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董作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董作宾1895—1963

河南南阳人
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去台湾。创办《大陆杂志》。后任香港大学教授等职。著有《小屯》、《中国历史参考图谱》、《殷历谱》、《董作宾先生全集》等。
原名:作仁
字:彦堂、雁堂
号:平庐

董作宾

董作宾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集 (台湾)董作宾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集编辑
部委员会编印1966年版98页
董作宾先生逝世十四周年纪念刊董作宾先生逝世十
四周年纪念刊编
辑委员会
(台湾)艺文印书馆1978年3月版172页
挽董彦堂先生
董作宾教授二三事
董作宾先生的一些小事
怀董作宾先生
董作宾为罗振玉辩诬
董作宾先生治学的方法和成果
甲骨学者董作宾先生
董作宾先生自订年谱节录
董彦堂先生之治学与为人
陶希圣
王恒馀
庄练
严灵峰
宋子武
严一萍
石璋如
杨家骆
沈刚伯
*中央日报1963年11月26日
*联合报1964年11月27日
*中央日报1965年3月19日
*国语日报1967年2月4日
*台湾新生报1971年4月24-27日
*教育与文化1955年5卷5期
*教育与文化1955年7卷7期
*学粹1963年6卷1期
*传记文学1963年3卷6期,*沈刚伯先生
文集(下)第715页
哭两位董先生
我所知道的彦堂先生
南阳董作宾先生与近代考古学
董作宾先生事略
许倬云
姚梦谷
李济
*传记文学1963年3卷6期
*畅流1963年28卷9期
*传记文学1964年4卷3期
*大陆杂志社1964年28卷3期

董作宾先生与殷墟发掘
甲骨学权威董作宾
董作宾先生访美记略
忆董作宾先生
董彦堂先生在昆明
董作宾先生笔润捐社追记
董作宾(1895-1963)
石璋如
吴相湘
钱存训
黄季陆
石璋如
王梓良
*大陆杂志1964年29卷10期
*传记文学1966年9卷5期
*传记文学1966年9卷5期
*传记文学1966年9卷6期
*大陆杂志1966年33卷10期
*大陆杂志1966年33卷10期
*传记文学1973年23卷2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1册第236页
董彦堂先生之生平
照亮中国古史的人
石璋如
亮轩
*艺坛1974年81期
*书评书目1975年25期,*中原文献1976
年8卷3期
当代教育先进传略初集稿之六(董作宾传)
董作宾先生对于甲骨文的贡献
甲骨学史上的“四堂”
董作宾先生传略
董作宾先生的生活艺术
董作宾
周邦道
屈万里
沈抗
王天昌
李霖灿
(美)包华德主编
沈自敏译
*大陆杂志1976年53卷6期
*中原文献1980年12卷12期
文史知识1983年10期
*书和人1983年479期
*自由青年1984年71卷2期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民国名人传记
辞典第11分册第72页
董作宾(1895-1963)
董作宾
胡厚宣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第109页
*民国百人传第3册第191页
董作宾
董故老师作宾传
周邦道等*近代教育先进传略(初集)第316页
*学府纪闻·国立河南大学第197页
董作宾(1895-1963)
董作宾二三事
方光后
阎东超
*环华百科全书第5册第108页
河南文史资料第11辑第114页

董作宾1895—1963年

甲骨学专家。原名守仁,字彦堂,号平庐。河南南阳人。幼时家贫。1922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受学王国维。历任福建协和大学教授、河南中州大学讲师、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讲师、中山大学副教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台湾大学教授。甲骨学、考古学奠基者之一。1928年至1934年曾8次主持或参加殷墟发掘。生平著述有专著10余种,论文200多篇。1933年发表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是甲骨学史上划时代名著,所提出的断代五期说和十项标准,至今行用不衰。此外主编《殷墟文字甲编》、 《殷墟文字乙编》、《殷墟文字外编》。论著有《骨文例》、《卜辞之时代区分》、《殷历谱》、《中西周年历谱》等。1977年台北艺文印书馆有《董作宾全集》印行。

董作宾

中国甲骨学家。字彦堂,河南南阳人。生于1895年3月20日,1963年11月23日在台北去世。1923~1924年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当研究生。1928年起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辑员、研究员。1949年随所赴台湾省,曾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台湾大学教授。董作宾多次参加殷墟的发掘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甲骨文的主要整理者。他建立了甲骨文断代研究的学说,首次将殷墟甲骨文存在的200余年划分为5期。主要著作有:《甲骨文断代研究例》(1933)、《殷历谱》(1945)、《西周年历谱》(1952)、《甲骨学五十年》(1955)。

董作宾1895—1963

中国现代甲骨学家。字彦堂。河南南阳人。1923—1924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研究生。后在福建协和大学、河南中州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7—1948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1949年后兼任台湾大学教授。曾8次主持殷墟发掘,随后专门从事甲骨文研究。主编《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字乙编》等重要文献,另有学术论文约200篇。曾出版《董作宾学术论著》、《董作宾先生全集》等。

董作宾1895~1963

中国现代甲骨学家、古史家。字彦堂,又作雁堂,别署平庐。河南南阳人。1923年~1924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研究生。1925年~1927年,先后在福建协和大学、河南中州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28年~1946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曾任研究员及代理所长等职。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7年~1948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1949年以后兼任台湾大学教授,1956年~1958年任香港大学、崇基书院、新亚书院和珠海书院研究员或教授。在1928年~1934年间,曾多次主持或参加殷墟的发掘,继而专门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在甲骨学上,首先提出由“贞人”可以推断甲骨文的时代,并发表了《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全面地论证甲骨断代学说。还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划分为武丁、祖庚和祖甲、廪辛和康丁、武乙和文丁、帝乙和帝辛5个时期,从而使甲骨文的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还根据甲骨资料,探讨殷代年历之学。主要著作有《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字乙编》和《殷历谱》;学术论文约200篇,世界书局和艺文印书馆出版有《董作宾学术论著》、《平庐文存》、《董作宾先生全集》(甲、乙编)。

董作宾1895—1963

原名作仁,字彦堂,号平庐。河南南阳人。1915年入县师范讲习所,毕业后留校任教。1918年考入河南育才馆。1923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习甲骨文。1925年任福州协合大学国文系教授。后任河南中州大学文学院讲师,广州中山大学副教授。1932年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34年任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1月去台湾,任台湾大学文学院教授。1950年创办《大陆杂志》,为发行人。同年冬调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1955年7月,改任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及香港大学荣誉史学教授。居港期间兼任崇基、新亚、珠海等书院教授。1958年任“历史语言研究所”甲骨文研究室主任。1960年8月,任台湾大学甲骨文研究讲座教授。主编《中国文学》12期。1963年11月23日在台北病逝。著有《中国年历总谱》、《董作宾学术论著》、《平庐文存》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