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董娇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董娇娆

 题解
 宋子侯,东汉人,生平不详。这首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将其收入《杂曲歌辞》中。董娇娆为女子名,唐以后,多作为美人的典型出现,身份为歌姬一类。
 
原文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
 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何如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注释
 ①飘飏:指落花缤纷之貌。 ②请谢:请问。彼姝子:那个美貌女子。 ③安得:怎能。馨香:芳香。 ④盛年:少壮之年。 ⑤竟:尽,终。
 赏读
 这首诗共二十四句,可分为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诗人借花起兴,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桃李迎春图。春风和煦,更给花儿灌注了生机,使得艳丽的桃花、李花摇曳不定,更显得婀娜多姿,尤其“花叶正低昂”一句,极其简炼而生动地写出了花的动态,引发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花在诗中,已不仅是借物起兴的对象,而是具有个性特征的形象,这里描写,是为下文展开矛盾冲突所做的铺垫。
 中间十四句为第二层,是诗篇的主体部分,诗人用虚拟假借的手法,描写了采桑女与花的问答,寓含深刻的哲理,花儿凋谢,来年还会再开,而一旦红颜老去,便难会再有欢爱。
 最后的四句是第三层,诗人陈述自己之所以不能把这支曲子唱完,是因为它实在令人太难过,勾起心头种种忧烦,不得不曲中罢手。
 这首诗借采桑女与花的对话,感伤女子命运如花,悲叹人生短暂,欢爱难以得到永桓。青春难再,世事艰辛的感慨,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董娇娆

汉代五言诗。东汉宋子侯作。宋子侯,生平不详。董娇娆,可能是当时一歌妓名字。此诗始见于《玉台新咏》,《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此诗借采桑女子与花的对话,感伤女子命不如花。此诗共分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言春来花发,烂熳多姿,五彩缤纷:“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以花兴情,又以花作为独立的形象为下文冲突的展开作铺垫。中间十四句为第二层,以虚拟手法,描写采桑女与花的对话,富有哲理。春花烂熳的世界唤起了爱美的采桑女子之心,她“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但花却抗议了“何为见损伤?”采桑女子辨解说,高秋八九月,白露为霜,花“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花似乎更有理:“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何如盛年去,欢爱永相忘?”人命不如花,花虽飘零而重有辉煌,但人盛年去了,难有再返。最后四句为第三层,作者自陈诗意。诗人感伤之至,以致于“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诗人只能“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这是诗人“嗟叹之下,愁肠郁结,不能终曲,且归而饮酒调丝以写我忧”(王尧衢《古诗合解》)。这首诗所咏叹的“人生易老”的主题,是整个汉代末年知识分子共同的音调。汉末社会离乱,人命朝不保夕,人们也开始审视自己生命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女子青春,更易流失,对于这个由于有限的人生与永恒的大自然的对照而凸现出来的人生矛盾也就体会得更深、更切、更富有感伤色彩。《董娇娆》就以新颖的构思,通过对女子命不如花的叙写,抒发了诗人在离乱社会中所感受到的人生易老的悲凉情绪,极富哲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