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董狐直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董狐直笔

典源出处 《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释义用法 春秋时,晋国的赵穿在桃园杀死晋灵公。当时赵穿的族人赵盾 (宣子) 正在逃亡,还未出国境,听到这个消息就返回来了。因为赵盾是正卿,因此史官董狐记录说:“赵盾杀国君。”孔子称赞董狐是古代的优秀史官,因为他写史无所避忌。后以此典称颂敢于秉笔直书的史臣。
用典形式
【董狐笔】 唐·杜甫:“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宋·文天祥:“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董狐执笔】 宋·苏辙:“董狐执笔何时易,马援征蛮未遽来。”
【董狐直笔】 宋·黄庭坚:“董狐常直笔,汲黯少居中。”
【狐董仗毫端】 明·瞿式耜:“逄干思柱后,狐董仗毫端。”
【笔挟董狐直】 清·唐孙华:“笔挟董狐直,书过袁豹半。”

董狐直笔

典源出处 《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释义用法 春秋时,晋国的赵穿在桃园杀死晋灵公。当时赵穿的族人赵盾 (宣子) 正在逃亡,还未出国境,听到这个消息就返回来了。因为赵盾是正卿,因此史官董狐记录说:“赵盾杀国君。”孔子称赞董狐是古代的优秀史官,因为他写史无所避忌。后以此典称颂敢于秉笔直书的史臣。

用典形式

【董狐笔】 唐·杜甫:“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宋·文天祥:“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董狐执笔】 宋·苏辙:“董狐执笔何时易,马援征蛮未遽来。”

【董狐直笔】 宋·黄庭坚:“董狐常直笔,汲黯少居中。”

【狐董仗毫端】 明·瞿式耜:“逄 干思柱后,狐董仗毫端。”

【笔挟董狐直】 清·唐孙华:“笔挟董狐直,书过袁豹半。”

董狐直笔

谓史臣正直不阿,秉法实录。宋黄庭坚《王彦祖黄州制草书其后》诗: “脱看时辈, 诸君等发蒙。董狐常直笔,汲黯少居中。”
●《左传·宣公二年》: “乙丑,赵穿杀灵公于桃园。宣子(赵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宣子曰: ‘不然。’ 对曰: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 ……孔子曰: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 弑(shi): 臣杀君、子杀父为弑。竟: 通“境” 。反,同 “返” 。董狐: 春秋晋国史官,亦称史狐。春秋时,赵盾为晋正卿,赵穿杀晋灵公而未受惩罚,史官董狐以为实际是赵盾弑君,遂据实记录。

董狐直笔

【出处】 《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释义】 春秋时晋灵公欲杀大臣赵盾,赵盾逃亡,其从弟子赵穿攻打灵公于桃园并将其杀死。史官董狐认为应由赵盾负责,故在史册记上:赵盾弑其君。孔子说,董狐为古代的好史官,写史无所避忌。后以此典称扬敢于秉笔直书、不加隐讳的史臣。
【例词】 董狐直 董狐直笔 史笔董狐 狐董仗毫端 董狐操 付董狐【用例】
〔董狐直笔〕 宋·黄庭坚《王彦祖惠其祖黄州制草》:“董狐常直笔,汲黯少居中。”
〔狐董仗毫端〕 明·瞿式耜《东信》:“逢干思柱后,狐董仗毫端。”

董狐直笔

董狐毫不歪曲地记录史实。春秋时,晋灵公不行君道,大臣赵盾屡屡进谏惹怒了灵公。灵公要杀赵盾,赵盾准备逃往国外。尚未越过国境,族兄赵穿把灵公杀死,赵盾闻讯返回朝中。史官董狐这样记录这段史实:“赵盾弑其君。”赵盾感到不公平,责问董狐,董狐说:“作为晋国正卿,你亡不越境,返不讨贼,难道不等于你杀死了国君吗?”孔子对董狐十分敬佩,称之为“古之良史”。(见《左传·宣公三年》)

记载1

记载1

记 纪(载纪) 载录 载列 述载
记载姓名:记名
记载德政:载德
记载功勋:勒勋 策勋 策功
记载怪异的事:志怪 志异
分类记载典章制度:类事
缀集记载:缀识
编撰记载:纂录
纂集记载:纂记
编集记载:撰录
按顺序排列或记载:鼠尾
逐一记载:开载
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名标青史 名垂青史 垂名青史 垂名史册 垂名竹帛 名书竹帛
 建立战功,名垂青史:勒铭燕然 燕然勒功 燕然勒铭
 功勋卓著,名垂青史:名列云台
评论记载:评识
叙写记载:谱注
记载清楚:注明 载明
 详细注明:详注
 详尽载明:该载
事迹显著,值得用文字记载:班班可纪
事迹非常显著,值得用文字记载:赫赫可纪
特别地、浓墨重彩地加以记载或宣传:大书特书
多方收集,完备记载:兼收备载
写文章或记载历史不隐讳,不夸大,真实地反映:秉笔直书
敢于秉笔直书,如实记载:董狐直笔 直笔董狐 董狐之笔
错误地记载:诖注 谬牍
(把事情写下来:记载)

另见:记录 事情

☚ 记功   排列 ☛

董狐直笔dǒnɡ hú zhí bǐ

董狐秉笔直书。《左传·宣公二年》载,晋灵公不君,欲杀赵盾,赵盾出逃,但未出境而晋灵公被杀,遂又返朝主政。史官董狐以为赵盾是正卿,应负灵公被杀之责,遂书曰:“赵盾弑其君。”后因指敢于直书的正直的史家。也作“董狐之笔”。

董狐直笔dǒnghúzhíbǐ

〔偏正〕 比喻言论公正。晋灵公暴虐,赵盾谏阻获罪亡命,未出国境,灵公被赵盾子所弑,太史董狐在史书:“赵盾弑其君。”宋·黄庭坚《王彦祖惠其祖黄州制草书其后》:“脱略看时辈,诸君等发蒙。董狐常直笔,汲黯少居中。”
△ 多用于言论方面。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