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fructus viticis辛凉解表药。出《本草经集注》。见《痊骥通玄论》。又名蔓荆实、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rotundifolia L.或蔓荆V.trifolia L.的成熟果实(图1、2)。晒干, 微炒入药。主产山东、浙江、江西、福建等地。辛、苦,凉。入肝、胃、膀胱经。功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祛风解痉。主治:❶外感风热,常与菊花、防风、川芎、细辛等配伍。 ❷牛肝热目翳遮睛,可与谷精草、白菊花、木贼草、归尾、川芎等配伍(《抱犊集》)。 ❸破伤风,多与天南星、何首乌、防风、阿胶、川芎等配伍,如千金散。牛、马15~45克:猪、羊9~15克。为末或煎汤灌服。单叶蔓荆子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莰烯(camphene)和蒎烯(pinene),还含单叶蔓荆呋喃(rotundifuran)、前单叶蔓荆呋喃(prerotundifuran),并含微量生物碱和维生素A;果实中尚含牡荆子黄酮(vitexicarpin),即紫花牡荆素(casticin)。蔓荆果实含少量(0.01%)蔓荆子碱(vitricin)。本品有镇静作用,并能镇静体温中枢而有退热作用。对维生素A不足引起的夜盲及视力不足有促进恢复的作用。 
图1 单叶蔓荆 
图2 蔓 荆 蔓荆子药名。出《本草经集注》。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cham.或蔓荆V. trifolia L.的果实。主产山东、浙江、江西、福建等地。辛、苦,凉。入肝、胃、膀胱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风热感冒,偏、正头痛,齿龈肿痛目赤肿痛,夜盲,肌肉神经痛。煎服: 6~9g。单叶蔓荆子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为莰烯和蒎烯;还含单叶蔓荆呋喃(Rotundifuran)、前单叶蔓荆呋喃 (Prerotundi-furan)、牡荆子黄酮 (Vitexicarpin) 和微量生物碱等。蔓荆子含少量蔓荆子碱(Vitricin)。尚含脂肪油、石蜡、γ-生育酚、β-谷甾醇和对羟基苯甲酸等。蔓荆子可抗菌、抗病毒、降血压、抗凝、祛痰平喘,抑制豚鼠离体回肠收缩。其成分对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甲醇提取物有镇痛、消炎作用。 蔓荆子man jīng zǐ《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蔓荆(55)。药名。 【基原】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rotundifolia L.和蔓荆V. Trifolia L.的果实即种子。 【别名】 蔓荆实(《本经》),荆子(《本草经集注》),万荆子(《浙江中药手册》),蔓青子(《中药材手册》)。 【性味】 辛,苦,平。 ❶《别录》:“辛,平,温”。 ❷《珍珠囊》:“味辛温,气清。” 【归经】 入膀胱,肝,胃经。 ❶《珍珠囊》:“入太阳经。” ❷《汤液本草》:“太阳经药。” ❸《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功用主治】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风热感冒,正、偏头痛,齿痛,赤眼,目睛内痛昏暗多泪,湿痹 拘挛。 ❶《本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百虫,久服,轻身耐老。” ❷《别录》:“治头风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治。” ❸《珍珠囊》:“疗太阳头痛,头沉昏闷,除目暗,散风邪,凉诸经血止目睛内痛。” ❹《日华子本草》:“利关节,治痫疾,赤眼。” ❺王好古:“搜肝风。” ❻《医林纂要》:“散热,祛风,兼能燥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二至三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蔓荆子mànjīnɡzǐ中药名。出《本草经集注》。为马鞭草科植物蔓荆Vitex trifolia L.的果实。主产于山东、浙江、江西、福建等地。苦、辛,微寒。入肝、胃、膀胱经。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治风热感冒、偏正头痛、目赤肿痛, 煎服: 5 ~9 克。本品含少量蔓荆子碱。 
