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螂;麻郎;麻郎子ma21laŋ21/tsɿ53ma21lang21/zi53蜻蜓。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八: “俗呼……蜻蜓曰蚂螂。”民国十八年《珠河县志》卷十二《物产志·动物》: “蜻蜓,俗名蚂螂。” 民国二十二年《昌黎县志》卷四《物产志·虫类》: “蜻蜓,俗名蚂螂,有红黄青三色,青者较大。”亦作“麻郎”、“麻郎子”。《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一回: “麻郎儿,见群鸦打凤,绊住了折脚雁,好教我两下里做人难。”“麻郎儿”为曲牌名,但得名于方言称蜻蜓为麻郎儿。清同治九年《会理州志》卷十《风土志·物产》:“蜻蜓……今俗呼曰虰虰𤝄, 曰马马虰, 曰麻郎子。” 民国二十年《元氏县志·风土·方言》: “呼蜻蜓为麻郎。” 民国二十二年《绵阳县志》卷三《食货·物产》: “蜻蜓,麻郎。”又,清傅崇矩《成都通览·成都之昆虫》: “蜻蜓,有大头猫、披蓑方、丁丁猫、红官爷、麻卵等名目。”“麻卵”音近 “麻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