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蔡楚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蔡楚生1906—1968

广东潮阳人,一说为汕头人
中共党员。著名电影导演、艺术家。曾任明星电影公司副导演兼美工师,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理事,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电影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全国文联副主席,电影协会主席等职。
笔名:小云、刘琅、重华、高菲、鲁山

蔡楚生1906—1968

著名电影编导。广东潮阳人。二十年代从事电影演员、剧务工作,后进入明星公司。1931年协助拍摄《战地小同胞》等六部影片。以后任导演。1933年拍摄《都会的早晨》成名。1934年拍摄影片《渔光曲》,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次年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获得“荣誉奖”,成为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1947年同郑君里联合编导《一江春水向东流》影片,轰动当时中国的影坛,被誉为“标志了国产影片的前进道路”。1958年同陈残云等联合编导《南海潮》影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蔡楚生

蔡楚生的创作道路
从苦难环境中挣扎出来的蔡楚生
卓越的电影艺术家——怀念蔡楚生同志
深切悼念蔡楚生同志
蔡楚生追悼会在京举行
蔡洪声
黄俊东
许南明
白杨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11月版133页
*中国学生周报1973年6月27日
光明日报1980年1月27日
解放日报1980年1月27日
人民日报1980年1月30日
他奋斗了一生——深切悼念我的爸爸蔡楚生
大导演蔡楚生的青少年时代
悼念蔡楚生同志
忆蔡楚生同志
蔡晓云
刘志清
王为一
司徒慧敏
人民日报1980年3月17日
羊城晚报1981年3月28日
作品1978年8期,泪雨集(乙编)第418页
电影艺术1979年1期,中国电影年鉴
(1982)第172页,泪雨集(乙编)第411
难忘的记忆——怀念蔡楚生同志
回忆和蔡楚生同志一起工作的年月
不知辛劳地创作和斗争——记著名电影艺术家
蔡楚生
张客
黎莉莉
蔡洪声
电影艺术1979年6期
电影艺术1979年6期
电影创作1979年12期
悼念蔡楚生同志
蔡楚生的电影创作
“春水”流逝忆故人——蔡楚生与郑君里
怀念蔡楚生同志
从店员到电影艺术家
蔡楚生电影活动年表
蔡楚生与《渔光曲》
梅碎香作尘,还护来春花——著名电影艺术家
蔡楚生
袁文殊
蔡洪声
黄晨
陈残云
郦之
蔡洪声整理
蔡洪声
蔡洪声等
电影创作1979年12期
电影文化1980年1辑
大世界1980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0年4期
艺丛1981年1期
电影文化1981年3辑
影视世界1982年3期
电影新时代1982年6期
蔡楚生同志二三事
老通和云姊——怀念蔡楚生、陈曼云
蔡楚生(1906-1968)
银海之舟——蔡楚生与他的《渔光曲》
导演蔡楚生的奋斗史
蔡楚生
蔡楚生
蔡楚生
唐忠琨
唐瑜
关志昌
蔡洪声等
英明
戚再玉主编
方雪纯等
张洁
戏剧艺术1983年1期
当代电影1984年2期
*传记文学1984年44卷2期
青春(丛刊)1985年2期
人物杂志三年选集第239页
上海时人志第211页
*中共人名录第658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2辑第
88页,民国人物传第4卷第370页
蔡楚生(1906-1968)
追思录:蔡楚生(1906-1968)
蔡楚生
蔡楚生
逝世人物:蔡楚生(1906-1968)
张敏孝
沈通
霍凤仁 艾静
林曼叔等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461页
中国电影年鉴(1981)第231页
中国电影家列传(1)第338页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80页
中国百科年鉴(1981)第23页
蔡楚生
蔡楚生传
蔡楚生
李立明
蔡洪声
司马文森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505页
中国现代戏剧电影艺术家传第336页
*作家印象记第73页

