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施肥vegetable fertilization在蔬菜生长发育期补充适当种类和数量营养元素的措施。施肥常与翻地、灌溉、中耕等作业相结合,因施用时间、效果的不同分为基肥和追肥; 按施用方法分为土壤施肥和根外施肥。 中国是世界上应用有机肥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两千年前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用朽草作肥料的记载;公元前1世纪后期的《氾胜之书》中记有“区田法”,即用基肥和追肥进行作物栽培试验; 到6世纪30年代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杂说篇》中有踏粪法的记述,即堆肥制作法,并用腐熟有机肥与土拌和种植瓠瓜、冬瓜等。18~19世纪西欧开始流行腐殖质营养学说,1840年德国学者莱比格(J.V.Leibig)(1803~1873)发表《化学在农业和植物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明确了氮、磷、钾是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从而形成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的技术。近百年来,蔬菜施肥科学更有长足发展,1953年苏联埃捷里斯坦 (В.И.Эдельш-тейн)概括了各种蔬菜的单位面积产量与营养元素吸收量之间的关系; 1973年美国沃尔什(Leo M.Walsh)等概括了不同蔬菜植物及其组织的营养元素含量,广泛开展了蔬菜的施肥和营养液栽培试验,探索各种蔬菜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要和缺乏症,并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蔬菜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1949年以来,中国也广泛研究了蔬菜的施肥技术,如大白菜各生长时期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和分期施肥对产量的影响; 不同肥料、追肥时期和次数对茎芥菜空心的影响等。蔬菜施肥技术日臻完善。 蔬菜作物的需肥特点 蔬菜单位面积产量高,复种指数大,对肥料数量和质量以及施肥技术的要求较严格,其特点是:❶蔬菜是喜肥作物,单位面积上需肥量比大田作物高几倍,据日本关东东山农事试验场统计(1980年),蔬菜对氮、磷、钾、钙、镁的吸收量高于小麦,对肥料浓度的要求高于小麦、水稻和玉米。 ❷蔬菜种类多,产品器官各异,根系吸收能力不同,对所需肥数量及质量的要求也不同。吸收量大的有结球甘蓝、大白菜、胡萝卜、甜菜、马铃薯等; 吸收量中等的有茄子、番茄; 吸收量小的有菠菜、芹菜、结球莴苣、黄瓜等。在蔬菜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如大型结球叶菜生长盛期除需氮肥外还需适当的磷、钾肥,而根、茎菜在食用部分膨大时,除需磷肥外还需较多的钾肥。果菜类进入结果期,对磷肥的需要量大增。 ❸蔬菜盐基代换量高,日本位田(1980)指出蔬菜根的盐基代换量远高于禾本科作物,大多数蔬菜的盐基代换当量每100克根干重为40~60毫克当量。盐基代换量大的蔬菜根系优先吸收钙、镁等二价阳离子,盐基代换量小的根系优先吸收钾、铵等一价阳离子,因此,蔬菜作物含钙较多。施肥时要注意适当补充钙、镁等元素。 ❹蔬菜是喜硝态氮的作物,铵态氮施用过多,易发生生理障碍,生育不良。 蔬菜对肥料种类的选择 肥料分为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两大类,含有一种或多种营养元素。中国栽培蔬菜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大多数有机肥是迟效性完全肥,不仅供给蔬菜所需要的氮、磷、钾、钙等元素,还含有微量元素及有机质。有机肥,如人畜粪尿、堆肥、粪干、饼肥等,使用时需充分腐熟,多用作基肥,也可作追肥。无机肥料也可称为化学肥料,属速效性肥料,包括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和过磷酸钙以及氯化钾、硫酸钾等,多作追肥,也可用作基肥或根外追肥。尿素虽为化肥,仍属有机肥,不会使土壤变酸或变碱; 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在石灰性的或中性土中施用易使土壤缺钙或板结; 碳酸氢铵因所含的氨易挥发损失,施用时应适当深施和覆土; 硝酸铵是一种中性或酸性肥料,施用效果好。过磷酸钙所含磷酸易被土壤固定,在施用时应尽量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如作成颗粒肥,或与有机肥料混合使用。无机钾肥包括氯化钾、硫酸钾和草木灰等,前二者属酸性肥料,在酸性土中施用时应与有机肥或石灰配合,氯化钾不宜施用在块茎蔬菜上,以免影响产品的品质;草木灰除含钾外,还含有钙、磷和其他矿质元素,属碱性肥料,不宜与硫酸铵、人粪尿混合使用,以减少氮的损失。近年来中国,日本等国家菜田由于施用无机肥增多,有机肥减少,加之耕作不善等原因,使有些菜地土壤结构日益变劣,蔬菜病害,特别是缺钙症日趋严重,已引起重视。 无机肥中的复合肥料(如氮、磷、钾复合肥)的使用已渐趋普遍。为满足植物生长发育对氮素的不断需要和减少其损失,减轻由于土壤溶液浓度过高的不良影响,还可施用控释性氮肥,如异丁烯二脲、硫衣脲素和亚甲基脲素等。泥炭是一种有机质肥料,用碱处理后提取出的黑褐色物质胡敏酸用于蔬菜施肥或处理茄果类蔬菜种子能增进蔬菜作物的代谢作用。