蔓荆子 蔓荆子 蔓荆子蔓荆子,又名荆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蔓荆实。为马鞭草科植物蔓荆Vitex trifolia L.或单叶蔓荆V.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 果实呈圆形,直径4~6mm。表面灰黑色,被灰白色粉霜(腺毛),隐约可见浅纵沟4条,顶端微凹。基部多数具白色宿存花萼及短小果柄,萼长为果实的1/3~2/3,5齿裂,其中两裂较深,形成两瓣,外面灰白色,密被细柔毛。体轻,质坚硬。断面外果皮灰黑色,中果皮厚,淡灰黄色,外缘有棕色油点(油管),内果皮黄白色,分成4室,每室内有棕黑色种子1粒。种仁富脂肪油。有特异芳香,味微苦。产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西、浙江、福建等省。 本品味辛、苦,性微寒。归膀胱、肝、胃等经。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主治外感风热,头昏头痛,偏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多泪,或目睛内痛,昏暗不明,湿痹拘挛等证。蔓荆子体轻而浮,长于疏风泄热,上清头目,凡因感受风热之邪,证见头痛头昏,身热恶风,可用蔓荆子与桑叶、菊花、薄荷、荆芥等辛凉轻剂同用,以疏风解表,清肝泄热。头痛连及齿颊、牙龈肿痛者,则宜与川芎、薄荷、黄芩、石膏等以解散阳明之风热。对于风寒湿邪所致之头痛,在适当配伍下,亦有止痛作用。如风寒头痛,可与羌活、藁本等同用; 风湿头痛,可与苍耳子、防风等同用。前人还有“头痛甚者加蔓荆子”、“佐补中药以治头痛最效”等经验,说明本品是治疗头痛的重要药物之一。其治目疾,除一般风热上扰,或血热风淫等因素而见目赤肿痛、羞明多泪,可与青葙子、决明子等同用外,在慢性疾病中,有因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而致目生内障; 或因服寒药太过,真气不能上通于目,而上焦犹有风热之邪者,亦皆选用蔓荆子,配合补中益气、养肝和血之品,标本兼治,如李东垣治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有蔓荆与黄芪、人参等配伍之蔓荆子汤(《兰室秘藏》); 治眼睫无力,常欲垂闭,及眼病上焦热邪未清,虽无目痛而隐涩难开,昏花不明,目赤多眵,蔓荆与黄芪、炙甘草、当归等配伍之助阳和血补气汤有(《脾胃论》)。此外,又可用于青盲失明,如 《太平圣惠方》神效决明散,以决明子、蔓荆子两药配合为散服。《神农本草经》以蔓荆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临床常与羌活、防风、藁本等配合,用以祛风除湿、舒利关节,治湿气在表,头痛头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痛,方如《内外伤辨》羌活胜湿汤。其为风热湿气搏于筋骨之间,荣卫郁结,而致筋挛骨痛,瘫痪偏枯者,《医学启源》有神仙换骨丹; 荣虚卫实,肌肉不仁,顽重麻木者,《证治准绳》有苦参丸。它如治风热隐疹瘙痒之胡麻丸,亦皆选用蔓荆子为配伍药物。综观蔓荆子之功用,可概括为治疗风热、风湿所致诸疾,而疏风实为其主要功能,故张洁古云,蔓荆为散风邪之药; 王好古云,蔓荆能搜肝风。若热非风热,湿非风湿,皆非蔓荆所宜。煎服,4.5~9g。瞳人散大者忌用。 实验研究: 蔓荆果实含少量(0.01%)蔓荆子碱。单叶蔓荆果实含挥发油0.16%,油中主成分为茨烯和蒎烯;还含脂肪油6.13%,牡荆子黄酮,微量生物碱。又含单叶蔓荆呋喃萜,前单叶蔓荆呋喃萜,艾黄素。 蔓荆叶含挥发油0.28%,内有α-蒎烯和茨烯55%、乙酸松油醇酯10%、二萜醇20%,还含艾黄素,7-去甲基艾黄素、牡荆子黄酮,荭草素,异荭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桃叶珊瑚甙,穗花牡荆甙以及无羁萜,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等。单叶蔓荆叶含挥发油,组成与果实中的相同。还含单叶蔓荆呋喃萜,前单叶蔓荆呋喃萜等。 ☚ 木贼 牡荆叶 ☛
蔓荆子 蔓荆子蒙古名兑邦温乌热、吉当嘎。 亦可当吉当𠯫用。 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 (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 或蔓荆 (Vitex 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本品性味,功效,应用与信筒子同。 ☚ 信筒子 天南星 ☛ 00022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