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蒲鲁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蒲鲁东1809—1865Pierre Joseph Proadhon

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主要创始人。生于法国贝桑松城郊的农民兼小手工业者家庭。当过雇工、排字工人,经营过印刷作坊。1837年开始从事理论著作活动。1844年认识马克思。1848年二月革命后,担任《人民代表报》、《人民之声报》主编,并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1864年加入第一国际。从小资产阶级立场出发批评资本主义,认为小私有制是社会幸福的基础。提出反对任何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互助主义”原则,并主张按此原则建立由独立的小生产者组成的,没有政党、没有国家权力、一切人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的“美妙”社会。还制定了用和平办法改良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案,从事改良主义的实践活动。1848年建立交换银行,1855年建立交换市场,幻想以此恢复和发展小生产者的私有制和小商品生产,避免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乃至消除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和弊端,实现所谓“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但都以失败告终。其无政府主义观点和改良主义思想,给国际工人运动造成极坏的影响,马克思和第一国际马克思主义者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主要著作有《什么是财产》、《经济矛盾体系或贫困的哲学》、《社会问题的解决》、《十九世纪革命的总观念》、《论革命中和教会中的公平》、《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等。

蒲鲁东

 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蒲鲁东主义的创始人。出生于法国一农民兼手工业者家庭。当过排字工人,开办过小印刷厂。他靠自学而成为当时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从小资产阶级立场出发批评资本主义,认为摆脱资本主义的途径是保护小私有制。后来又提出消灭“坏的”、建立“好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企图保存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对其进行了批判。1848年他当选为议员。此后,成为第二帝国的代言人。他还主张个人自由,反对一切形式的政府,是无政府主义创始人之一。在第一国际中他的追随者将其观点发展成蒲鲁东主义。马克思和他们曾进行过坚决斗争。

蒲鲁东1809—1865Proudhon

法国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出生于农民兼手工业者家庭。青年时代当过工人和职员。当过雇工、排字工人,后与人合办印刷所。早年曾与马克思有来往,提出过“财产就是盗窃”的论断,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他的伦理学思想散见于《什么是所有权或对权利和政治的原理研究》(1840)、 《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1846)以及《社会问题的解决》(1848)等书。核心是小资产阶级的自由观和正义思想。认为私有制违反平等原则,共产主义违反独立原则,因而需要找出一个“合题”,一个第三者,即“自由”。在这个自由的旗帜下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是“互助制”社会。由于互助制而使每个“自由人”的力量之间获得一种均势,从而保证人人都能履行同样的义务,并取得同样的权力。这就需要保护小生产者私有制的无政府主义制度,因而在政治上提出要打倒政党,打倒政府,要求公民充分自由等口号。认为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人类的永恒正义。把社会发展的历史歪曲成观念发展的历史。在道德情感问题上,认为人和动物的道德感并无原则差别,它们都具有动物性的本能冲动,即爱、善意、怜悯、同情等情感。人和动物的分野只是因为人可以依据智慧去顺从社会正义,从而恰当地支配我们的社会本能。由此就划分出人的三级社会性,第一级社会性是盲目的、不规则的,它总是受一时冲动的支配,而不去考虑较高的权利,不去辨别事情的利害得失或轻重缓急;第二级社会性是正义,人们可以把它解释为承认别人具有一种和我们平等的人格;第三级社会性,是人们通过智慧而相互沟通、相互依赖,人因为社会工作而成其为人,社会则依靠它的各部分力量的平衡与和谐而得以维持。蒲鲁东用小资产阶级的善恶观念来改造辩证法,把矛盾加以伦理化,认为对立面的统一就是“好”与“坏”的二方面的机械总和。并据此提出通过和平的经济改良,消灭“坏的”而建立“好的”资本主义。在家庭道德观上,赞赏没落的宗法农民制的道德观,认为妇女的作用是只能做一个温顺的妻子和家庭主妇,强调妇女不能参加社会活动和工业生产,推崇大男子主义,主张自由只给予掌权的男性家长,而把妇女仅看成家庭和男子的附庸,其天职就是负担家务。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和《哲学的贫困》等著作中对其错误观点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蒲鲁东

