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蒲公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蒲公英púɡōngyīng

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花金黄色,成熟的果实像白色茸球,可随风飞散。全草可以做药材。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蒲公英
蒲公英  púgōngyīng

亦作“鳧公英”、“僕公罌”。亦稱“耩耨草”、“金簪草”、“黄花地丁”、“地丁”、“鵓鴣英”。菊科。多年生草本。全株含白乳汁。直根粗壯。葉基生,呈蓮座形平展,葉片匙形至倒披針形,葉緣爲倒向羽狀深裂。花葶數個自葉叢基部生出,頂生金黄色頭狀花序。花色艷麗,花期長,爲良好之地被花卉。全草入藥。多生於田野、路旁,廣佈全國各地。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二·蒲公英》:“〔釋名〕耩耨草、金簪草、黄花地丁。時珍曰: 名義未詳。孫思邈《千金方》作鳧公英,蘇頌《圖經》作僕公罌,《庚辛玉册》作鵓鴣英,俗呼蒲公丁,又呼黄花地丁。淮人謂之白鼓釘,蜀人謂之耳瘢草,關中謂之狗乳草。按《土宿本草》云: 金簪草一名地丁,花如金簪草,獨脚如丁,故以名之。”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菜 > 鳧公英 > 蒲公英
蒲公英  púgōngyīng

同鳧公英。

蒲公英【同义】总目录


蒲公英白鼓钉黄花地丁鹁鸪英
蒲公英

蒲公英

象征朴实无华,四处为家。

☚ 美人蕉   藏红花 ☛

蒲公英herba taraxaci

清热解毒药。出《唐本草》。见《抱犊集》。又名蒲公草、黄花地丁、蒲公丁、黄花三七、奶汁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之全草(图)。除去泥土及杂质, 洗净, 切段, 晒干。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苦、甘, 寒。入肝、胃经。功能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利尿通淋。《中药大辞典》:“清热解毒, 利尿散结。”《本草衍义补遗》:“解食毒, 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疔肿。”主治: ❶疮痈、疔毒疖肿, 红肿热痛,坚硬根深, 与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配伍,如五味清毒饮(《医宗金鉴》。
❷猪乳痈初起, 红肿热痛, 兼有寒热症状者, 与金银花、连翘、丝瓜络、通草、芙蓉花、穿山甲配伍, 如公英散。
❸牛喉风, 与紫花地丁、大蓟、黄丹等配伍(《抱犊集》)。
❹马心黄,与夏枯草、车前草、黄柏皮、山栀子、黄连、生甘草等配伍(《活兽慈舟》)。
❺肺痈, 与鱼腥草、芦根、冬瓜仁等同用。牛、马30~90克: 猪、羊15~30克。鲜品: 牛、马250~500克; 猪、羊60~100克。为末或煎汤灌服。本品含蒲公英甾醇《医宗金鉴》。
❷猪乳痈初起, 红肿热痛, 兼有寒热症状者, 与金银花、连翘、丝瓜络、通草、芙蓉花、穿山甲配伍, 如公英散。
❸牛喉风, 与紫花地丁、大蓟、黄丹等配伍(《抱犊集》。
❹马心黄,与夏枯草、车前草、黄柏皮、山栀子、黄连、生甘草等配伍(《活兽慈舟》)。
❺肺痈, 与鱼腥草、芦根、冬瓜仁等同用。牛、马30~90克: 猪、羊15~30克。鲜品: 牛、马250~500克; 猪、羊60~100克。为末或煎汤灌服。本品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素(taraxa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asterol)及树脂、菊糖、果胶、胆碱等。乳汁含蒲公英素、蒲公英苦素、肌醇和莴苣醇。根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苦素及咖啡酸。花含毛茛黄素(flavoxan-thin)等。此外, 尚含有天冬碱、叶酸及维生素等。煎剂及注射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卡他双球菌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亦有一定抑制作用。水浸液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醇提取液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健胃、轻泻、利尿、保肝、利胆等作用。叶具有疏通乳腺管的功能。

