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蓼Liǎo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宜丰县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蓼liǎo❶蓼科中部分植物的泛稱。草本,葉味辛香,古人用爲調味品。孔臧《蓼蟲賦》:“睹茲茂蓼,紛葩吐榮。”張衡《南都賦》:“若其園圃則有蓼蕺襄荷。” 蓼 蓼(一) liǎo ❶一种草本植物。见《草木篇》 [蓼] 条。(二) lù ☚ 蔼蔼 蓼蓼 ☛ 蓼 蓼liǎo水草。《周颂·良耜》。“其镈斯赵,以薅荼蓼。”毛《传》:“赵,刺也。蓼,水草也。”镈,锄类。《尔雅·释草》孙炎曰: “虞蓼是泽之所生,故为水草也。蓼是秽草,荼亦秽草。”《本草纲目》李时珍[集解]:“韩保升曰: 蓼类甚多,有青蓼、香蓼、水蓼、马蓼、紫蓼、赤蓼、木蓼七种:紫、赤二蓼,叶小狭而厚; 青、香二蓼,叶亦相似而俱薄; 马、水二蓼,叶俱阔大,上有黑点; 木蓼一名天蓼,蔓生,叶似柘叶。六蓼花皆红白,子皆大如胡麻,赤黑而尖扁;唯木蓼花黄白,子皮青滑。诸蓼并冬死,唯香蓼宿根重生,可为生菜。” ☚ 蔚 蜾蠃 ☛ 蓼读音l·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力竹切,入,屋韵。 上一条: 鯥 下一条: 僇 蓼读音l·iao(ˊ),为iao韵目,属ao—iao韵部。卢鸟切,上,筱韵。 上一条: 豂 下一条: 廖 蓼读音l·iao(ˇ),为iao韵目,属ao—iao韵部。卢鸟切,上,筱韵。 上一条: 繆 下一条: 料 蓼鹿lǔ❶比喻辛苦。例:整天忙~~地不得寒,很辛苦。 ![]() ![]() 蓼liǎo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淡红色或白色花,常见的有水蓼、蓼蓝等。 蓼liǎo草名,叶有苦味,古人用为调味品,可入药。比喻辛苦。《诗·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蓼(一)liǎo (二)lù【辨形】 中是羽,横折钩都变横折。14画。形声。 蓼liǎo也称水蓼或石蓼,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再看那岸上的~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七九·1970) 蓼liǎo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辛香 > 蓼 蓼 liǎo 亦稱“薔”、“薔虞”、“虞蓼”。蓼科植物,有水蓼、馬蓼、辣蓼等多種。開淡紅色或白色花,其葉具有辛香味,古人用以調味,爲辛菜之一種。《說文·艸部》:“蓼,辛菜,薔虞也。”段玉裁注:“蓼爲辛菜,故《内則》用以和。用其莖葉,非用其實也。”《爾雅·釋草》:“薔,虞蓼。”郭璞注:“虞蓼,澤蓼。”《禮記·内則》:“豚,春用韭,秋用蓼。”《急就篇》卷三:“葵韭葱䪥蓼蘇薑。”顏師古注:“蓼有數種:葉長銳而薄,生于水中者曰水蓼;葉圓而厚,生於澤中者曰澤蓼,一名虞蓼,亦謂之薔。”參閱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隰草類·蓼》。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一二年生草本 > 蓼花 > 蓼 蓼 liǎo 即蓼花。 蓼liǎo❶ 草本植物,味辛辣。柳宗元《田家》之三:“~花被堤岸,陂水寒更渌。” 蓼lù长大的样子。《诗经·小雅·蓼萧》:“~彼萧斯,零露湑兮。”(萧:一种有香气的蒿子。零:落。湑xǔ:露多的样子。) 蓼*DEA4 蓼knotweed蓼科蓼属蜜源植物的统称。蓼属植物中国有120多种,多数种类都为蜜蜂所采集,其中价值较大的有水蓼、红蓼等。 水蓼 蓼子草(P.criopolitanum Hance) 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区,多生在湖滨、河滩或其他水边湿地。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湖畔大量生长,10~11月开花,一群蜂可产蜜10~20千克。但常受晚秋初冬低温的影响,不稳产。 蓼 蓼原为野生杂草,古人用以调味、入蔬食用。生长在水边的为泽蓼。《尔雅·释草》:“啬,虞蓼。”郭璞注:“虞蓼,泽蓼。”《礼记·内则》:“脍,秋用蓼”意思为做脍,秋季用蓼为调料。后世,蓼种类繁多,有青蓼、香蓼、水蓼、马蓼、紫蓼、赤蓼、木蓼等。但“饮食不用,人亦不复栽,惟造酒曲者用其汁耳”(李时珍《本草纲目》)。 ☚ 芹菜 发菜 ☛ 蓼liǎo《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木天蓼(37)。药名。 蓼 蓼古代蔬菜,秦汉时主要用作调味品。《说文》曰:“蓼,辛菜,蔷虞也。”《盐铁论》载汉代富人所食,有“浚茈蓼苏”。 ☚ 荸荠 紫苏 ☛ 蓼liǎoⅠ ❶ {植} (一年生草本植物) knot-weed 蓼lù [书] (形容植物高大) (of plants) tall and big 蓼国名。有二:(1) 又作“鄝”、“廖”和 “”,故城在今河南唐河县南湖阳镇一带。后人多说是祝融八姓之一的昆吾之裔,己姓。公元前701年欲与随、绞、州、郧诸国共同抗楚,不久为楚武王所灭。(2)故城在今河南固始县城关一带,庭坚之后,后人或说是姬姓。楚穆王四年 (前622)灭之。后世或将蓼与舒蓼混同,不确。 蓼liǎo
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