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蒋光鼐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蒋光鼐1888—1967广东东莞人 蒋光鼐1888—1967字憬然,广东东莞人。早年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第十一军副军长,参加北伐和中原大战。后任十九路军总指挥、淞沪警备司令。1932年1月28日,在上海人民的支持下,指挥十九路军抗击日军对淞沪的侵略。年底,福建省政府改组,任省府主席兼绥靖公署主任,进行内战。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和广大官兵的推动下,1933年11月,与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等发动福建事变,在福建成立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财政部长。1934年1月失败后去香港。1935年联合十九路军将领通电反蒋,主张联共抗日。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第七 蒋光鼐
蒋光鼐
蒋光鼐 爱国将领。字憬然,广东东莞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任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总指挥、淞沪警备司令。 1932年 “一二八事变”时,在上海同蔡廷锴一起领导十九路军坚决抗击日本侵略军。同年5月国民党政府同日本签订《上海停战协定》后,十九路军被调往福建“剿共”,任福建绥靖主任和福建省主席。1933年11月,同蔡廷锴等在福建发动反蒋政变,失败后,出走香港。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参加抗战。1946年与李济深等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后,任中央纺织工业部部长、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1967年6月8日在北京病逝。 蒋光鼐1887—1967字憬然,广东东莞人。曾任国民党第19路军总指挥,率部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参加了福建人民政府的抗日反蒋活动。1946年发起组织了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轻工业部部长。 蒋光鼐1888~1967国民党军将领。字憬然,广东东莞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总指挥,参与发动福建事变。 蒋光鼐1887—1967广东东莞人。保定军校毕业。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副师长,第十一军副军长。1930年任十九路军总指挥,后调往上海任警备司令。1932年1月28日,同蔡廷锴等领导十九路军坚决抗击日本侵略军对上海的进犯。淞沪停战协定签定后,调往福建“剿共”,任福建省主席。1933年11月同陈铭枢、李济深、蔡廷锴等在福建发动反蒋政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失败后,逃往香港。1937年回国参加抗战。1946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后,任纺织工业部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1967年6月8日在北京病逝。 蒋光鼐 蒋光鼐字憬然,广东东莞人。生于1888年12月17日。早年入东莞师范学堂。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8月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1909年入南京第四陆军中学。1911年武昌起义后赴武昌参加战斗,入黄兴指挥部直属部队作战,保卫武昌。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弃学奔湖口,参加讨袁战争,任右翼军司令部参谋,失败后赴日本,入军事训练班“浩然庐”学习。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9月广州护法军政府警卫营连长,后又任巡监缉私舰舰长。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后,先后任总统府警卫团副官、团附。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为保护孙中山立下战功。1923年在陈铭枢第四团任营长,参加讨伐陈炯明。1924年任团长。1925年1月参加东征。6月回师广州参加平定“刘杨”叛乱。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副师长兼第二十八团团长。10月与第二次东征,同时率部作为先锋进行南征。1926年7月参加北伐。攻占武昌后任第十一军军长兼第十师师长。1927年3月代第十一军军长。“四一二”事变后宁汉分裂,投奔南京政府。不久任第二十二师师长。其旧部第十师参加南昌起义后,脱离起义部队转入闽赣边界。这时蒋光鼐召回归部,并率领其进入福建、广东。1928年任第十一军军长兼广东南区善后委员。1929年1月编遣会议后任第三师师长。同年夏任第八路军前敌总指挥,讨伐徐景唐部。8月任第六十一师师长,与蔡廷锴一起在第二次粤桂战争中战胜了张发奎和李宗仁。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后任第一纵队司令官,8月攻克济南,任济南警备司令。不久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1931年4月率部参加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5月去上海养病。10月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驻防京沪线。不久任淞沪警备司令。1932年 “一·二八”事变后率部抵抗日军,给日军重创。后十九路军调赴福建,再度“围剿”红军。蒋光鼐一度回乡隐居,后又出任驻闽绥靖公署主任。1932年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厅长。1933年11月30日参加福建事变,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失败后去香港。1935年与李济深等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并出版《大众报》,宣传联共抗日。1937年回内地参加对日作战,任军事委员会参议。1939年任第四战区长官部参谋长。1940年9月任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1943年9月7日任中将。1945年5月选任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3月12日与李济深等在广州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后任衢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年1月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选为中央委员。8月任国民政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9月在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任北京市政府委员。此后历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纺织工业部部长等职。1967年6月8日在北京病逝。 ☚ 蒋当翊 蒋仲苓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