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技术由史观义创造的一项增产耕作技术。山西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史观义用10年时间,深入山庄窝铺,探索干旱山区粮食增产新路子,终于在吸收“坑田” 、“刨窝点种”等传统耕作技术优点的基础上,研究成功了适于山区贫瘠土地使用的这项技术。它以开沟、培垄、深翻、填土为中心环节,将山坡地改造成一条条一尺多宽的水平沟,下雨时水流不走,土冲不走,土肥集中,加深了活土层,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在于旱山区较之“坑种”、“刨窝点种”、修水平梯田具有更好的蓄水、聚肥、改土功能。这项新技术被张秉权教授命名。山西省吕梁地区及山东省临沐县、辽宁省义县等地,从1983年起推广应用这项新技术,50万亩农田经过旱灾的严峻考验,每亩地平均增产粮食1倍以上。有关专家和学者实地考察后认为,这不仅是对旱地农业耕作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黄土高原丘陵地区以及全国其他干旱地区提高粮食单产,逐步向林牧过渡的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