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虚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虚字

虚字

虚字多用于词意转折处,宋词中的虚字大都用于句首。《词源》卷下有“虚字”一节,谓“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字、八字者,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并举出“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三字如更能消、最无端、又却是之类,此等虚字,却要用之得其所”。但宋词中也有用于句末的,如辛弃疾《卜算子》结尾:“舍我其谁也。”后人又有把虚字称为领字、领句的,如周济《宋四家词选》称“领句单字”。此类虚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之虚词,主要指连词、副词、助词等,与名词、形容词等实词相对而言。

☚ 领字   衬字 ☛

虚字

大体相当于现今所说的虚词。与实字相对。马建忠《马氏文通》:“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包括介字、连字、助字、叹字等四类。陈承泽《国文法草创》认为虚字包括感字、助字、连字、介字诸类,与《马氏文通》所指范围大体相同。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认为“非表‘意义的最后独立单位’,而但用以提挈,联系,或收科‘意义的最后独立单位的’是虚字。”包括提命虚字、联系虚字(系词、联词、介词)、传吻虚字、绝对虚字等,与《马氏文通》所指范围有些差别,如多出了系词,而少了叹字(《国文法之研究》叫传感字,与实字、虚字并列为三类)。=16

虚字xū zì

没有很实在意义(与具体事物有关)的字: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是两个字,一个~,一个实字。(三七·860)

虚字←→实字xū zì ← → shí zì

虚字:古人称没有很实在意义的字。
实字:有实在意义的字。
【例】 副词、连接词、语,可以称为“虚词”,和从前所谓“虚字”的范围大致相同。(吕叔湘 朱德熙: 《语法修辞讲话》) 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清·马建忠:《马氏文通》)

虚字

虚字

(一)中国早期的语法学家称虚词为“虚字”。《马氏文通》卷一:“凡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
(二)指名词以外的词类。包括动词、形容词等。曾国藩《复李眉生书》:“何以谓之虚字实用?如步,行也,虚字也。然韩文之‘步有新船’、《诗经》之‘国步’、‘天步’,则实字矣。薄,迫也,虚字也。然因其丛密而林曰‘林薄’,因其不厚而簾曰‘帷薄’,以及《尔雅》之‘屋上薄’,《庄子》之‘高门悬薄’,则实用矣。覆,败也,虚字也。然《左传》‘设覆以败人之兵’,如‘郑突为三覆以待之’,‘韩穿设七覆于敖前’,是虚字而实用矣。”

☚ 虚词   实词 ☛

虚字

前人区分词的类别所用术语。首见于北宋。本指表示抽象事物的词。明代佚名《对类》: “盖字之有形体者为实,字之无形体者为虚。”后来用来表示与“实字”相对的属于语法范畴的概念,即“虚词”。《马氏文通》卷一: “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

虚字

虚字

即一般所谓 “虚词”。这一术语起于宋代,宋张炎《词源》:“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此类虚字却要用之得其所,若使尽用虚字,句语又俗,必不质实,恐不无掩卷之诮。”后世承袭。清袁仁林《虚字说》:“虚字者,所以传其声,声传而情见焉。”《马氏文通》: 凡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参见 “虚词”“实字”。

☚ 虚词)   形式字 ☛
0000135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