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蒙罗维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蒙罗维亚Monrovia❶都城名。在今利比里亚圣保罗河口的梅苏拉多角和布什罗德岛上,濒大西洋。公元1822年由美国殖民协会把美国南方的失业黑人移居于此而建立,先称克赖斯特波利斯或基督城。1824年更名为蒙罗维亚,系得自美国第五任总统门罗。今为利比里亚首都。 蒙罗维亚利比里亚首都、港口和蒙特塞拉多州首府。位于圣保罗河口的梅苏拉多角和布什罗德岛上,濒大西洋。面积(含郊区)665km2,人口130万(2003)。最高平均气温30℃,最低平均气温23℃。年均降水量5131mm。1822年由美国移民协会将在美国南方的失业黑人移居于此而建立。现全国70%的工业集中于此,有炼油、橡胶、水泥、锯木、食品、服装等小型工厂。蒙罗维亚港为世界著名商港建于1944~1948年,港区水域面积约300hm2,水深12m,入港口宽245m。可同时停泊9万t级货轮9艘。有20多条国际海运定期航线通往非洲各国。第二次大战期间,在蒙罗维亚登记的各国商船多达2600多艘,7000多万t。使蒙罗维亚成为世界有名的“最大商港”。铁路通博米和邦山铁矿区。有努瓦克肖特—拉各斯国际公路和国际航空站。有上百年历史的利比里亚大学、医疗机构、国立博物馆、图书馆。1979年7月,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曾在此举行。 蒙罗维亚又称“谷物海岸”、“胡椒海岸”。今利比里亚。在今西非西南岸,濒大西洋。15世纪起,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殖民者先后入侵掠夺经济价值很同的药用植物和黑人,并贩运“奴隶”。1824年改称“利比里亚”。1838年又改为“利比里亚联邦”。1847年宣布独立。 蒙罗维亚濒大西洋的自由港,西非现代化大港之一利比里亚首都。海、空军基地。有国际航空站。 蒙罗维亚 蒙罗维亚利比里亚首都和最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利西南部圣保罗河畔,濒大西洋。人口36.2万 (1981年)。1822年“美国殖民协会”移居美国南方的黑人于此,始建起这个城市,当时被命名为“克赖斯托波利斯”,即基督城。1824年以美国第五任总统门罗之名,又命名为蒙罗维亚。工业企业占全国的70%,有炼油、酿酒、制鞋、橡胶、砖瓦等。渔业发达。港口年停靠船只800多艘,吞吐能力1,000多万吨,为西非重要港口之一。有国际机场,与30余国通航。西非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利比里亚大学座落在此,还有国立图书馆、博物馆等。 ☚ 蒙特塞特拉 蒙得维的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