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番紅花 > 藏紅花 藏紅花 zànghónghuā 藏红花 ☚ 蒲公英 杜鹃花 ☛ 藏红花药名。出 《本草纲目拾遗》。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花柱的上部及柱头。产西班牙、希腊、前苏联等国,我国北京、山东、浙江、四川等地有引种栽培。甘. 平。入心、肝经。活血消瘀,散郁开结。治痛经,闭经,产后瘀血腹痛,吐血,忧郁,胸膈痞闷,热病发狂,惊悸,恍惚。煎服: 1.5~4.5g。孕妇忌服。本品含藏红花素、藏红花酸二甲酯、藏红花苦素、挥发油 (内含主成分藏红花醛)及多量维生素B2。煎剂对多种动物离体及在位子宫均有加强收缩作用;藏红花并能延长小鼠的动情周期,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兔的血清胆固醇,并有利胆作用。 藏红花见“番红花”。 藏红花 藏红花又名番红花或西红花,原产西班牙,在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明代时藏红花就传入中国,《本草纲目》将它列入药物之类。就其养血功能而言,远远超过草红花。因为这种药材从地中海沿岸经印度传入西藏以后,又从西藏转运至内地,所以人们称之为藏红花。 ☚ 高原灵芝草 青稞 ☛ 藏红花zànghónghuā中药名。出《本草纲目拾遗》。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L. 花柱的上部及柱头。产于西班牙、希腊、苏联等地。北京、浙江、江苏有引种栽培。甘, 平。入心、肝经。活血, 忧郁。治胸膈痞闷、吐血、妇女经行不畅、产后瘀滞腹痛、热病发狂、惊悸。煎服: 1. 5 ~ 4. 5 克。孕妇慎服。本品含藏红花素、藏红花酸二甲酯、藏红花苦素、挥发油及多量维生素B2 。煎剂对多种动物离体及在位子宫均有兴奋作用, 藏红花并能延长小鼠的动情周期。 藏红花 藏红花藏红花,又名番红花、西红花、撒馥兰、撒法郎。始载于《饮膳正要》,原名咱夫兰。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花柱的上部及柱头。11月上旬至中旬开花期,选晴天早晨采收花朵,摘下柱头,微火烘干的称干红花;若再加工使油润光泽则称湿红花。 湿红花常呈疏松的团块,由众多的柱头压集而成。每一柱头红棕色,有油润光泽,细线形。长约2.5~3cm,顶端较宽,向下渐细,在放大镜下可见内方有一短裂缝,顶端边缘为不整齐的齿状并有绒毛状突起。有时可见每三个柱头与一短花柱相连,花柱橙黄色。气清香,味微苦。入水浸泡后柱头膨胀成喇叭形,水被染成黄色。 干红花呈弯曲的细线状,暗红棕色,带有黄棕色花柱部分,质轻松,无光泽及油润感。原产西班牙、希腊、伊郎、法国、荷兰、奥地利、德国、意大利等国;印度、苏联、日本和中国亦有栽培。 本品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功能活血祛瘀,凉血解毒,散郁开结。其活血祛瘀之效用与红花相近,但药力胜于红花。用治瘀血所致的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净、跌扑损伤,均可以单味煎服。以其能凉血解毒,故尚用治温病热入营血,发斑、发疹,可单用一味水浸服。麻疹热盛血郁,疹透不快或疹出过密,疹色晦暗不鲜者,常合紫草、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本品虽为活血、凉血之药,若将其入黄酒内隔汤炖服,可止吐血色紫夹瘀者。藏红花又能散郁开结,用治各种痞结之证,因忧思郁结,积气不散而胸隔满闷者,用之有调血散郁之功,单取藏红花冲汤服。煎服,1~1.5g。本品过量服用可引起呕吐、肠绞痛、胃肠出血、血尿,甚至神识不清、惊厥。孕妇忌用。 实验研究: 藏红花柱头含多种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含量约2%,其中分离得到α-藏红花酸的四种糖甙,称为藏红花素。又含藏红花酸及其二甲酯、藏红花苦素、α-和β-胡萝卜素、玉蜀黍黄素、番茄黄素等。还含挥发油0.4~1.3%,油中主成分为藏红花苦素的分解产物藏红花醛,其次为桉叶素、蒎烯等。此外还含异鼠李素、山柰酚及维生素B1、B2等。 煎剂或流浸膏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已孕子宫尤其敏感,它还能延长小鼠的动情周期。各种制剂对子宫作用的强度顺序为: 煎剂>流浸膏>挥发性成分>乙醚提取物。 ☚ 红花 三棱 ☛
藏红花 藏红花蒙古名卡茄—古日古木、卡西玛尔—古日古木。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秋季开花时,摘下柱头,阴干。 本品性味、功效、应用与红花同,但质量优于红花,孕妇慎用。 ☚ 红花 栀子 ☛
