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蘡 yīng yù《本草纲目》果部第33卷 (20)。药名。 【基原】为葡萄科多年生藤本植物 Vitis adstrica hance。 【别名】燕 (《毛诗》),婴舌(《广雅》),山葡萄(《唐本草》),野葡萄藤、木龙(《百一选方》), (《诗经》),烟黑(《救荒本草》),接骨藤(《贵州民间方药集》)甘古藤、酸古藤、禾黄藤(《中医药实验研究》),猫眼睛(《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禾华子藤(《江西民间草药》)猫耳藤、山红羊、山苦瓜(《泉州本草》)。 【性味】 《本草纲目》:“甘,平,无毒。” 【功用主治】祛湿,利小便,解毒。治淋病,痢疾,痹痛,哕逆,瘰疬,乳痈,湿疹,臁疮。 ❶《唐本草》:“治哕逆大善,伤寒后呕哕更良。” ❷《本草拾遗》:“汁滴目中,治热翳赤障。” ❸《本草纲目》:“止渴,利小便。” ❹《福建中草药》:“凉血止血,消肿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五分至一钱;或捣汁。外用:捣敷或取汁点眼、滴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