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蒋梦麟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蒋梦麟1886—1964浙江余姚人 蒋梦麟
蒋梦麟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1908年自费留学美国,获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回国,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19年任《新教育》月刊主编。五四运动后受蔡元培委托,代理北京大学校务。同年9月任教育学教授兼总务长。1923年代理北京大学校长。1927年任第三中山大学(后改为浙江大学)校长。1928年任教育部长。1930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38年任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41年兼任中国红十字总会会长。1945年后历任行政院秘书长、国民政府委员、行政院善后事业保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49年去台湾。长期担任台湾国民党当局“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1958年8月31日获菲律宾“麦赛赛奖金”。同年兼任石门水库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1964年6月18日病故。著有《过渡时代之思想与教育》、《西潮》、《孟邻文存》、《新潮》等,译有《威尔逊参战演说》等。 蒋梦麟 蒋梦麟原名梦熊,字兆贤,浙江余姚人,1886年(清光绪十一年十二月)生。1899年随家迁居上海,进天主教学堂学英语。1900年返回余姚。1901年到杭州,进教会学校读书。次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1903年回绍兴参加县试,中秀才,仍回浙江高等学堂学习。1904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908年秋赴美国留学,入旧金山加州大学农学院,半年后转入社会科学院,1912年毕业,获教育学士学位。不久即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继续研究教育,1917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 同回国,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18年6月辞职,帮助孙中山校订实业计划英文原稿,并兼任江苏省教育会理事。1919年初,任《新教育》月刊主编;同年7月代理北京大学校务; 9月任北大教育学教授兼总务长。1920年10月代理北大校长。1927年5月任浙江省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同时兼任浙江政治分会秘书长; 6月任第三中山大学(不久改为浙江大学)校长; 7月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1928年10月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 10月大学院改为教育部,续任部长。1929年1月被派为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1930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1932年任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副董事长。1933年4月被聘为全国航空委员会委员。1937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校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39年9月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监察会监事察。1941年7月兼任红十字会中国总会会长。1943年4月,被派为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会委员。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6月任最高经济委员会委员;10月任行政院绥靖区政务委员会委员。1947年2月任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第三届委员;4月任国民政府委员。1948年8月任行政院善后事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 同年10月任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年10月去台湾。1958年任石门水库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年10月、1957年10月、1963年11月被聘为国民党第七、八、九届中央评议委员。1964年6月18日在台湾病逝。著有 《中国教育原理》《西潮》(英文)、《新潮》《过渡时代之思想与教育》 等。 ☚ 蒋翊武 蒋谦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