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补〕 原指著作不便问世,藏在山中,待后人发现。后指著作极有价值,能传之后世。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已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孽海花》35回:“~的史家,也都是借孝堂哭自己的造谎人。”
△ 褒义。多用于赞誉著作价值。
【近义】名山事业。
也作“藏之名山”。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cáng zh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
【综】藏:保存、收藏。诸:之于的合音。其人:同道,兴趣爱好相同者。
◆也作“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原指古人因著作不便问世,把它藏到名山之中,以期后人发现。后形容著作极有价值,可以流传后世。
【例】
❶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❷ 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一个人做一部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
❸ 早就听说你在写一部《新官场现形记》,完稿了吗?不能给老朋友先睹为快?难道你也要“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辨】复句式成语,通常连用。“藏诸名山”“藏之名山”也可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