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蒺藜火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火藥器部 > 火毬 > 蒺藜火毬 蒺藜火毬 jílihuǒqiú 亦稱“火蒺藜”。裝有火藥蒺藜之燃燒性球形火器。内以火藥團與三枚六首鐵刃,中貫麻繩一根,長一丈二尺,外以多重紙與防潮性可燃物質敷定,再安逆鬚鐵蒺藜八枝。放時燒鐵錐烙透,令焰出,以砲(抛石機)或人力抛至敵處,殺傷敵人,焚燬敵之戰具,並佈障以阻滯敵軍。創製於宋初,爲宋、金、元時重要火器之一,多用於守城。《宋史·兵志十一》:“(咸平三年)八月,神衛水軍隊長唐福獻所製火箭、火毬、火蒺藜。”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守城》:“〔蒺藜火毬〕火藥法:用硫黄一斤四兩、焰硝二斤半、蠟(麄)炭末五兩、瀝青二兩半,乾漆二兩半搗爲末,竹茹一兩一分、麻茹一兩一分剪碎,用桐油、小油各二兩半,蠟二兩半,鎔汁和之,外敷用紙十二兩半,麻一十兩、黄蠟二兩一分,炭末半斤,以瀝青二兩半、黄蠟和合,周塗之。”參閲《三才圖會·器用》、明·茅元儀《武備志·火器圖說九》。 蒺藜火球宋兵器名。为爆炸性火器。取三支六首铁刃,以蒺藜火球火药法配制火药,团为球形,又加各有逆须的铁蒺藜八枚,中贯麻绳长一丈二尺,外以纸与杂药。放时,烧铁锥烙透,使火球发火,随即以抛石机射至敌骑必经要冲,藉爆炸力迸发铁蒺藜等以伤马腿、马足,专用于阻遏敌骑冲击。 蒺藜火球亦称“火蒺藜”。古代兵器名。为爆炸性火器。取三支六首铁刃,以蒺藜火球火药法配制火药,团为球形,又加各有逆须的铁蒺藜8枚,中贯麻绳长1丈2尺,外以纸与杂药。燃放时,烧铁锥烙透,使火球发火,随即以抛石机射至敌骑必经要冲,借爆炸力迸发铁蒺藜等以伤马腿、马足,专用于阻遏敌骑冲击。创制于宋初,为宋、金、元时重要火器之一,多用于守城。《宋史·兵志十一》:“(咸平三年)八月,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所制火箭、火球、火蒺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