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蔡廷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蔡廷锴1892—1968

广东罗定人
国民党军队爱国将领。曾任十九路军军长,国民党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民革中央常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著有《蔡廷锴自传》。
原名:廷楷
字:贤初

蔡廷锴1892—1968

字贤初,广东罗定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团长,参加北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副总指挥。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武装进攻上海,他和蒋光鼐等率全军将士奋起抵抗。随后十九路军被调往福建对中国工农红军作战。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影响下,1933年11月,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发动福建事变,在福建建立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公开决裂,事变失败后去香港。从此,逐步转到与共产党合作的立场。1935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为最高负责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曾一度担任国民党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在两广指挥作战。1946年与李济深等在广州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8年1月,在香港参加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1968年4月25日在北京病逝。

蔡廷锴

蔡廷锴
蔡廷锴自传(上、下)
李剑翁上海爱国书店1933年5月版
自由旬刊社1946年11月版823页,黑龙
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版700页
记淞沪抗战中的蔡廷锴将军
蔡廷锴自述
时人汇志——蔡廷锴
子夜团结报1982年1月30日
团结报1982年4月10日
国闻周报1932年9卷8期
蔡廷锴(1892-1968)于翔麟 关国煊*传记文学1981年38卷2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5册第404页
淞沪抗战中的蔡廷锴将军
蔡廷锴传略
蔡廷锴
许桂燊 黎民安
林一元 余勉群
李起民
报告文学1984年3期
广东文史资料第23辑第89页
中外历史名人传略(中国近现代部分)第
402页
蔡廷锴(美)包华德主编
沈自敏译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民国名人传记
辞典第11分册第19页
蔡廷锴
蔡廷锴(1892-1968)
贾逸君中华民国名人传(上册)军事第129页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664页
蔡廷锴(1892-1968)
“一·二八”淞沪抗敌寇——蔡廷锴与十九路军
蔡廷锴
蔡廷锴(1892-1968)
蔡廷锴
蔡廷锴(1892-1968)
红军与蔡廷锴、陈济棠之间几件往事
蔡廷锴重修洛阳桥记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蔡廷锴
蔡廷锴
张敏孝
陈卫民
广西统计局
庄葳等
厂 民
黎家瑞
邹毕兆
张仰薇
周末报编委会
读者出版社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458页
中国现代爱国者的故事第160页
古今广西旅桂人名鉴(旅桂部分)第175页
古今中外三百名人第333页
当代中国人物志第22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7册第125页
革命史资料(4)第134页
泉州文史资料第11辑第45页
*新中国人物志(上)第105页
新政协重要人物志第17页

蔡廷锴

广东文史资料(71)一代名将蔡廷锴政协广东省文史资
料研究委员会等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333页
蔡廷锴将军:从淞沪抗战到福建事变
蔡廷锴传
蔡廷锴
蔡廷锴和海外华侨
爱国将领,业绩永存——纪念蔡廷锴将军诞辰
100周年
卞杏英
王素秋 王俐
贺朗
许建林
朱学范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75页
哈尔滨出版社1997年版311页
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595页
团结报1987年2月21日
人民日报1992年4月12日
“民革”主要创始人小传——蔡廷锴
爱国将领蔡廷锴
蔡廷锴将军二三事
蔡廷锴少年时代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蔡廷锴
三访蔡廷锴将军
记淞沪抗日名将蔡廷锴的一生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记抗日名将蔡廷
锴轶事
黄明轩
招国富等
章国栋等
王威
卞杏英
陆诒
李以劻
李以劻
人物1981年1期
广州研究1985年6期
华夏1987年3期
华夏1990年5期
上海党史1992年1期
上海滩1992年4期
*传记文学1996年69卷4期
*传记文学1999年75卷5期
蔡廷锴从“拥蒋反共”到“抗日反蒋”转变探微
已故著名爱国将领蔡廷锴百年诞辰纪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党、政、军领导人:蔡廷锴
蔡廷锴(1892—1968)
蔡廷锴传——一位爱国骁将的人生之路
蔡廷锴(1892—1968)
蔡廷锴
找到光明之路的蔡廷锴
殷启翠
李方诗等主编
中国人物年鉴社编
汪新主编
汤克明
范济国
郑全备 薛谋成
完颜绍元
北方论丛1999年5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3)第413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9)第24页
中国民主党派名人录第27页
中国各民主党派史人物传第二卷第185页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337页
民国人物传第8卷第233页
民国军政要人归宿第210页,民国军界名
流归宿第87页
抗日名将、民主战士蔡廷锴
蔡廷锴(1892—1968)
蔡廷锴(1892—1968)
蔡廷锴(1892—1968)
郑全备 薛谋成
马洪武等编写
廖盖隆等主编
京声 溪泉
民国著名人物传第3卷第279页
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第510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911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11页

