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虎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虎口 虎口指大指、食指根处。例第三十二回: “因把猫儿的虎口内,火烧了两醮,和他丁八着好一向了……。” ☚ 怀子骨 迎春花 ☛ 虎口xu53 k‘ əu53❶比喻危险境地: ~余生。 虎口〈隐〉清末以来皮匠业指钳子。以其形状而为隐喻。 虎口hǔkǒu❶比喻危险的境地 虎口1;虎口2◉ 虎口1 hǔkǒu 名 老虎的口。可比喻危险的境地。〈例〉~余生/ ~拔牙/ 逃离~/ 好比羊羔落入~,在劫难逃。〈近〉险地。 虎口hǔ kǒu老虎之口。比喻危险的境地。《史记·郦食其传》:“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也作“虎吻”。晋·桓温《荐谯元彦表》:“凶命屡招,奸威仍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而能抗节玉立,誓不降辱。”也作“虎穴”。北周·庾信《郑伟墓铭》:“探虎穴而挥戈,上鱼门而县胄。” 虎口hǔ kǒu比喻危险的境地:香菱方向宝玉道,“裙子的事,可别向你哥哥说才好。”…宝玉笑道,“可不我疯了,往~里探头儿去呢。”(六二·1481)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相術部 > 耳鼻 > 口齒 > 虎口 虎口 hǔkǒu 古相術十六口之一。其口形如虎嘴,寬而厚大,張口容拳,嘴角深而堅實。認爲生此口主德信威嚴,尊貴富足,意志堅强。參閲《麻衣相法》。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外奇穴 > 虎口 虎口 hǔkǒu 經外奇穴。在拇、食指之間,當指蹼中點上方赤白肉際處,主治頭痛煩熱,心痛,牙痛。其穴始載於唐代典籍,沿稱至今。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心臟》:“心痛……灸兩虎口白肉際七壯。”清·廖潤鴻《針灸集成·經外奇穴》:“虎口,治小兒唇緊灸此穴男左女右七壯,兼承漿三壯。”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合谷 > 虎口 虎口 hǔkǒu 即合谷。 虎口hǔ kǒu旧时皮匠行谓钳子。《切口·皮匠》:“虎口: 钳子也。” 合谷【同义】总目录 虎口合谷 虎口 虎口人体穴位合谷的别称。 ☚ 玉掌 手指甲、脚趾甲 ☛ 虎口hǔ kǒu比喻危险的境地(1)。《报任安书》:垂饵虎口。——如同在虎口上垂挂着的诱饵。 虎口比喻危险的境地。《战国策·齐策三》:“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通曰:‘公不知我也,我几不脱于~!’乃亡去。” 手指 手指指(指头;~节;~纹;五~) 手梢 手稍 ☚ 手臂 女子的手指 ☛ 险境 险境阽(~危) 冰泮 深薄 艰地 穽井 穽渊 坎深 坎窞 坑穴 油锅 油镬 油铛 狼牙 狂涛(脱身~) 折苕 缾居 另见:危险 险恶 ☚ 险境 绝境 ☛ 虎口hǔ kǒu❶喻指危险的境地。《庄子·盗跖》:“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哉!” 虎口❶两手拇指与食指之间的部位。李潆《身经通考》: “歧骨前为虎口。” 虎口拇、食指和第一、二掌骨之间的皮肤组织。 虎口hǔ kǒu身体部位名称,指大拇指和示指相连的那部分。《诊家正眼》:“小儿五岁以下,未可诊寸关尺,惟看男左女右虎口。” 虎口hǔkǒu见《针灸甲乙经》。合谷穴别名。详该条。 虎口 虎口奇穴。首见《千金要方》。位于手背部,拇指与食指间指蹼中点,当赤白肉际处。屈肘立拳取之。穴位在骨间肌中;有手指静脉网,掌背动脉;并有桡神经的手背支。一般直刺0.5~0.8寸。针后局部痠胀或向指端传导。艾炷灸3~5壮;艾卷灸5~10分钟。 ☚ 十宣 精灵威灵 ☛ 虎口hǔ kǒuthumb web; part betweenthe thumb and index finger 虎口(1)〈量〉拇指和食指伸展开后的长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