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虻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虻虫4151蚊子。土话。湖南临武〖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蟲 > 蜚虻 > 虻蟲
虻蟲  méngchóng

即蜚虻。

虻虫

药名。出 《本草经集注》。又名蜚虻、牛虻、瞎蠓。为虻科昆虫中华虻Tabanus man-darinus Schi. 或复带虻T. bivittateinus Takaha-si. 及其同属近缘昆虫的雌虻干燥全体。产广西、四川、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山西、河南、辽宁等地。苦,微寒,有毒。入肝经。逐瘀血,消癥结。治血滞经闭,癥瘕寒热,跌打瘀痛。内服: 微炒用,煎汤,1.5~3g; 或研末吞,每日0.3~1.0g。孕妇忌服。本品有溶栓、活化纤溶系统的作用。复方可降低大鼠血黏度。

虻虫méng chóng

《本草纲目》虫部第41卷蜚虻(3)。药名。蜚虻的别名,参见“蜚虻”条。

虻虫ménɡchónɡ

中药名。出《本草经集注》。又名牛虻、瞎蠓。为虻科昆虫中华虻Tabanus mandarinus Schi. 或复带虻T. bivittatusMatsum. 等同属近缘昆虫雌虻的干燥全体。产于广西、四川、浙江、湖南、湖北、山西、河南、辽宁等地。苦, 微寒, 有毒。入肝经。破血逐瘀, 散结通经。治血滞经闭、癥瘕积聚、跌打瘀痛。煎服: 1. 5 ~3 克; 研末吞服,每日0. 3 ~1. 0 克。孕妇忌服。

虻虫

虻虫

虻虫,又名牛虻、牛苍蝇、瞎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蜚虻。为虻科昆虫复带虻Tabanus bivittatusMatsum.或中华虻T. mandarinus Schi. 及其同属近缘昆虫雌性的全体。产于广西、四川、浙江、江苏、安徽、湖南、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辽宁等省区。
本品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肝经。功能破血逐瘀,消癥散结。主治血瘀经闭、产后恶露不净、于血痨、蓄血证、癥瘕积聚、跌打伤损及喉痹等证。治血瘀经闭及产后恶露不净,腹部疼痛,用虻虫配桃仁、水蛭、熟地等逐瘀通经,如《妇人良方》地黄通经丸。《金匮要略》用治干血痨,因内有瘀血,经络营卫失养,以致虚劳羸瘦,肌肤甲错, 两目黯黑者, 于大黄䗪虫丸中配用本品, 以加强祛瘀之功。仲景又以本品治伤寒蓄血证,证见少腹鞕满,小便自利,身黄,其人如狂者,与大黄、水蛭、桃仁配伍峻逐瘀热,如《伤寒论》抵当汤、抵当丸。若更配乳香、没药、三棱、归尾、桃仁等药,则可消瘀积而散癥结,如《温病条辨》化癥回生丹中用之。若跌扑损伤,瘀肿疼痛,可与丹皮研末酒服,有散瘀止痛之效。《本草经疏》谓虻虫苦寒能泄三焦火邪迫血上壅,闭塞咽喉,故用以治喉痹结塞; 也可治两目赤痛,此均《神农本草经》所谓通利血脉而利九窍之旨。此外,虻虫与松香等分研末置膏药上敷贴肿疡,可吸出脓毒。入药去翅足,炒过用。煎服,1.5~3g; 研末服,0.3~0.6g。孕妇忌服; 体虚无瘀及腹泻者均不宜用。

☚ 水蛭   蜣螂 ☛
000025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