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蒂森公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蒂森公司Thyssen AG德国大垄断资本集团,跨国公司。其前身为奥古斯特·蒂森1871年在鲁尔创办的小型轧钢厂。10年后开始兼营矿石开采和机器制造。1890年在布鲁克豪森建立大型冶金企业蒂森钢铁公司。20世纪初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采矿冶金联合企业,经营范围扩大到军火生产、运输和对外贸易。1926年1月,蒂森钢铁公司同莱茵钢铁股份公司等六大煤钢垄断组织合并成立“联合钢铁公司”,蒂森家族拥有26%的股份。纳粹统治时期,奥·蒂森之子弗里茨·蒂森曾给纳粹党和希特勒提供巨额津贴和竞选资金。第二次大战后,公司被解散,资产被没收。1949年,联合钢铁公司一分为二,其中奥古斯特·蒂森冶炼公司由蒂森家族领回经营。1953年重建奥古斯特·蒂森钢铁公司,60年代初期成为德国最大的煤钢垄断组织,控制75个企业,生产全德1/4的生铁、原钢和轧钢。1974年兼并莱茵钢铁股份公司,1977年改名为蒂森股份公司。该公司与奥本海姆银行关系极为密切。其经营范围遍及钢铁、煤矿、造船、军火武器、运输、金融、对外贸易等部门。国内外子公司近百家,在南北美洲和波兰等地影响尤大。公司总部设在杜伊斯堡-汉博恩。 蒂森公司 蒂森公司Thyssen AG联邦德国和西欧最大的钢铁垄断企业,蒂森财团的核心企业,前身是奥古斯特·蒂森于1871年开设的冶炼轧钢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已拥有许多高炉、铸钢厂、炼钢厂、煤矿、铁矿、机器制造厂、运输公司、商业企业和军火工厂等,成为欧洲最大的采矿冶金联合企业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度被解散、没收,不久发还。1953年重新组建了奥古斯特·蒂森冶炼公司,60年代初成为联邦德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70年代发展多种经营。1977年取现名。主要经营采矿、炼钢和运输等。组织结构分为四个部门,即钢铁、特种钢、资本货物及制造产品、贸易和劳务。在奥地利、美国、比利时、荷兰、瑞士等地设有子公司。1988年资产额为111.54亿美元,销售额为182.29亿美元。总公司在杜伊斯堡—汉博恩。 ☚ 亨克尔公司 鲁尔煤矿公司 ☛ 蒂森公司 蒂森公司Thyssen Aktiengesellschaft欧洲最大的钢铁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公司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包括铁矿石、煤、石灰石及其它矿物的开采,冶炼钢铁,生产各种钢材及制品、工业设备、起重运输设备、船舶、建筑材料、化学品,此外还经营运输业、保险业、商业。公司1996年销售额达261.59亿美元,资产166.90亿美元。蒂森公司的历史始于1871年,其前身是一家规模不大的炼钢和轧钢公司。10年后进入机器制造、金属加工及采矿业。1890年,公司建立起一座大型综合冶金工厂,到此为止,蒂森公司已发展成为从采矿到钢铁、钢材、钢制品、机器设备制造及销售的垂直一体化的联合体,一跃而成为德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到一战前夕,蒂森公司已拥有铸钢厂、煤矿、铁矿、机器制造厂、运输公司、商业和军火工厂。1926年,德国以蒂森公司为中心建立钢铁托拉斯,它集中了德国煤产量的25%、煤炭26%、生铁38%、钢40%、钢材36%。二战后德国钢铁托拉斯被强制解体。1953年蒂森公司重新独立,当时它拥有的唯一资产是布鲁克豪森钢铁厂。蒂森公司利用50—60年代德国经济恢复,内需增加的有利条件,制定了复兴计划,重新获得了在德国钢铁工业的垄断地位。到1960年,蒂森的原钢产量占德国20%以上。在国内的子公司和参股公司达52家,国外的子公司和参股公司达12家。很快蒂森又兼并了凤凰—莱因钢管公司和豪森钢铁公司。1968年公司钢产量占德国的29%,并拥有西欧最大的钢管公司——曼内斯曼公司1/3的股份。到60年代末,蒂森公司的国内附属公司达61家,国外达31家。1974年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蒂森公司与莱因钢铁公司(机械制造)合并,自此蒂森成为西欧的钢铁巨人。面对世界钢铁工业的衰退,蒂森除通过钢铁产业内部实施合理化计划外,加强公司在其它产业的实力,如制造业,特别是包括造船在内的运输设备制造业。80年代,公司继续执行企业兼并政策,到1987年,蒂森已拥有184个企业实体,其中106个是国内企业。蒂森公司海外投资的历史较早,但迅速发展始于本世纪70年代。由于本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工业生产集中,运输费用提高及原料供应等问题使蒂森公司的业务活动向海外迅速推进,通过合资创建或收购现有企业的方式使蒂森公司的子公司遍布海外。特别是欧洲和北美地区。总部:100,Kaiser Wihelm Strasse 41OO,Duisburg-11,Germany ☚ 洛克希德公司 通用电气公司(英国)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