蒲公英

蒲公英

药名。出《新修本草》。又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黄花三七。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带根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苦、甘,寒。入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眼结膜炎,淋巴结炎,肺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肝炎,胃炎,肠炎,痢疾,急性乳腺炎,阑尾炎,尿路感染,盆腔炎,疔疮疖肿。煎服:9~30g。外用:鲜品捣敷。本品含苦味质皂苷、天门冬素、胆碱、菊糖和果胶等。根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苦素(Taraxacin)、咖啡酸等。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亦有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醇提物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动物试验尚有健胃、轻泻、利胆及保肝作用。

蒲公英Mongolian dandelion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生于路边、田野和山坡上。广布于中国各地,也见于北温带的其他地区。全株含白色乳汁。叶丛生,多根出。花茎自基部抽出,顶端生一头状花序;总苞片草质,绿色;花序托平坦,全为舌状花,花冠鲜黄色。瘦果黄色,冠毛白色。花果期4~6月。根含多种三萜醇,花含叶黄呋喃素、维生素B2。全草入药,具消炎、清热、解毒等效用,主治乳痈、肿痛、疔毒等症。嫩株可作野菜或饲料。

蒲公英

蒲公英Dandelion

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头状花序可生约180个瘦果。原产于欧洲,现遍布加拿大的潮湿、多草地带。具有的丰富营养价值,可供食用和药用。

《蒲公英》

美术作品。水印套色木刻。纵55厘米,横34.8厘米。作者吴凡。1958年创作。图上绘一农村小女孩,蹲坐于地,打猪草的小竹篮与镰刀丢在一旁,小女孩右手举起一支蒲公英,在聚精会神地吹,细小的绒花随风飘浮,正轻轻地摇曳着飞向天际,表达出一种安详、宁静、和平、纯洁、幸福、和美的主题。民族情味浓厚,借鉴了国画、皮影、剪纸等的表现手法,构图简练、单纯、含蓄,给人以无穷的遐想。1959年获德国莱比锡国际版画比赛金质奖以及第七届世界青年和平友谊联欢节二等奖等。

蒲公英

别名公英。多年生草本。全株折断有白浆。根生叶丛生。头状花序,花黄色。瘦果。全疆有分布。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的功能。药用全草。主治乳腺炎、胆囊炎、目赤肿痛、角膜溃疡、疮疖痈肿等病症。

蒲公英

蒲公英pugongyingTaraxacum mongolicum

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株高10~25厘米。叶长圆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4厘米,逆向羽状分裂,侧裂片4~5对,长圆状倒披针形或三角形,具齿,顶裂片较大,楔状。花茎数个与叶近等长,被蛛丝状毛。总苞淡绿色,外层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边缘膜质,被白色长柔毛,顶端有或无小角状突起,内层苞片线状披针形,长于外层苞片 1.5~2倍,顶端具小角突起。舌状花黄色,长1.5~1.7毫米,外层舌片的外侧中央具红紫色宽带。瘦果,褐色,长4毫米,全部有剌状突起,喙长6~8毫米,冠毛(花萼的变态)白色,长6~8毫米。花、果期3~6月。多分布于北半球。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各地均有分布。生于道旁、荒地、庭园等处。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利尿散结。

☚ 红花   莴苣 ☛

蒲公英herba taraxaci

系一种菊科药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等作用,近代药理研究证实,对革兰阳性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临床上用于某些化脓性皮肤感染、肺炎、乳腺炎、黄疸、泌尿道感染等。可单独用,亦可配合其他药物;可内服,亦可外用;目前已制成注射剂。 内服1次量15~30g;外用不限。

蒲公英

蒲公英Pugongying

菊科。多年生草本。叶基生,莲座状平展,倒披针形,逆向羽状分裂,顶裂片大,侧裂片4—5对。花葶数个,头状花序单生花葶上;总苞数层,淡绿色。全为舌状花,黄色,结实。瘦果褐色,具刺状突起,顶端具长6—8毫米的喙,冠毛白色。广布全国各地。生田野、路边。全草药用,能清热解毒。

