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蚁鼻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銅鐵錢部 > 先秦 > 蟻鼻錢 蟻鼻錢 yǐbíqián 楚國鑄造的蟻形文字銅貝。其制上狹下寬,面凸背平,狹處有一小孔,面部陰文作“”,因看去似一螞蟻歇於鼻尖,故名。一說“蟻鼻”即輕小意,或疑爲“一貝”二字之音轉。錢文“”字舊釋頗多,如:“肂”、“昏墊水”、“有土之本”、“怪奉”、“當各六朱”、“洛一朱”、“汝六朱”等,迄無定論。其存世數量僅次於鬼臉錢。通長一·六至二·一厘米,重一至三·六克。後亦爲蟻形文字銅貝與鬼臉錢之合稱,泛指戰國時期楚國鑄造的各類有文銅貝。宋·洪遵《泉志》:“此錢上狹下廣,背平面凸,有文如刻鏤,不類字,世謂之蟻鼻錢。” 蚁鼻钱 蚁鼻钱yibi qian战国钱币。1962年咸阳市长陵火车站出土。铜质,椭圆形,上狭下宽,正面突起并有阴文,背面扁平无文。依钱文分为两种:一种75枚,钱文似鬼脸,一般释作“贝化”,钱文加上穿孔,犹如古怪的人脸,故俗称“鬼脸钱”。此钱最大的长1.9厘米,宽1.3厘米,重3.4克~4.1克,最小的长1.3厘米,宽0.7厘米,重0.6克;另一种48枚,钱文笔划较多,颇像一只蚂蚁,一般释“各六朱(铢)”。最大的长2.1厘米,宽1.3厘米,重2.9克~3.6克,最小的长1.6厘米,宽0.9厘米,重1克。此钱为战国时楚国使用的一种小型铜币。现分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咸阳博物馆。 ☚ 昭陵燕妃墓壁画持扇侍女图 贴金彩绘镇墓兽 ☛ 蚁鼻钱 蚁鼻钱中国古代的铜铸币。亦称“鬼脸钱”。 战国时流通于楚国的一种青铜铸币,由铜贝发展而成,币上文字都为阴文。一种币文为咒(贝),加上钱的下方的穿孔,像人的脸,俗称鬼脸钱。 一种币文为 ☚ 环钱 鬼脸钱 ☛ 蚁鼻钱 蚁鼻钱战国时楚国铜币。椭圆形, 正面突起, 上铸阴文, 大小轻重不同。一说是仿贝而制, 因谓之铜贝的高级形态。较多见的有两种。一种文字作 “ ☚ 金三品 鬼脸钱 ☛ 蚁鼻钱 蚁鼻钱中国古铜币名。流通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椭圆形,背面平,正面突起,可能是铜贝的高级形态。正面有文字,最常见的一种似为古文“贝”字,或认为是古文“晋”字,象一人面,俗称为“鬼脸钱”。另一种的文字普通释做“各六朱”或“各一朱”,因三字连写、笔画象一只蚂蚁,又因两口象鼻孔,钱币学家通称为蚁鼻钱。 ☚ 环金 “郢爰”金币 ☛ 蚁鼻钱 蚁鼻钱战国时楚国铜币。椭圆形,正面突起,上铸阴文,大小轻重不同。一说是仿货贝而制,因谓之铜贝的高级形态。钱文有几种。较多见的有两种。 一种文字作“”, 似古文“贝”字, 形同人面, 故有“鬼脸钱”之称。 一种文字作“ ☚ 贝币 钱 ☛ 蚁鼻钱战国时期楚国铸行的铜贝化的一种。宋洪遵《泉志》已有记录:“此钱上狭下广,背平面凸,有文如刻缕,不类字,世谓之蚁鼻钱。”严格意义上的蚁鼻钱,指面文作“”者。迄今发现不多,主要出于陕西咸阳、河南舞阳、安徽临泉等地。据实测,最大的长2.1厘米,宽1.3厘米,重2.9—3.6克,最小的长1.6厘米,最宽0.9厘米,重1克。关于“”的释文,旧谱或作“肂”、“昏垫水”、“有土之本”、“怪奉”、“当各以朱”、“洛一朱”、“汝六朱”等,有学者认为释为“𪢺朱”2字较妥,“𪢺朱”可能是“好钱”之意。铸行年代约为战国早中期。蚁鼻钱有时也用作楚国有文铜贝的统称。参见“铜贝”。 蚁鼻钱中国古铜币名。流通于战国时期的楚国等地。曾长期保持其独立体系。形如背面磨平的贝壳。面有文字。最常见一种似为古文“贝”字,象人的面部形态,俗称“鬼脸钱”,或“鬼头钱”。另一种文字有多种释文:“各六朱”、“各一朱”,或“降率”、“五铢”,因笔画象一只蚂蚁,加之两口象鼻孔,故名蚁鼻钱。重二至五克不等。流通范围随楚国疆域扩及于中原的陈、蔡、宋、鲁等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