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藏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藏钩cáng gōu一种游戏名,多在夜晚进行。张说《赠崔二安平公乐世词》:十五红妆待绮楼,朝承握槊夜藏钩。李白《宫中行乐词》: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藏钩 藏钩又作“藏彄”、“打彄”。古代的一种游戏。一般在腊日饮祭后玩耍,戏者多为儿童老人。其源起,据传是汉昭帝母钩弋夫人少时手拳,入宫,汉武帝展其手,得一钩。后人逐作藏钩之戏。具体方法,晋周处《风土记》有载:“(玩者)分为二曹,以校胜负。若人偶则敌对,人奇则使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以为‘飞鸟’,以齐二曹人数。一钩藏在数手中,曹人当射知所在。一藏为三筹,三筹为一都。”藏钩之戏,唐人尤风行,有的人精于其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载:“山人石旻犹妙打彄(即藏钩),与张又新兄弟善,暇夜会客,因试其意彄,注之必中。张遂置钩于巾襞中。旻曰:‘尽张空拳,左有顷眼,钩在张君幞头左翅中。’其妙如此。”唐张说有《赠崔二安平公主乐世词》云:“十五红妆侍绮楼,朝承握槊夜藏钩。”李白也有《宫中行乐词》云:“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至宋代后,藏钩渐渐废绝。 ☚ 象戏 叶子戏 ☛ 古代名物 > 遊戲類 > 遊藝部 > 玩耍(附) > 藏彄 > 藏鉤 藏鉤 cánggōu 即藏彄 藏钩cáng gōu一种游戏。《艺经》:“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之戏,分为二曹,以交胜负。” 藏钩 藏钩古代游戏。《艺文类聚·巧艺部》引晋周处《风土记》: “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较胜负。若人偶即敌对;人奇即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乌,以齐二曹人数。一钩藏在手中,曹人当射知所在。一藏为一筹,三筹为一都。”相传汉武帝钩弋夫人手拳而有国色,为武帝宠爱。展其手,得一钩。世人仿此而有藏钩之戏。晋庾阐《藏钩赋》极尽形容。唐李白《宫中行乐词》: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 “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李商隐《无题二首》:“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白明达还作有乐曲《藏钩乐》。可见唐代藏钩戏之盛。宋梅尧臣《和腊前》有“宫女藏钩旧戏存”之句,说明宋代仍在流行。 ☚ 象戏 打秋千 ☛ 藏钩 藏钩古代游戏。《艺文类聚·巧艺部》引晋周处《风土记》: “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较胜负。若人偶即敌对;人奇即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乌,以齐二曹人数。一钩藏在手中,曹人当射知所在。一藏为一筹,三筹为一都。”相传汉武帝钩弋夫人手拳而有国色,为武帝宠爱。展其手,得一钩。世人仿此而有藏钩之戏。晋庾阐《藏钩赋》极尽形容。唐李白《宫中行乐词》: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 “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李商隐《无题二首》:“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白明达还作有乐曲《藏钩乐》。可见唐代藏钩戏之盛。宋梅尧臣《和腊前》有“宫女藏钩旧戏存”之句,说明宋代仍在流行。 ☚ 象戏 打秋千 ☛ 藏钩 藏钩传统猜物游戏。亦作“藏”。多在腊日之后进行。传说汉昭帝之母赵婕妤貌美而两手拳握,不可张开,汉武帝巡幸河间(今河北境内)时,有望气者告之此处有奇女子气,于是武帝召见了她,亲披其手,拳手立即伸开,掌中有一玉钩,时号拳夫人,很得武帝的宠爱。从此汉代就有了藏钩之戏。游戏人数如果成双,就平均分为两方,称作“二曹”; 如果人数为单,则单者游附,名 “飞鸟”,或属上曹,或属下曹。游戏时一方藏钩一方找。藏的东西除小钩子外,还可以是弓上系弦的小环,或者戒指、顶针之类容易藏握的小物件,比赛哪一方藏得妙,哪一方猜得准,以此来判定胜负。 ☚ 赛马 射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