蔡楚生

蔡楚生:电影导演翘楚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16页
杰出的艺术家属于时代
春日的回忆——记父亲蔡楚生最后的岁月
蔡楚生同志和他的《南海潮》
徐庄
蔡晓云
王为一
人民日报1989年3月28日
中国电影周报1989年4月20日
电影艺术1979年1期
中国电影的分水岭——郑正秋和蔡楚生的接力
柯灵电影艺术1984年5期
南海,他的名字与你同存——纪念蔡楚生逝世
二十周年
蔡洪声当代电影1988年2期
蔡楚生二十周年祭
和蔡老最后相处的日子
青山常在——纪念蔡楚生同志逝世二十周年
程季华
程季华
袁文殊
大众电影1988年6期
电影艺术1988年6期
电影艺术1988年6期
他心中装满了观众——忆著名电影艺术家蔡楚
于蓝大众电影1988年6期
蔡楚生电影成就初探
著名电影艺术家蔡楚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
已故电影导演艺术家蔡楚生获中国电影世纪奖
少舟
李方诗等主编
李维民主编
电影艺术1988年7期
中国人物年鉴(1989)第377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6)第409页
20世纪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蔡楚生(1906—
1968)
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66页
电影艺术家蔡楚生
蔡楚生(1906—1968)
忻平
京声 溪泉
旧上海风云人物(二集)第475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10页

蔡楚生1906——1968

廣東潮陽人,1906年 (清光緒三十二年) 生於上海。6歲随家人回原籍,讀私塾並從事農田勞動。12歲進汕頭市錢莊當學徒。後参加店員工會,擔任工會宣傳工作,並参加戲劇演出活動。1927年至上海,在華劇影片公司做臨時演員、劇務、場記、布景。1929年入明星影片公司,任助理導演,後升副導演兼美工師,拍攝《戰地小同胞》等影片。1931年冬,加入聯華影業公司二廠,擔任编導。1932年完成其最早之三部影片《共赴困難》、《南國之春》、《粉紅色的夢》。1933年加入中國電影文化協會,任執行委員,同年编導《都會的早晨》。1934年春,编導《漁光曲》。次年該片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電影節。成為我國第一部獲国際榮譽的優秀影片。1936年1月,與歐陽予倩等發起成立上海電影界救國會。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參加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協會。任理事,參加電影界工作人員協會,選為理事和常務理事; 8月任上海電影编劇導演人員協會理事,寫有播音劇本《第七個九一八》; 11月赴香港繼續開展抗戰電影工作,與司徒慧敏合编粤語片《血濺寶山城》。1938年任中華全國電影界抗敵協會理事。1939年编導《孤島天堂》; 同時還創作電影劇本《南海風雲》初稿。1940年6月,编導《前程萬里》。1941年12月,太平洋戰争爆發後,輾轉至桂林。1943年4月,寫成五幕劇《自由港》。1944年12月赴重慶。1945年2月,任重慶中央電影攝影場编導委員。1946年1月,回上海; 6月與史東山等组織聯華影藝社。1947年5月,併入昆侖影業公司,任昆侖编導委員會委員; 10月與鄭君里聯合编導《一江春水向東流》。1948年冬去香港,任南國影業有限公司第一部影片《珠江淚》監製人; 同年創作電影劇本《西湖春曉》。1949年1月,發起组織粤語片推進委員會; 5月赴北京; 出席第一届全國文代會; 7月當選第一届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一届政協代表; 10月任政務院文化部電影藝術委員會主任。1953年10月,任第二届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1954年5月,任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理事; 7月任文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9月當選爲第一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10月,任文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副局長。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月任代表團團長率團參加在巴黎舉行之国際電影創辦者會議,在威尼斯舉行之第十七届國際藝術電影展覽會,在維也納舉行之第十三届國際電影節等。會畢,率團防問蘇、瑞士、法、英、意等國; 10月回國。1957年4月,任中國電影工作者聯誼會主席。1958年7月,任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委員; 9月任第二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0年8月,任第三届文聯副主席,影協主席兼《電影藝術》主编。1961年7月,連任中国對外文化協會常務理事; 1963年春,與陳殘雲、王爲一合作编導《南海潮》上集、《漁鄉兒女鬥争史》; 5月又與人合著電影理論專著《論電影劇本創作的特徵》。1964年9月,任第三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5年6月,連任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委員。1968年7月 15日逝世。終年62歲。

