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虎溪相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虎溪相送

典源出处 宋·陈舜俞 《庐山记》卷二:“流泉匝寺下,入虎溪。昔远师送客过此,虎辄号鸣,故名焉。陶元亮居栗里,山南陆修静亦有道之士,远师尝送此二人,与语合道,不觉过之,因相与大笑。”
释义用法 晋僧慧 (一作惠) 远入庐山,居东林寺,在山三十余年,为有道高僧,世人称之为远公。据说他送客不过虎溪,过则虎吼。一次陶潜与陆修静去看望他,临别送客,三人谈得投机,不觉行过虎溪,彼此大笑。实则陆修静至庐山时,慧远、陶潜已死二、三十年,三人共会显属后人附会之说。后以此典形容文人高士相聚叙谈或相送。
用典形式
【过虎溪】 唐·李白:“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虎溪远】 宋 ·张元干:“清谈虎溪远,痴坐鹿门庞。”
【长隔虎溪】 宋·范成大:“客尘长隔虎溪水,劫火不侵香谷云。”
【勿过虎溪】 宋·陈与义:“慎勿过虎溪,晓霜侵杖屦。”
【远公不出】 宋·苏轼:“陶令思归久未成,远公不出但闻名。”
【虎溪相送】 唐·孟浩然:“日暝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过溪无虎啸】 明 ·徐渭:“过溪无虎啸,枉送远禅师。”

虎溪相送hǔ xī xiāng sòng

形容僧人高士相聚或相送。晋·佚名《莲社高贤传》:“时远法师居东林,其处流泉匝寺,下入于溪。每送客过此,辄有虎号鸣,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尝过。独陶渊明与(陆)修静至,语道契合,不觉过溪,因相与大笑。世传为三笑图。”孟浩然《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李白《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凤驾忆王子,虎溪怀远公。

虎溪相送

典源出处 宋·陈舜俞 《庐山记》卷二:“流泉匝寺下,入虎溪。昔远师送客过此,虎辄号鸣,故名焉。陶元亮居栗里,山南陆修静亦有道之士,远师尝送此二人,与语合道,不觉过之,因相与大笑。”

释义用法 晋僧慧 (一作惠) 远入庐山,居东林寺,在山三十余年,为有道高僧,世人称之为远公。据说他送客不过虎溪,过则虎吼。一次陶潜与陆修静去看望他,临别送客,三人谈得投机,不觉行过虎溪,彼此大笑。实则陆修静至庐山时,慧远、陶潜已死二、三十年,三人共会显属后人附会之说。后以此典形容文人高士相聚叙谈或相送。

用典形式

【过虎溪】 唐·李白:“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虎溪远】 宋 ·张元干:“清谈虎溪远,痴坐鹿门庞。”

【长隔虎溪】 宋·范成大:“客尘长隔虎溪水,劫火不侵香谷云。”

【勿过虎溪】 宋·陈与义:“慎勿过虎溪,晓霜侵杖屦。”

【远公不出】 宋·苏轼:“陶令思归久未成,远公不出但闻名。”

【虎溪相送】 唐·孟浩然:“日暝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过溪无虎啸】 明 ·徐渭:“过溪无虎啸,枉送远禅师。”

虎溪相送

晋,佚名《莲社高贤传》:“远法师居东林,其处流泉迎寺,下入于溪,每送客过此,辄有虎号鸣,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尝过。独陶渊明与陆修静至,语道契合,不觉过溪,因相与大笑,世传为三笑图。”后用来形容僧人高士相聚谈论或相送。孟浩然《过龙泉精舍》:“日暝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虎溪相送

借指与僧人相别。明吴廷翰《怀白云寺僧》诗: “几度南山不得归,虎溪相送迹应稀。”
○ 虎溪僧

虎溪相送

【出处】 《莲社高贤传》:“远法师居东林,其处流泉匝寺,下入于溪。每送客过此,辄有虎号鸣,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尝过。独陶渊明与修静至,语道契合,不觉过溪,因相与大笑。世传为三笑图。”
【释义】 晋代高僧慧远居于庐山东林,送客向不过虎溪,后因与陶渊明等谈道投机,不觉走过。后以此典形容僧人高士相聚谈论或相送。
【例词】 不过虎溪 虎溪远 虎溪相送 过虎溪 远公不出 过溪无虎啸 送客出谿
【用例】
〔过虎溪〕 唐·李白《别东林寺僧》:“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虎溪相送〕 唐·孟浩然《疾愈过龙泉寺精舍》:“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送客出谿〕 唐·于鹄《山中寄韦钲》:“送客出谿少,读书终卷迟。”
〔远公不出〕 宋·苏轼《佛日山荣长老》:“陶令思归久未成,远公不出但闻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