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蔡文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蔡文姬东汉末女诗人。名琰,字文姬,(一作昭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蔡邕之女。博学多才,精音律。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汉末大乱,为胡兵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十二年,生二子。曹操念蔡邕无后,乃遣使以金璧赎回,再嫁屯田都尉董祀。后祀犯法论死,琰诣操求免赦之。邕原有藏书约四千卷,操因问琰能否背诵,琰答称尚能背诵四百余篇,于是抄之以奉。作《悲愤诗》二篇:一为五言,记述自己离散之不幸,反映了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真挚动人;一为骚体,后人疑为伪作。另有琴曲歌词《胡笳十八拍》,相传为其所作。 蔡文姬 蔡文姬五幕历史剧。郭沫若编剧。发表于《收获》1959年第3期。写文姬归汉的故事。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文姬在中原战乱中为胡兵所虏,嫁给匈奴左贤王,生下一男一女。12年后,曹操平定中原,派使者迎蔡文姬归汉以继其父业,续修《汉书》。蔡文姬为曹操的“文治武功”和思慕贤才的精神所感动,毅然离夫别子,勤奋著述,为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后左贤王逝世,子女成人亦归汉,母子团圆。曹操又玉成了文姬与几经患难的知己董祀的婚事。剧本通过蔡文姬一生悲欢离合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位捐弃个人悲欢的爱国女文学家蔡文姬的形象,塑造了雄才大略、豪放洒脱的政治家曹操的形象,表现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深刻主题。全剧矛盾迭起,气势磅礴,感情炽烈,诗意浓郁,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 女店员 槐树庄 ☛ 蔡文姬 蔡文姬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中的人物。她是汉朝学者蔡邕之女。在中原战乱中,她被南匈奴左贤王搭救,并结为夫妇,生了一男一女,但她一直怀念故国和死去的父亲。东汉建安三年,丞相曹操在平定中原后,派董祀、周近携重金往匈奴赎她归汉,修撰其父未完成的著作《续汉书》。在“归”与“留”的问题上,她一度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后经董祀的开导规劝,她决心以祖国事业为重,摆脱思念儿女之情而归汉。但到了长安郊外,在父亲墓畔,她触景生情,悲恸欲绝。又经董祀再次晓之以大义,要她“忧以天下,乐以天下”,才从个人悲痛中解脱出来。当曹操误听他人谗言,令董祀自裁,蔡文姬闻讯披发跣足相救,表现其仗义执言、胸怀磊落的思想品格。左贤王死后,她在曹操主持下与同患难的董祀结成夫妻。经过八年努力,终于理出父亲遗作400多篇。蔡文姬是一个才华横溢、感情深沉的女诗人形象。 ☚ 董存瑞 曹操 ☛ 《蔡文姬》五幕历史剧。郭沫若作于1959年。发表于《收获》1959年第3期。1987年被编入《沫若剧作选》。1959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描写文姬归汉的故事。 蔡文姬 159 蔡文姬新编历史话剧,郭沫若作,最初发表于1959年《收获》第3期上。蔡文姬是汉代名儒蔡邕的女儿。她小时候就很聪明,能过目成诵。受父亲的影响,她学得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并且具备了高度的文学才华。文姬的个人遭遇很不幸,年轻的时候死去了父母、丈夫,不两年,孤独的文姬又流落到匈奴12年。在匈奴她嫁给了左贤王,有一儿一女,虽然生活富贵荣华,但她思念故土。这时曹操要把她赎回汉朝,使她又经历了一次生离之苦。该剧通过“文姬归汉”的典型事件和对蔡文姬、曹操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热情地歌颂了曹操的文治武功和民族政策的胜利,表现了“以国事为重”、“忧以天下、乐以天下” 的深刻主题,也达到了作者为曹操翻案的目的。该剧以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一诗贯穿始终,并成为全剧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全剧充满了诗情画意。全剧虽以文姬为核心人物,但巧妙安排了曹操,使全剧主题受曹操左右,不仅表现了蔡文姬横溢的才华和丰富的感情,而且歌颂了曹操的思想和才华,构思新巧,不落俗套。 ☚ 茶馆 武则天 ☛ 蔡文姬 《蔡文姬》作者郭沫若。1959年创作,同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导演焦菊隐。 ☚ 屈原 丽人行 ☛ 蔡文姬历史话剧。郭沫若作。1959年发表。共分5幕。剧本通过“文姬归汉”的故事,表现曹操的雄才大略、平民风度、坦荡胸怀,第一次在舞台上塑造了曹操的正面形象。主要人物蔡文姬的形象,亦生动感人。 蔡文姬即蔡琰。 蔡文姬 《蔡文姬》五幕历史话剧。郭沫若著。剧情系以三国时期“文姬归汉”的故事为基础,经大胆的艺术虚构而成。东汉名儒蔡邕之女文姬,在中原战乱中为南匈奴左贤王所救,二人结为夫妇,生有一男一女。曹操既定中原,便派使者董祀、周近前往迎接文姬,使归汉朝继其父续修《汉书》。在董祀的鼓励开导之下,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文姬决定只身返回中原。归汉后,因周近进谗,曹操竟令董祀自裁,经文姬仗义执言,曹操才避免了这一次过失。经长期努力,文姬终于实现宏愿,并在曹操的关怀下与董祀结合,重建美满的家庭。作品细腻地刻画了蔡文姬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她以天下国家为重的高贵品质; 同时,又以不同角度的描写和渲染,展示了曹操的远见卓识和坦荡胸怀。全剧多有深沉动人的抒情场面,充满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发表于1957年。 ☚ 我们播种爱情 关汉卿 ☛ 蔡文姬Cai Wenjisee 蔡琰 (Cai Yan) 蔡文姬汉末女诗人。又作蔡昭姬,名琰。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名儒蔡邕之女。自幼博学多才,深通音律。16岁时嫁河东人卫仲道。不久夫死,无子,归母家居住。汉献帝兴平二年(195),战乱中为胡骑所虏(一说为董卓部将所虏),归于南匈奴左贤王。翌年赴北地,居南匈奴共12年,生2子。曹操素与其父邕友善,念邕无嗣,于献帝建安十二年(207)遣使以金璧赎之归汉,再嫁屯田都尉董祀。为曹操所敬怜,曾面诣曹所,为犯法当死的丈夫请赦,得允。后遵曹操命,整理缮书其父遗著,就记忆所及,写录其父著述四百余篇,本人作有五言及骚体《悲愤诗》各一首,抒发自己悲惨遭遇,也反映了战乱时代人民的痛苦,至今流传。另有琴曲歌词《胡笳十八拍》,相传亦为她所作。 蔡文姬见 蔡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