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虚实辨证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虚实辨证指以虚实的理论为指导,分析疾病状态下致病因素与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对比,即邪正盛衰的辨证方法。参见八纲、八纲辨证等条。 虚实辨证xūshíbiànzhèng以虚实的理论为指导, 分析疾病状态下致病因素与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对比, 即邪正盛衰的辨证方法。参见八纲、八纲辨证等条。 虚实辨证 虚实辨证虚与实,是指正邪盛衰的两个方面,故《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实辨证,即是根据某些临床表现来分析和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实证,即是病邪壅盛而正气未虚,正邪斗争激烈所表现的证候。虚证,即是正气虚衰,机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所表现的证候。 气虚与阳虚、血虚与阴虚鉴别表
实证 指邪气过盛所反映的一类证候,一般来讲,实证虽属邪盛,但正气尚未至亏损程度,犹能奋起而进行抵抗,故实证往往表示邪正斗争处于激烈阶段。 临床由于病邪性质不同,病邪侵犯机体部位不同,故各种不同的实证,其临床表现亦不一致。主要症状有发热,腹部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则神昏谵语,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实证的形成,一般有两方面原因: 一为外邪侵袭人体。一为由于内脏功能失调,代谢障碍,以致痰饮、宿食、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蓄积停留于体内所致。邪气过盛,正气奋起而与之抗争,阳热亢盛,故发热。邪扰心神,故烦躁,甚则神昏谵语。邪阻于肺,则宣降失常,而见胸闷,喘息气粗。痰湿不化,阻滞气道,故痰涎壅盛。实邪积于肠胃,阻滞肠腑不通,故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水湿内停,气化不行,故小便不利。正邪相争,气血涌盛,搏击于血脉,故脉盛而有力。湿热蒸腾,故舌苔多见厚腻。关于实证与虚证可作对比的主要症状,其鉴别如下表(表在左中)。 虚证与实证的相互关系 虚证与实证,虽有正气不足与邪气过盛的本质区别,但邪正虚实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亦有“夹杂”、“转化”和“真假”的复杂情况。 虚实夹杂 指同一患者在同一时期存在着正虚与邪实两方面的病证,即为虚实夹杂证候。例如咳嗽病人,咯痰粘稠,胸满喘嗽,舌苔黄腻为实,但又见呼吸浅短,动则气急之虚象,则说明既有痰热壅肺的实证,又有肺气不足的虚证。又如瘀血内阻病人,既可出现腹部痞块等实证,又可同时出现形体消瘦,肌肤甲错,目眶暗黑等阴血不足之虚证。 临床所见,虚实夹杂证候,有实中夹虚而以实证为主者; 有虚中夹实而以虚证为主者,亦有虚实并重者,应辨清其主次关系。 虚实转化 指临床上正虚和邪盛证候,可因一定的条件发生相互转化,一般有实证转虚和因虚致实两种情况。 实证转虚: 指病变本为实证,但因失治、误治等原因,以致病程迁延,虽邪气渐去,而正气亦大伤,则渐成虚损之证。如高热,烦渴,汗出,脉大之实热证,由于治疗失当,导致津气耗损,而见肌肉消瘦,面色枯白,不欲饮食,虚弱少气,舌上少苔,或光净无苔,脉细无力等症,则系由实转虚。 因虚致实: 指病变本为虚证,但由于正气不足,脏腑机能减退,不能布化,以致产生病理性实邪,形成实证,谓之因虚致实,或称虚中挟实。如脾肺气虚,运化失职,宣降失常,从而出现痰饮或水湿等实邪,则为因虚致实之证。又如老年人气虚或产后失血过多,气虚则肠胃传导无力,血亏则津枯肠燥,均可见大便秘结之实证,亦属因虚致实。 虚实真假 临床上虚证或实证还会发生真假疑似之情况,即前人所说的“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辨证时尤当注意。 真实假虚: 指病变本为实证,但由于热结肠胃,痰食壅滞,大积大聚等病变,致使经络阻滞,气血不能畅达,因而出现精神默默,身寒肢冷,脉象沉迟或伏等虚证征象。然经观察,则患者语声高亢,气粗,脉沉迟但按之有力,即说明内在的痰食热结,是病变的真正本质,而其虚象则是假象。 真虚假实: 指病变本为虚证,但由于内脏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因而出现腹满,腹胀,腹痛,脉弦等类似实证征象。但经观察,则发现病人腹虽胀满,却时有缓解,而非持续不减;腹虽痛,却不拒按,反而按则痛减;脉虽弦,重按却无力。此即说明,气血不足,运化无力乃是病变的本质,而胀满或疼痛则是假象。 实证、虚证主要症状鉴别表
辨别虚实真假的要点,主要在于对脉、舌和症状的仔细审查,如脉的有神无神、有力无力、或浮或沉;舌苔的或老或嫩,久病还是新病,体质的强与弱等,均须详为分辨,方能透过各种假象,找出病变的本质。 虚实与表里寒热的关系 虚与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往往是通过表里寒热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多种证候。如表虚、表实、里虚(包括虚寒、虚热)、里实(包括寒实、实热)等。 表实、表虚 表实证,指外邪侵袭人体,卫阳汇集于肌表,正邪斗争,腠理闭密所出现的证候。在临床上除具有表证症状外,以无汗,头身痛,脉浮紧为其特点,多见于外感风寒之邪的表寒证。表虚证,有两种情况:一是指感受风邪而致的表证,以恶风,汗出,脉浮缓等为其特点。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袭表则营卫不和,腠理疏松所致,系与感受寒邪而致的无汗表实证相对而言。二是指虚人外感,如脾肺气虚,卫气不能固密,肌表疏松,经常自汗,易为外邪侵袭之表虚患者即是。 虚寒、寒实 虚寒证,多由体内阳虚阴盛生寒而成,又称为阳虚证。寒实证,则因寒邪过盛,困遏阳气所致。 虚热、实热 虚热证,泛指由于阴、阳、气、血、津液等不足而引起的虚性发热证候,但以体内阴虚所致者,临床最为多见。实热证,则多由热邪过盛,机能亢奋而形成。 ☚ 寒热辨证 阴阳辨证 ☛ 虚实辨证xū shí biàn zhèngsyndromedifferentiation of asthenia and sthenia;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excess anddeficiency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