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蒿芩清胆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青蒿一钱半至二钱,黄芩一钱半至三钱,生枳壳、制半夏、陈皮各一钱半,碧玉散(包煎)、竹茹、赤茯苓各三钱。水煎服。功能清胆利湿,和胃化痰。治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痞作呕,舌红苔白腻,脉濡数者。方中青蒿、黄芩为君,清少阳胆热; 配伍竹茹、陈皮、半夏、枳壳为臣,清胃降逆而化痰;合用赤茯苓、碧玉散为佐使者,既可导胆热下行,又能利湿和中调药。诸药合用,使少阳胆热可清,脾胃痰湿得化,则诸症自愈。实验研究:蒿芩清胆汤中青蒿素对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有杀灭作用,对动物疟、人疟均有显著的抗疟作用,给药后控制症状和原虫阴转速度比氯奎快。

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方药物】 青蒿脑4.5~6克 淡竹茹9克 仙半夏4.5克 赤茯苓9克 青子芩4.5~9克 生枳壳 陈广皮各4.5克 碧玉散9克(包)
【制剂用法】 上药8味,水煎服。
【主要功效】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适应病证】 少阳湿热痰浊证。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脑胁胀痛,舌红苔白腻,脉濡数。今常用于感受暑湿,疟疾,急性黄疸性肝炎等证属湿热偏重者。
【临床验证】 1.胆囊炎:治疗48例。结果:显效40例,好转6例,无效2例(《江苏中医》1987,5:8)。2. 高热:治疗邪在少阳,痰热中阻之高热34例。服药1~3剂即退(《江苏中医》1987,6:6)。3. 其他:以本方治疗肾盂肾炎,胃窦炎,胆汁返流性胃炎,夏季低热,淋症,味觉失常等均有治验报告。
【方义分析】 此为临床常用方。方中青蒿清暑热以透邪,黄芩化湿热以利胆,共为主药;竹茹、桔皮、半夏、枳壳理气降逆,和胃化痰,均为辅药;赤茯苓、碧玉散淡渗利湿,并导胆热下行,为佐、使药。合而成为清胆热,化痰湿,畅气机的要方。故可用于胆府湿热及暑湿诸症。

蒿芩清胆汤hāoqínqīnɡdǎntānɡ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青蒿一钱五分至二钱, 竹茹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赤茯苓三钱, 黄芩一钱五分至三钱, 枳壳、陈皮各一钱五分,碧玉散(即滑石、甘草、青黛) 三钱。水煎服。功能清胆利湿, 和胃化痰。治寒热如疟, 寒轻热重, 胸痞作呕, 舌红苔白腻, 脉濡数者。

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汤

本方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方由青蒿钱半至二钱,淡竹叶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钱半,碧玉散(包)三钱组成。功能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热盛,兼有痰湿内阻,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粘涎,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满,疼痛,舌红苔白腻,脉数而右滑左弦。少阳胆经热盛,兼有痰湿中阻,胃气不和,治宜清泄少阳,化痰利湿。方中青蒿苦寒芬芳,善于清透少阳邪热,黄芩苦寒,清热燥湿,二药相须,既可内清少阳湿热,又能透邪外出,共为君药;半夏、陈皮行气燥湿,化痰和胃,枳壳下气宽胸,除痰消痞,使痰湿除,胃气和,中焦气机通畅,共为臣药;竹茹善清胆胃之热而止呕化痰,赤茯苓、碧玉散清利湿热从小便而出,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之功,使少阳胆热得清,中焦痰湿得化,胃气得和,诸证自愈。本方为治疗少阳热盛,兼有痰湿内阻的有效方剂,以寒轻热重,口苦膈闷,恶心呕吐,小便黄少,舌红,苔腻,脉弦数为辨证要点。此外,也可用于暑湿之疟。

☚ 逍遥散   半夏泻心汤 ☛
0000408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