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虞乡县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光绪)虞乡县志山西地方志。清崔铸善修,陈鼎隆纂。十二卷, 首一卷。 铸善字子陶,直隶庆云(今属山东)人。监生, 官虞乡知县。鼎隆字黄实,山西解州(今县)人。是志以乾隆志为底本。删疑存信,核实稽真,续以百年事。于光绪十二年(1886)成书。约四万字。卷首三序,县境等图六幅。志分舆地、建置、 职官、 赋役、祀典、学校、选举、人物、列女、 方外、 艺文、拾遗十二门。下分星野、祥异、疆域、山川、古迹、风俗、物产、沿革、兵卫铺递、田赋、户口等五十七目。为虞乡较完整的志书。沿革颇略,而山川古迹较详。记中条五老、涑水、五姓等山峰河湖三十余。并考其地名由来和古迹佚闻等。虞乡为唐柳宗元、司空图家乡。志中载柳子厚墓、司空图旧居及二人诗作等殊多。人物门记柳宗元、柳公权等柳氏名人二十余,艺文中收有历代墓志碑铭二十余篇,均为该地颇重要人文史料。有光绪十二年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虞乡县志❶十二卷。清周大儒修,尚云章等纂。周大儒字宗鲁,四川广安州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乾隆四十九年 (1784)任虞乡知县。尚云章字汉辉,邑人,贡生。按虞乡之设,始于后周,隋、唐、宋、五代皆因之,自元至元三年,省虞乡入临晋,明、清初又因之。至雍正八年(1651),复设虞乡旧治,故虞乡在明及清初均未修志。雍正八年,知县刘培元及邑人王子山,虽有纂述,亦未成书,不得梓行。乾隆四十九年,周大儒任知县,得知无邑志。越五年至五十四年(1789)夏,乃集士绅商议修志,博采前令刘培元等序,合之通志、府志、临晋志,同异互参,分类记载,遂成此志。《虞乡县志》乾隆五十四年(1789)刻本。全书十二卷,十二门,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建置志,卷三职官志,卷四赋役志,卷五祀典志,卷六学校志,卷七选举志,卷八人物志,卷九列女志,卷十方外志,卷十一艺文志,卷十二拾遗志。此志大体精备可读,尤以舆地志中山川类,独能博引古籍,考核严确。如方山下注有:“即山海经之擅首山也,水经注又名盐道山。”五姓湖下注有: “在县西北三十里涑水姚暹经流之所,古名张扬池。”又引水经加以论证:“涑水南过解县东,又西南注于张扬池者。”。诸如此类,此编深稽详考,多所引证,大可览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