的新陈代谢速度,影响蚕的生长发育。桑蚕正常发育的温度在20~30℃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发育加快,龄期缩短。温度在20℃以下、30℃以上不利于蚕的生长发育。长时间接触低温或高温将会损害蚕的健康。桑蚕所能忍受的最低温度一般为7℃,最高温为40℃。
由于蚕品种和蚕的龄期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小蚕期要求温度偏高, 一般1~3龄为26℃左右,大蚕期特别是5龄期为23~24℃。小蚕期高温饲养,发育快,龄期缩短, 食下量、消化量以及蚕体的重量均有所增加,后期表现出的全茧量、茧层量也增重。大蚕期温度偏低, 有助于蚕体的健康和茧丝质量的提高。
湿度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 不同龄期对湿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1龄期要求相对湿度为95%左右,以后随龄期的增大,湿度降低。大约每个龄期相对湿度以降低5%左右为宜, 大蚕期虽不适应多湿的环境,但相对湿度在50%以下的干燥条件对蚕的生长发育也不利。
空气 空气中的CO、CO2、SO2、NH3等不良气体对桑蚕生长发育均有一定影响,视龄期的不同和接触时间的长短而有所不同。如空气中的CO2对小蚕期比大蚕期影响小、起蚕期抵抗力最强,盛食期最弱。空气中CO含量超过0.5%,CO2超过2%以上,SO2在0.1%以上,NH3含量在0.5%时,都会影响蚕的生长发育,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光 光对蚕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但在低温饲育的条件下,光对蚕儿发育反有促进作用。蚕在光照条件下,由于趋光性,促使蚕向蚕座上层移动, 有助于摄食新鲜桑叶,促进发育。但直射光会造成蚕的背光趋向,使蚕儿在蚕座中分布不匀,发育不齐。生产上养蚕一般采取分散光线,蚕座上以白天微明,夜间黑暗的自然光线为宜(见蚕室小气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