法国哲学家。1809年1月15日生。1827年做排字工人、校对员。1836年与人合伙经营印刷厂。1840年发表《什么是财产?关于法和权力的原理的研究》一书。1846年发表《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一书。1847年定居巴黎,创办《人民代表报》。1848年当选为塞纳省制宪议会议员。1849年发表《一个革命者的自由》一书。1858年因《论革命和教会中的正义》一书被判徒刑,逃至比利时。1862年回国,出版最后一部著作《论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1865年1月19日去世。

蒲鲁东

蒲鲁东1809—1865Puludong,Pierre Joseph Proudhon

法国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出生于一个濒临破产的农民兼手工业者家庭,早年做过工人和职员,未受过正规教育,靠自学获得文化知识。1840年发表其成名作《什么是财产?或关于法和权力的原理的研究》,提出“财产就是盗窃”的论点。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揭露了资本主义和私有制的罪恶。但他声称摆脱资本主义的办法不是无产阶级革命,而是要保护小生产的私有制。1843年他陆续结识了格律恩、马克思、巴枯宁等人。1846年声言不赞同共产主义运动,同年发表了《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企图在保存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建立“好的”资本主义,消灭“坏的”资本主义,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反对一切政党和政府。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时期,发表了《社会问题的解决》。主张用建立交换银行等办法调和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二月革命后当选为立宪议会议员,并任《人民代表·劳动者日报》主编,此后完全转向反无产阶级的立场。第一国际成立后,还企图通过第一国际传播其无政府主义观点,推行改良主义计划。1865年初病逝于巴黎。蒲鲁东的改良主义和经济理论对当时的工人运动影响很大,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中对蒲鲁东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巴枯宁 ☛

蒲鲁东1809—1865Pierre Joseph Proudhon

法国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无政府主义创始人之一。出身于农民兼小手工业者家庭。当过工人、职员,通过自学获得大学奖学金,成为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用唯心主义辩证法阐述经济范畴自身的发展。认为经济范畴是理性运动的产物,社会的发展是范畴发展的结果。每个经济范畴都有好坏两个方面,相互矛盾和斗争,好与坏的综合,就出现新的范畴。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去坏存好。其理论的实质是想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小生产者地位的前提下,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作为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他还提出“打倒政党、打倒政权,要求人和公民的充分自由”的口号。反对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否认革命和专政,对国际工人运动起了破坏作用。著有《什么是财产?》、《经济矛盾体系或贫困的哲学》等著作。


蒲鲁东

法国经济学家、哲学家,无政府主义创始人之一。19世纪40年代曾在马克思的帮助下研究过黑格尔哲学,其经济理论以黑格尔哲学为基础,保留了唯心主义体系,却把辩证法庸俗化了。认为历史是观念、范畴的发展史,经济关系不过是永恒存在的经济范畴的化身。他把对立统一规律理解为每个范畴都可分为好与坏两个方面,二者的综合,形成新的范畴,从一个范畴到另一个范畴的发展,形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以此为依据,主张保全资本主义制度,但不要资本主义制度所必然出现的坏的方面,以建立以个人所有制为基础的第三种社会形式。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的贫困》等书中对他作了系统的批判。参见“历史”中的“蒲鲁东”。

蒲鲁东

蒲鲁东1809—1865

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家庭,曾当过排字工人和船夫,开办过印刷所。对妇女解放,反对任何国家的政府,反对一切权威,称赞小私有制是社会幸福的基础。1848年革命后,当选为议会议员。著有《什么是财产?》、《贫困的哲学》、《社会问题的解决》、《论革命与教会的正义》、《战争与和平》、《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等书。他的学说和政治活动在工人运动中形成了一种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蒲鲁东主义。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等著作中,彻底批判了他的错误观点。

☚ 巴黎公社革命   瓦尔兰 ☛
0000213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