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黄散❶《刘涓子鬼遗方》卷二方。 ❶马勃一两,蒲黄二两。为粗末,每服一钱匕,温酒调服,日七次 (昼五、夜二)。治金疮内瘘。 ❷蒲黄一升,当归、桂心各二两。为末,每服一方寸匕,开水或酒调服,日四次 (昼三、夜一)。治被打腹中瘀血。 ❷《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方。蒲黄、延胡索、赤芍药、没药、附子(炮,去皮脐)、栗子、大黄 (微炒)、芸薹子各一两,当归、桂心、 川芎、菴子各三分。 为细末, 每服一钱,温酒调下。功能散血止痛。治从高坠下,落马坠车,辗着踠骨,骨碎筋伤; 内损,恶血攻心闷绝,坐卧不安。 ❸《圣济总录》卷五十三方。蒲黄、滑石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匕,鸡子清调下。治转胞不得小便。 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八方。蒲黄 (微炒,纸铺地、出火气)。为细末,每用少许,掺於舌下。治小儿重舌。 ❺《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方。 ❶生蒲黄、木通、荆芥、车前子、炒桑白皮、滑石、灯心、赤芍药、赤茯苓、炙甘草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用葱白、紫苏煎汤调服。治心肾有热,小便不通。 ❷蒲黄、血竭各半两。为细末,每用少许,贴患处。治痔漏。 ❻《证治准绳·疡医》卷六方。蒲黄、生地黄各一两半,黄芪、当归、川芎、白芷、续断各一两,炙甘草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空腹温酒调下,日三至四次。治金疮出血,腹胀欲死。 蒲黄散 《千金要方》卷四【组方药物】 蒲黄175克 鹿茸 当归各60克 【制剂用法】 上药3味,研末过筛。酒服2克,日3。不知,稍加至4克。 【主要功效】 补肾固冲,养血止血。 【适应病证】 肾虚,冲任不固,漏下不止。现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鹿茸散”(《圣惠方》卷七十三)。
蒲黄散 《圣惠方》卷三十七【组方药物】 蒲黄60~90克 石榴花30克(末) 【制剂用法】 上药2味,和研为散。每服3克,以新汲水调下。 【主要功效】 凉血化瘀,收敛止血。 【适应病证】 鼻衄,经久不止。 【编者按语】 原书无方名,此据《普济方》卷一百九十补。
蒲黄散 《圣惠方》卷六十七【组方药物】 蒲黄30克 当归 桂心各22.5克 延胡索30克 川芎22.5克 赤芍药30克 菴子22.5克 没药 附子(炮裂,去皮、脐) 栗子(去壳,阴干) 川大黄(锉碎,微炒) 芸苔子各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12味,捣细罗为散。每服3克,以温酒调下,不计时候频服。 【主要功效】 化瘀止痛,续筋接骨。 【适应病证】 跌打损伤,筋伤骨碎;伤后恶血攻心,烦闷欲绝,坐卧不安者。
蒲黄散 《圣惠方》卷八十九【组方药物】 蒲黄7.5克 露蜂房7.5克(微炙) 白鱼3克 【制剂用法】 上药3味,都研令匀。用少许酒调敷患处,1日3次。 【适应病证】 小儿重舌,口中生疮涎出。
蒲黄散 《和剂局方》卷九【组方药物】 干荷叶(炙) 牡丹皮 延胡索 生干地黄 甘草(炙)各22.5克 蒲黄60克(生) 【制剂用法】 上药6味,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蜜少许,同煎至105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适应病证】 产后恶露不快,血上抢心,烦闷满急,昏迷不省,或狂言妄语,气喘欲绝。
蒲黄散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组方药物】 蒲黄60克(微炒) 郁金90克(锉) 【制剂用法】 上药2味,捣罗为散。每服6克,空腹时用粟米饮调下,1日2次。 【主要功效】 行气活血,凉血止血。 【适应病证】 瘀热凝结膀胱,尿血不止。 【编者按语】 笔者体会:酌加三七粉,并以茅根、紫珠草汤送服更佳。 蒲黄散 蒲黄散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卷八十。方由生蒲黄二两,干荷叶(炙)、牡丹皮、延胡索、甘草(炙)各三分组成。上药为粗末,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次入蜜一匙,生地黄汁一小盏,再煎五、七沸,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二服。功能凉血散瘀。主治产后恶露不快,血上抢心,烦闷满急,昏迷不省,或狂言妄语,气喘欲绝。本方所治证属产后瘀热抢心所致,故治从凉血祛瘀立法。方中重用生蒲黄凉血散瘀,专除产后恶露为君药;丹皮、地黄入血凉血,主清瘀热,兼治烦满而为臣;荷叶能升发清阳,散瘀止血,产后血晕用之捷验,延胡行气活血,血瘀腹痛颇有实效,更以甘草和中缓急,共为佐使。诸药同用,共奏凉血活血,散瘀定痛之功。临床常以下腹满急疼痛,胸闷喘逆,甚则神识昏迷,舌质暗滞,脉象沉实为辨证要点。 红花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 红花、蒲黄(炒)、干荷叶、牡丹皮、当归各等分。上药共为细末,每服五钱,酒煎和滓温服。功能活血散瘀。主治妇人产后血晕血崩,月事不调,远年干血气。 芎归泻心汤(《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五) 归尾、川芎、蒲黄、丹皮各一钱,桂心七分。水煎,调五灵脂研末一钱,食后服。功能活血散瘀。主治败血停积,上干于心,胸膈胀闷,烦躁昏乱,狂言妄语,如见鬼神者。 ☚ 乌金散 调经汤 ☛ 00004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