藏红花 藏红花卡奇库孔本品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 味甘,性凉、重。功能清肝热,止血。主要用于肝病,血证,身体虚弱。藏红花为三凉药、六良药之一。本品与牛黄、天竺黄、石榴子等配伍,制成二十五味藏红花丸,主治痢疾,肠胃刺痛。本品与木香马兜铃、藏木香、兔耳草等配伍,制成十五味藏红花散,主治各种肝热病。本品与丁香、犀角、银朱等配伍,制成二十一味藏红花丸,主治肝萎病,肾病扩散,中毒症,黄水病,小便失常。 ☚ 草果 红花 ☛
藏红花 藏红花藏红花,又名西红花、番红花,维吾尔药物名再法尔,别名则非然、库尔库木。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花柱的上部及柱头。我国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四川、新疆等有少量试验性栽培,国外在西班牙、伊朗、意大利、德国、法国、希腊、奥地利、原苏联和日本等均有栽培。 湿藏红花柱头红棕色,有油润光泽,细长线形,长约3cm,基部较窄,向顶端逐渐变宽,内方有一短裂缝,顶端边缘为不整齐的齿状。柱头常单独存在,有时三个柱头与一短花柱相联。花柱橙黄色,浸于水中时,柱头即扩大膨胀,呈长喇叭状,水被染成黄色。气香甜,味苦。以滋润而有光泽、色红、黄丝少者为佳。干藏红花为弯曲的细丝状,暗红棕色,带有黄棕色部分。质轻松,无光泽及油润感,其余与湿藏红花相同。 本品性二级干热。功能生干生热,温补心脏,安神催眠,补血升气,活血祛瘀,破血通阻,补脑悦志,增强记忆,增加色素,养肝明目,提升内脏等。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寒性心虚,心慌失眠,血虚体弱,瘀血疼痛,闭经腹痛,湿性脑虚,忧郁健忘,皮肤白斑,肝虚视弱,子宫下垂等。内服1—2 g,外用适量。本品对肾有害,矫正药为洋茴香、醋蜜、小檗实。若本品缺货,可代用橘子实、木香。本品可入蜜膏、蒸露、糖浆、汤剂、软膏、油剂等制剂。 实验研究:藏红花含番红花苷(crocin)其中水溶液加盐酸煮沸则水解为苷原即番红花酸(crlcetin)和两分子番红花糖(crocose即龙胆双糖gentiobiose),苷及苷原与硫酸作用则先呈蓝色,渐变为紫堇色、红色,最终为橘红色;藏红花苦(picrosrocin),水解时则产生番红花醛(safranal)为藏红花特有香气的来源,是一种挥发性物质,并得到1分子单糖。以上两种苷在藏红花中的含量约各占2%。除此尚含番红花酸二甲(cocetrindimethyl dster)、挥发油0.4%—1.3%、核黄素(riboflavine)。球茎中含葡萄糖、氨基酸(其中包括天冬氨酸aspa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acid、胱氨酸gystine、精氨酸arginine、苯丙氨酸phe-ny-alanine)等约15种。还含以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为苷原的一种三萜皂苷,也含甾体皂苷。 本品具有: ❶对子宫的作用:煎剂对小鼠、豚鼠、兔、犬以及猫的离体子宫及在位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小剂量可使子宫发生紧张性或节律性收缩,大剂量能增高子宫紧张性与兴奋性,自动收缩力增强,甚至痉挛,对已孕子宫更为敏感;其藏红花各种提取液的作用强弱顺序为:煎剂>乙醇提液>挥发油>乙醚提液。小剂量对子宫亦可出现抑制或先抑制后兴奋,尤其乙醇提取液用于未孕兔子宫时多为抑制。兴奋子宫作用可被乙磺酸麦角毒(ethanosulfonate)所阻断,而阿托品(atropine)则不能,故认为对子宫的作用部分为对子宫肌细胞的直接作用,另部分则与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❷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煎剂可使麻醉犬、猫血压降低,并能维持较长时间;降压时肾容积缩小,显示肾血管收缩;对蟾蜍血管亦呈收缩。对呼吸有兴奋作用,在离体蟾蜍心脏上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藏红花中含多量钾盐,在水浸液中不仅可抑制心脏引起降压,对平滑肌如小肠、子宫、支气管、血管等紧张度和收缩具兴奋作用,故在研究时应将藏红花钾盐除掉。 ❸其他作用:藏红花能延长小鼠的动情周期,以含藏红花0.23%—2%的食物喂养正常小鼠3星期,阴道涂片检查全角化的持续时间从正常的1—2天延长至3—4天;停药后作用迅速消失。如继续喂养2%藏红花粉饲料1个月以上,开始出现体重减轻等不适现象,剂量加大时则出现死亡。小鼠LD50为20.7g/kg(口服),动物死前有委靡不振,活动呆滞,行走困难等现象。煎剂注入蛙淋巴囊内,则增加皮肤腺体分泌,临床用作镇静剂、通经剂。 ☚ 麝香 蚕茧 ☛ 藏红花zang hong hua【医学】saffron 藏红花saffron (Crocus sativus) 藏红花saffron crocus(crocus sativ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