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蔡侯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蔡侯祠 蔡侯祠纪念东汉改进造纸术的蔡伦。在湖南耒阳城东南角,又名龙亭侯祠。初建年代已不可考,元时,由耒阳知州陈宗义复修。大门联为“芳池月映,故宅风存”。天井檐上嵌着六百年前旧祠遗下的蓝色琉璃瓦当。堂有两厅,前厅屏风上刻有《修整蔡侯祠记》碑文,后厅陈设着传为蔡伦用于舂纸的石臼。祠旁有水池,清澈见底,人称“蔡子池”,长约七十米,宽五十米,传是蔡伦漂洗纸张、刷洗造纸用具的水池。池的四壁围砌条石,有石拱桥横跨池东西两岸。沿岸绿柳成荫,景色宜人。 ☚ 医圣祠 武侯祠 ☛ 蔡侯祠 蔡侯祠原名蔡伦庙、龙亭王祠。位于耒阳市蔡侯路蔡子池畔。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传为蔡伦故宅,始建年代不详。蔡伦,字敬仲,桂阳 (郡治今湖南郴州) 人。东汉造纸术的发明者,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东汉元初元年(114) 封龙亭侯。永宁二年 (121) 卒。三国初年,后人始在宅基上建祠祭祀。元至元四年 (1338) 知州陈宗义重修。现祠为清代重建。1956、1981、2001年维修。占地面积406.5平方米。四合院式平房,坐南朝北,砖木结构,三进两院,由过厅、中厅、后厅及两侧厢房组成,廊庑相接,红墙青瓦,古朴典雅。祠正门额楷书 “蔡侯祠”三字,系鲁迅手笔。门联镌: “芳池月映; 故宅风存。”过厅和厢房为硬山顶,中厅和后厅均为悬山顶。过厅后环天井为廊,右侧置谷朗碑。后厅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穿斗式构架。祠内存蔡伦用于造纸的石臼。祠后百米处有一单室砖墓,长7.84米,宽2.7米,高2.2米,花岗岩墓围,墓砖侧面有东汉墓中常见的几何形花纹。传为蔡伦衣冠冢。墓碑镌“蔡伦之墓” 四字,为郭沫若题。祠堂前有蔡子池,长198米,宽45米,环池砌石,池中有纸桥和双月亭(思侯亭),传说曾是蔡伦漂洗纸张处。池畔有石鼎,传为汉物。蔡侯祠、蔡伦墓均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蔡池夜月” 为旧耒阳十六景之一。1984年5月,祠内设蔡伦纪念馆。2000年12月辟为蔡伦纪念园。2001年8月开园。纪念园占地面积77333平方米。门匾由周光召题书。主要景点有蔡伦铜像、《后汉书》雕、蔡子池、怀圣台、碑廊、蔡伦造纸作坊、六角亭(香炉宝鼎)、蔡侯祠、蔡伦古井、蔡伦墓等。园内树木成荫,绿草片片,呈现出典雅的江南园林特色。2001年9月,首届中国 (耒阳) 蔡伦科技发明节在此举办,并举行隆重的公祭蔡伦大典。 ☚ 耒阳市 吴九贞太守谷朗碑 ☛ 蔡侯祠 蔡侯祠在湖南省耒阳县城蔡子池畔,相传为蔡伦故宅。蔡伦(?-121),字敬仲,湖南耒阳人。东汉和帝时,为中常侍,晚年封为龙亭侯。他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改造造纸技术,以树皮、旧鱼网、麻头、破布等为原料造纸,时称“蔡伦纸”,后世传为造纸术的发明人。祠为知州陈宗义于元至元四年(1388年)重修。现祠系清代建筑,砖木结构,四合院式,进深22.85米,面积179.5平方米。祠后有蔡伦衣冠冢,其墓砖侧面有东汉墓中常见的几何形花纹,墓前有郭沫若手书“蔡伦之墓”四字的牌坊额题。 ☚ 云阳森林公园 洞庭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