把根瘤菌作为肥料施于豆科蔬菜,能提高其固氮能力,增加产量。在蔬菜保护地中二氧化碳施肥是一项增产的重要措施。 菜田施肥量 各种蔬菜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效率不同,一般利用率较高的是钾,其次是氮,再次为磷;氮极易淋失,磷极易固定,钾的淋失比氮的淋失少。不同蔬菜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不同,如吸收氮为100,吸收的钾平均为150~160,磷约为30。 施肥量的计算方法,以露地番茄为例,如果每公顷产量为40吨,吸收氮103公斤、磷16公斤、钾144公斤。如所施肥料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为60%、15%、80%,则每公顷理论上应施氮172公斤,磷107公斤、钾180公斤,从中扣除土壤中所含可利用的氮、磷、钾量,即为实际施肥量。这一计算用量还应根据选用的肥料种类、土壤类型和栽培季节的差异等因素适当增减。 有机肥料施用量应根据蔬菜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要求,土壤有机质矿质化率和肥料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决定。据测定一亩地土壤重量为200吨,含5%的有机质,其重量为10吨,每年矿质化率约为2%,其数量为0.2吨,若施用含有机质10%的堆肥,则应补充堆肥量2吨。 施肥期 施肥时期应与蔬菜的生育期及其对各种养分的吸收量相吻合。日本的山畸(1980)把不同蔬菜对养分的吸收分为两种类型,A型蔬菜从始收期到盛收期对养分的吸收量逐渐增加,此后即大体保持稳定,如黄瓜、茄子、四季豆、豌豆、番茄等; B型蔬菜随着叶片的生长,吸收的养分也逐渐增加,待叶片长足后,养分从叶片向产品器官转移,吸收量逐渐减少。此类型以萝卜为代表,还有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等。蔬菜施肥可大体划分为两大时期:一是于播种或定植前施用基肥供全生长期的需要;二是生长期间据上述不同类型分别进行分期追肥,以补充蔬菜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 追肥的时期,以萝卜等为代表的二年生蔬菜,重点追肥期应当在叶片充分长大和产品器官膨大前。一年生茄果类、瓜类等蔬菜由于生长和发育并进,定植后对养分的吸收不断增加,应多次分期追肥。 施肥方法 按施肥时期有施基肥和施追肥两种;按施肥方式又分为环施、穴施、条施和撒施等方法;按施肥部位分土壤施肥和根外施肥(或称叶面追肥)。 基肥 在播前或定植前施入,供本茬或下茬蔬菜生长发育所需,可保持和提高地力。中国施用的基肥以堆肥、厩肥、河泥、粪干和饼肥等迟效性有机肥料为主。有机肥能增进土壤的水稳性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和排水、通气等性能,并能缓慢分解释放养分不断供给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可减少养分(特别是氮)的淋失,即使施肥量偏大或肥料浓度过高,也不易造成危害和盐分的大量积累。 追肥 在蔬菜生长期间,按需肥特点和肥料淋失情况进行分期施肥,以作基肥的补充,可减少肥料过分集中施用的不良后果。基肥和追肥的用量比例因蔬菜种类和栽培方式不同而异,生长期长的蔬菜基肥量应多,相反宜少。地膜覆盖栽培因不便追肥,应以基肥为主。合理的施肥应以有机基肥为主,结合追施无机肥料,施肥量以各占50%为宜。追肥包括土壤施肥、根外追肥和二氧化碳施肥。 根外追肥的方法: 主要指叶面喷肥,即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喷布在叶片上的施肥方法。根外追肥可避免土壤对养分的固定和土壤微生物对养分的吸收,便于在植株密度较大或生长后期、或土壤干燥不适于土壤追肥时应用。根外追肥的作业方便,并可结合喷灌进行;根外追肥需肥量少,经济有效,尤其适用于微量元素施肥。但根外追肥不能代替土壤追肥,只是它的一种补充。 根外追肥的肥料种类、浓度及方法:❶氮肥。萝卜、大白菜、结球甘蓝、西瓜、菠菜、茄子与马铃薯等用1%的尿素; 番茄、草莓、黄瓜等用0.2~0.3%的尿素;甜菜用1%的硝酸铵。 ❷磷肥。用浸泡24小时的1~2%的过磷酸钙上清液喷布。 ❸钾肥。用浸泡2小时的1%草木灰上清液喷布;用氯化钾以0.5~1%溶液喷布。 ❹微量元素。硼、铜、钴、镁、锌等以0.01~0.05%溶液喷布。 ❺复合肥。含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用0.2%浓度的溶液喷布。 二氧化碳施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约300ppm,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使蔬菜增强光合作用。保护地内密闭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常降至70~135ppm,对蔬菜的光合作用不利。调节保护地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一是通风,二是二氧化碳施肥,施用浓度以1 500ppm左右为宜,增至3 000ppm以上时,增产率反而下降。燃烧煤炭、高级煤油或丙烷天然气产生二氧化碳,也可用二氧化碳液体或干冰等提供二氧化碳。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进行二氧化碳施肥更为经济有效。 蔬菜施肥除用人工施肥外,还可用机械施肥(见蔬菜机械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