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蒙古翰林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蒙古翰林院

 元朝中央官署名。秩从二品,掌管译写一切文字,及颁降玺书,并用蒙古新字,以各国文字副之。至元八年(1272),始立新字学士于国史院。十二年,别立翰林院,置承旨一员、直学士一员、待制二员、修撰一员、应奉四员、写圣旨必阇赤十一人、令史一人、知印一人。秩从二品。十八年,增承旨一员、学士三员,省汉人令史,置蒙古必阇赤四人。二十九年,又增承旨一员、侍读学士一员、知印一人。三十年,增加管勾一员。大德五年(1301),升秩为正二品。九年,置司直一员、都事一员。皇庆元年(1312)改升秩从一品,设官二十八人,吏属二十四人。蒙古翰林院包括蒙古国子监、蒙古国子学、回回司天监及崇福司等属官署。

蒙古翰林院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设,秩从二品。专掌蒙古文字诏敕文书及译写一切文字。后升为从一品衙门。下辖蒙古国子监、蒙古国子学等。

蒙古翰林院

元代官署名。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始立。置承旨、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制等官职,执掌译写一切文字,颁降玺书,译写用蒙古新字,以其他文字副之。并以蒙古国子监、蒙古国子学隶之。

蒙古翰林院

蒙古翰林院

官署名。元代置。掌翻译文字。《元史·百官志三》: “蒙古翰林院,秩从二品。掌译写一切文字,及颁降玺书,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字。至元八年 (公元1271年) 始立新字学士于国史院。十二年,别立翰林院,置承旨1员、直学士1员、待制2员、修撰1员、应奉4员、写圣旨必阇赤11人、令史1人、知印1人。十八年,增承旨1员、学士3员,省汉儿令史,置蒙古必阇赤4人。二十九年,增承旨1员、侍读学士1员、知印1人。三十年,增管勾1员。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 升正二品。九年,置司直1员、都事1员。皇庆元年 (公元1312年) 改升从一品,设官28,吏属24。延祐二年 (公元1315年) 改司直为经历。后定置承旨7员、学士2员、侍读学士2员、侍讲学士2员、直学士2员、待制4员、修撰2员、应奉5员、经历1员、都事1员,品秩并同翰林国史院。承发架阁库管勾1员,正九品; 必阁赤14人,掾史3人,通事1人,译史1人,知印2人,书写1人,典吏3人。”

☚ 盟府   蒙古国子监 ☛
蒙古翰林院

蒙古翰林院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八年(1371),于翰林兼国史院置蒙古字学士。十二年,别立蒙古翰林院,专掌蒙古文字诏敕文书,译写一切文字。置承旨、直学士各1人,待制2人,修撰1人,应奉4人,写圣旨必闍赤11人,令史、知印各1人。十八年又增承旨1员,学士3员,其后又增侍读学士、管勾、司员,都事。后定置承旨7员,学士2员,侍读学士2员、侍讲学士2员、直学士2员、待制4员、修撰2员、应奉5员、经历1员、都事1员,品秩并同翰林国史院、初秩从二品,成宗大德五年 (1301) 升正二品,仁宗皇庆元年(1312) 改升从一品。又领蒙古国子监、学。

☚ 番官   太禧宗禋院 ☛

蒙古翰林院

元代官署名。秩从二品。世祖至元六年(1269),颁行八思巴制蒙古新字——八思巴字。八年,始立新字学士于翰林兼国史院。十二年,别立蒙古翰林院。设官历有变化,后定置承旨、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官职。掌译写一切文字,颁降玺书。译写用蒙古新字,以其它文字副之。下领※蒙古国子监、※蒙古国子学。

蒙古翰林院

官署名。元至元八年(公元1371年),于翰林兼国史院置蒙古字学士。十二年(公元1275年)分置蒙古翰林院,专掌蒙古文字诏敕文书。设翰林学士承旨、直学士、待制、修撰、应奉、写圣旨必阇赤、令史、知印。后定制设官同翰林兼国史院,并辖蒙古国子监。参见“翰林兼国史院”。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0: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