蒲公英

☚ 蓟   菊花 ☛

蒲公英pú gōng yīng

《本草纲目》菜部第27卷蒲公英(17)。药名。
【基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带根全草。此外,尚有多种同属植物,如: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异苞蒲公英T.heterolepis Nakai et H.Koidz、热河蒲公英T.platypecidum Diels、西藏蒲公英Ttibeticum Hand.-Mazz.等,均可同等入药。
【别名】凫公英(《千金方》),蒲公草、 耩耨草(《唐本草》),仆公英(《千金翼方》),仆公罂(《本草图经》),地丁(《本草衍义》),金簪草(《土宿本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救荒本草》),鹁鸪英(《庚辛玉册》),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谱》),黄花地丁、蒲公丁、耳瘢草、狗乳草(《本草纲目》),奶汁草(《本经逢原》),残飞坠(《生草药性备要》),黄狗头(《植物名实图考》),卜地蜈蚣、鬼灯笼(《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义》),双英卜地(《贵州民间方药集》),黄花草、古古丁(《江苏植药志》),茅萝卜(《四川中药志》),黄花三七(《杭州药植志》)。
【性味】 苦甘,寒。
❶《本草纲目》:“甘,平,无毒。”
❷《唐本草》:“味甘,平,无毒。”
❸李杲:“微苦,寒。”
❹《本草述》:“甘,平微寒。”
【归经】入肝、胃经。
❶李杲:“足少阴经。”
❷《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太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❶《唐本草》:“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即封之,立消。”
❷《本草衍义补遗》:“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丁肿。”
❸《本草纲目》:“乌须发,壮筋骨。”
❹《图经本草》:“白汁:涂恶刺、狐尿刺疮,即愈。”
❺《滇南本草》:“敷诸疮肿毒,疥癞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
❻《医林纂要》:“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嗝。”
❼《纲目拾遗》:“疗一切毒虫蛇伤。”
❽《随息居饮食谱》:“清肺,利嗽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
❾《岭南采药录》:“炙脆存性,酒送服,疗胃脘痛。”
❿《山东中医》:“为解毒、消炎、清热药。治黄疸,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⓫《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缓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流火,淋巴腺炎,风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钱至一两(大剂二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成分】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皂苷、结晶性苦味质蒲公英苦素(Taraxacin)、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葡萄糖、果胶(Pectin)、肌醇、咖啡酸等。
【药理】
❶抗菌:蒲公英鲜汁、水煎剂及提取物皂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卡他双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乙型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奥盎氏小孢子菌、许兰氏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等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❷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蒲公英煎剂能显著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母细胞的转化率,有激发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❸利胆保肝:以蒲公英灌胃能使胆囊收缩,Oddi氏括约肌松弛,有利胆作用。对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的动物有保护作用。
❹抗病毒:蒲公英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还能延缓ECHō1病毒(孤儿病毒)的细胞病变。
❺抗内毒素:蒲公英、抗毒清(蒲公英、金银花、大青叶、鱼腥草)有对抗内毒素、保护细胞膜及恢复呼吸功能与酶活性的作用。
❻其他:蒲公英醇提物有杀灭钩端螺旋体作用。本品小剂量能兴奋离体蛙心,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叶的浸液内服可治蛇咬伤,根及全草可作苦味健胃剂或轻泻剂,还可促进妇女的乳汁分泌。并有利尿作用,尤其对门脉性水肿有效。本品还具抗癌作用。
❼毒性:动物实验蒲公英注射液毒性甚低,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58(88±7.94)g/kg。亚急性毒性试验,对小鼠、家兔肾脏可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尿中出现少量管型。

蒲公英púgōngyīng

中药名。出《新修本草》。别名婆婆丁、黄花、三七、黄花地丁、奶汁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 Hand. -Mazz. 的带根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苦、甘, 寒。入肝、胃经。清热解毒。治乳痈、肠痈、疮疖、目赤肿痛、喉痹、瘰疬、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盆腔炎、肺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泌尿系统感染, 煎服: 9 ~ 15 克, 外用: 鲜品捣敷。本品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和果胶等。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醇提物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动物试验有利胆作用。