蔡廷锴

 广东罗定人。字贤初。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历任孙中山大本营补充团连长、营长。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八团团长、第十一军新二十四师副师长。1927年宁汉分裂时任第十师师长,曾被带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9年任国民党第六十师师长。次年任十九路军军长,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率十九路军顽强抵抗日军进攻,后遭蒋介石破坏而失败。同年6月被调入闽。旋任十九路军总指挥、福建绥靖公署主任。1933年与中国工农红军订立《反日反蒋初步协定》。同年11月参与发动福建事变,组建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事变失败后出国。1935年参加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抗日战争期间,任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两广边境司令。1940年因受蒋介石排挤而辞职。1946年参加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时被推为主要领导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1968年4月25日在北京逝世。

蔡廷锴 - 可可诗词网

蔡廷锴

 爱国将领。字贤初,广东罗定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任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副总指挥。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十九路军和上海人民一起进行了抗战,但是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而失败。不久,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调往福建和红军作战。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的影响下,蔡廷锴等于1933年11月,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然树起抗日反蒋的旗帜,革命政府存在仅仅两个月,即遭失败。此后,蔡廷锴继续采取了与共产党合作的立场。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党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在两广指挥作战。1946年与李济深等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后,历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68年4月25日在北京病逝。

蔡廷锴1892—1968

字贤初,广东罗定人。曾任国民党第19军军长,第19路军副总指挥。1932年率部进行了淞沪抗战。1933年参与了福建事变。后曾与李济深等共组民主促进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体委副主任等职。

蔡廷锴1892~1968

爱国将领。字贤初,广东罗定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任国民党第19路军副总指挥。1932年1月28日夜,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犯上海,19路军和上海人民在一起进行了抗战。随后被蒋介石调往福建和红军作战,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的影响下,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1933年11月同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在福建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逐步地转到与共产党合作的立场。1935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为最高负责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曾一度任国民党第6集团军总司令,在两广指挥作战。1946年在广州与李济深等共组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1968年4月25日在北京病逝。

蔡廷锴1892—1968

广东罗定人。保定军校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1930年任十九路军副总指挥兼军长。1932年1月28日在上海率领十九路军坚决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进犯。因而名声大振。后被蒋介石调往福建“剿共”。1933年11月与陈铭枢、李济深等在福建发动政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失败后,逃往香港。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党第六集团军总司令。1946年与李济深等组织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1968年4月25日在北京病逝。

蔡廷锴

蔡廷锴

字贤初,乳名炳南,广东罗定人,1892年4月15日生。早年就读私塾。曾从事裁缝、兽医。1910年入广东新军。1911年后曾任班长、警察所长、商团副队长、排长。1920年8月就读于护国第二军讲武堂。1921年任陈铭枢部上尉副官。1922年任粤军中尉旗官、上尉连长,参加讨伐桂军沈鸿英,同年5月参加孙中山北伐军,任敢死队队长,进军江西。1923年5月任先锋队队长,攻克肇庆,同年底任孙中山大本营补充团连长。1924年升任营长,年底任粤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二团第一营营长。1925年参加围歼沈鸿英、第一次东征、平定刘震寰和杨希闵叛乱、南征邓本殷。1926年参加北伐,任第四军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团长,最先攻入武昌。后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副师长、第十师师长。1926年6月任第六十师师长。1927年入豫与奉军作战攻克开封。同年7月其部归叶挺指挥,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任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十师师长、南下左翼总指挥。不久率部离开起义军开赴广东,任李济深部第十师师长。1929年初其部缩编为独立第二旅,任旅长,同年8月其部扩编第六十师,任师长,参加粤桂战争。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在鲁大败阎锡山部,同年8月17日任第十九路军军长。此后曾参加第二、三次对红军的“围剿”。曾任 “剿共”第一军团长。1931年底自组 “西南国民义勇军” 任总指挥。决心北上抗日。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驻上海的第十九路军,与蒋光鼐、戴戟联名通电,不顾军政部长何应钦撤退之令,誓死抵抗,打退日本。同年6月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年底任驻闽绥靖公署主任。1933年1月任左路军总指挥,参加第四次“围剿”红军。1933年10月26日与红军联络停战订立 “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同年11月20日与李济深、陈铭枢等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政府中央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兼第十九路军总指挥。失败后,于1934年2月周游世界,宣传抗日。1935年4月抵香港,与蒋光鼐、李济深等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创办《大众日报》。1936年两广事变后到达广西,与李宗仁合计恢复第十九路军建制,任总指挥兼军官教育团主任。1937年8月应邀与蒋介石会面,任大本营上将参议官。后一度还乡治伤。广州沦陷后任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常务委员,指挥西江南路团队。1939年初任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11月1日升任总司令。同年11月26日改任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其部改编为粤桂边区总司令部,任总司令。1946年4月15日与李济深等在广州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任主席。1947年1月6日任陆军上将。同年在香港提出反蒋七条纲领。1948年初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财政部长,后经东北到达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并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外事活动。1968年4月25日在北京病逝。著有 《蔡廷锴自传》。

☚ 蔡兆阳   蔡勋雄 ☛
000057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