蔡楚生

 广东潮阳人。早年参加店员工会活动。1927年起从影。1929年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入联华影片公司。曾编导《南国之春》、《共赴国难》、《都会的早晨》、《渔光曲》、《新女性》等进步影片。1933年任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执行委员。1936年参与发起上海电影界救国会。抗日战争期间,编导以抗战为题材的《血溅宝山城》、《孤岛天堂》、《前程万里》。1947年与郑君里合作编导《一江春水向东流》。建国后,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协会主席。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7月15日在北京逝世。

蔡楚生

中国电影编剧、导演。1906年1月12日生,1968年7月15日去世。广东潮阳人,生于上海。1925年在汕头店员工会组织进业白话剧社,任编导演。1929年到上海,任明星影片公司助理导演、副导演。1931年夏任联华影业公司编剧、导演,编导了《共赴国难》(1932)。1933年参加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导演了影片《都会的早晨》,《渔光曲》、《新女性》(1934)等。《渔光曲》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轰动影坛,并在1935年2月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1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还编导了《迷途的羔羊》(1936)、《王老五》(1937)等多部影片,创作了《飞花村》等3个电影剧本。抗日战争爆发后,去香港与人合编了《血溅宝山城》、《游击进行曲》两部粤语影片剧本。1945年在上海参加昆仑影业公司的创建,并任编导。1947年与郑君里合作编导《一江春水向东流》。1949年出席北平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后,先后任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艺术委员会主任。1957年任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在繁忙的领导工作间隙,于1963年编导了影片《南海潮》(与人合作),可惜只完成了上集。

蔡楚生

019 蔡楚生1906—1968

著名电影艺术家、电影活动家。广东潮阳县人,生于上海。1932年起编导了《南国之春》、《粉红色的梦》 以及与人合作的 《共赴国难》。加入电影文化协会后,编导了标志他艺术思想重大转变的《都会的早晨》、《渔光曲》、《孤岛天堂》、《迷途的羔羊》、《王老五》等。其中《渔光曲》获1935年在苏联举行的国际电影节荣誉奖,与郑君里联合编导的代表作《一江春水向东流》极博众赏。解放后,从事电影事业的领导工作,任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主席、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并编导影片《南海潮》。所导演的影片具有情节曲折生动,描写细腻的特点,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 应云卫   袁牧之 ☛
蔡楚生

蔡楚生

我国著名电影编剧、导演祖籍广东潮阳,1906年1月12日出生。由于家境贫困,只读过4年私塾,以后的知识都是他以各种旧报纸为课本,刻苦自学得来的。1927年,他到了上海,先后在好几家电影公司打杂,充当剧务、场记、临时演员。1929年,他到了明星公司,拜在郑正秋身边作副导演兼美工。后来开始独立创作,自编、自导了恋爱悲剧影片《南国之春》,接着又自编、自导了反映浮华世界升沉醒醉的影片《粉红色的梦》。当时正值民族危机,这种作品很快遭到影评家的谴责。蔡楚生审时度势地调整了制片方针,以《都会的早晨》宣告了这种转变。紧接着,他拍出了反映社会现实的《渔光曲》,该片在上海金城大戏院连续放映81天,次年在前苏联第一届国际电影节中获得荣誉奖。
《渔光曲》之后,他又开始了《新女性》的创作。可惜的是,这部浸满了艺术创作才华的影片放映时,却引起了一些人别有用心的刁难,致使一代红影星阮玲玉自杀身亡。
1937年抗战爆发后,蔡楚生到了香港,继续进行电影编导工作。1946年回到上海,参加组建上海昆仑影业公司。1947年,与郑君里合作编导了影响更大的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该片连映3月不衰,打破了《渔光曲》的纪录。
新中国成立后,蔡楚生一直担任电影界的领导工作。1958年与王为一合作,编导了影片《南海潮》。之外,蔡楚生还著有 《对分镜头剧本和文学剧本的 一些看法》一书。1968年7月15日因病去世。


蔡楚生

☚ 谢铁骊   潘虹 ☛

蔡楚生1906—1968

中国电影导演,广东潮阳人。1927年参加电影工作,编导影片多部,著名的有《都会的早晨》、《渔光曲》、《新女性》、《一江春水向东流》、《南海潮》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电影事业领导人之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