蒲公英

蒲公英

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耩耨草、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始载于 《新修本草》,原名蒲公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或碱地蒲公英T.sinicum kitag.的带根全草。春至秋季开花前或初开花时连根挖取,洗净,晒干。
带根全草皱缩卷曲为团状。根呈圆锥状,多弯曲,长4~10cm,表面棕褐色,皱缩,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毛茸,有的已脱落。叶多皱缩或卷曲,易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灰绿色或绿褐色,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下延成叶柄状,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叶背主脉明显。头状花序顶生,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蒲公英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碱地蒲公英产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内蒙古等省区。
本品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主治乳痈、疔毒疮肿、瘰疬痰核、目赤肿痛、烫伤、蛇虫咬伤。现多用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炎、肺痈、肠痈、慢性胃炎、肝炎、泌尿道感染等证。蒲公英治乳痈,早在《新修本草》已有记载。应用时,多配金银花同用或取鲜品捣烂,加冷开水适量绞汁服; 另取鲜品捣烂敷患处,干则更换。如配野菊花、紫花地丁,治疔疮肿毒; 配夏枯草、牡蛎,治瘰疬痰核;配决明子、黄菊花,治目赤肿痛; 亦可单用鲜品煎服,并乘热熏洗,治眼疾肿疼,胬肉遮睛; 配大青叶、金银花,治感冒发热; 配板蓝根、玄参,治咽喉肿痛; 配鱼腥草、芦根、冬瓜子,治肺痈; 配银花、大黄、桃仁、治肠痈。治慢性胃炎,本品加酒酿少许,水煎服; 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蒲公英根研末为散服。若配茵陈、栀子,治湿热黄疸; 配金钱草、白茅根,治泌尿道感染。外用鲜品捣敷,治蛇、虫咬伤; 全草研末,凡士林调涂,治水、火烫伤; 鲜茎折断后,流出的乳浆蘸涂局部,能治疣赘。煎服,9~30g。凡病非实火以及阴疽等均忌用。
实验研究: 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和果胶等。
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菌作用; 对肺炎、脑膜炎球菌、白喉、变形、痢疾等杆菌的抑制远较黄连为弱。煎剂与TMP之间也可发生增强作用;还能提高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母细胞的转化率。乙醇提取物有利胆作用,有效成分似为树脂部分。对大鼠的实验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煎剂能兴奋离体肠管。

☚ 连翘   紫花地丁 ☛

蒲公英

蒲公英

本品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 Taraxacummongolicum Handmazz.及其多种同属植物的带根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收,洗净,晒干,鲜用或生用。干燥全草呈皱缩卷曲的团块。叶基生,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全缘有大锯齿,主脉明显。花茎数条,根生,每茎生一个黄色圆盘状花头,形似菊花。根呈圆柱形,短小,抽皱,红棕色或褐色,少分歧;根头部有棕黄色毛茸。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有青草气,味微苦。
蒲公英为太阴人药。功能为清热解毒,利湿,主要用于痈疮、咽喉病及肝肾湿热证。如太阴人药方祛风除湿汤,用本品5g、葛根20g、黄芩、藁本、桔梗、莱菔子、升麻、白芷、皂角各5g、大黄25~100g,治大风疮、癞病、牛皮癣。本品的清热利湿之功常与《东医寿世保元》热多寒少汤加蒲公英,治疗肝肾湿热病。常用量10~20g。

☚ 威灵仙   续断 ☛

蒲公英

蒲公英

蒙古名毕力格图—娜布其、巴格巴盖—其其格、瓦枯日、阿尔山—达日雅干。为菊科植物蒙古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或异苞蒲公英(Taraxacum he-terolepis Nakaiet koixdzex kitag.)的干燥全草。从春至秋蒲公英花初开时采摘全草,除去杂质,洗净泥土,通风处阴干。
本品味苦、微甘、性凉;有抑希拉,清热,解毒,开胃之功效。用于
❶目、皮肤、尿液发黄,口苦,发烧等热性希拉病:独味煎汤作饮料服。
❷包如十三症: 与炉甘石、沙棘等配伍,制成甘露饮用。

☚ 金腰草   苣荬菜 ☛

蒲公英

蒲公英库芒

本品为菊科植物西藏蒲公英Taraxacum tibetanum Hand.-Mazz.、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味苦,性凉。功能清热解毒,健胃,凉血。主要用于木布病,陈热,胃病,肝胆病,血病。本品与镰形棘豆、瓦韦、熊胆等配伍,制成五味蒲公英散,主治四肢创伤。本品与甘青青蓝、兔耳草、翼首草等配伍,制成七味蒲公英丸,主治胃热,腹痛,口渴。

☚ 藏唐松草   乳白花黄芪 ☛

蒲公英

dandelion

蒲公英

dandelion(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