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葛逻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葛逻禄突厥属部之一。又作葛禄、割禄、割鹿、哈喇鲁。由三姓部落联合而成。后分化为东、西两部分。唐天宝元年(742),东葛逻禄与回纥联兵,攻灭后突厥汗国。两年后,又拥立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可汗,建立回纥汗国。十数年后,回纥征服了西葛逻禄。至德年间(756—758),西葛逻禄举族西迁至伊犁河流域、碎叶城周围。9世纪初,归附于回鹘汗国。蒙古兴起后,又投归蒙古。 葛逻禄又作“骨仑屋骨”。唐初回纥“外九部”之一。初住北庭西北,金山(今阿尔泰山)之南。有谋落、炽俟、踏实力三姓,属突厥汗国。唐贞观元年(627)因不堪突厥统治者的压迫, 东部归附于薛延陀。西部则处于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的统治之下。后因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与其子贺鲁争位,避乱南奔庭州;另一部则北迁至金山西北, 归属突厥别部车鼻可汗。二十一年唐伐车鼻时, 其首领泥孰阙俟利发等相继叛车鼻降唐, 被迁至漠北于都斤山及乌拉山后。为唐防御薛延陀南侵, 三姓同迁漠北。显庆 二年(657)唐平西突厥贺鲁之乱后,又回到庭州之北及金山西额尔齐斯河,设阴山、大漠、玄池三都督府。天宝(742—756)中,助回鹘争强,又徙西突厥故地,统治七河流域,建庭于碎叶城。居民从事畜牧,兼营农业和狩猎。至德(756—757)后, 其势渐盛。开成五年(840)漠北回鹘汗国崩溃, 其相馺职等率十五部奔葛逻禄。北宋初, 葛逻禄和回鹘等族在八拉沙衮迤喀什一带建立喀喇汗(黑汗)王朝。十二世纪末, 曾臣属于西辽。成吉思汗六年(1211), 葛逻禄(哈喇鲁)阿厮兰汗与阿力麻里王俄柴儿降蒙古, 成吉思汗以公主妻之。 葛逻禄 葛逻禄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名。唐初回纥“外九部”之一。鄂尔浑突厥碑铭作Qarlug。由谋落、炽俟、踏实力三姓组成,故又称三姓葛逻禄。首领号三姓叶护。最初游牧于今宰桑湖东额尔齐斯河南岸,后稍南徙。唐初属薛延陀汗国,后隶东突厥,显庆二年(657)归唐。唐以其地设阴山、大漠、玄池三都督府。天宝(742—756)中,徙往西突厥故地。至德(756—757)后,其势渐盛,兼并突骑施,与回纥争强,尽有碎叶、怛逻斯诸城。并与吐蕃结盟,与回鹘争夺北庭、龟兹、拔汗那等丝路重镇。开成五年(840 )漠北回鹘汗国崩溃,其相馺职等率十五部奔葛逻禄。至10世纪中叶,葛逻禄和回鹘、样磨等族在葛逻禄地区形成喀喇汗王朝。12世纪末,曾臣属于西辽。成吉思汗六年(1211),葛逻禄(哈喇鲁)阿厮兰汗与阿力麻里王俄柴儿降蒙古,成吉思汗妻以公主。葛逻禄原来从事游牧,进入楚河流域后也兼营农业。与四周吐蕃、黠戛斯、回鹘、阿拉伯等族有战有和,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受中亚粟特商人及传教者影响较明显,也是突厥诸部中最早接受伊斯兰教的部族。 ☚ 拔悉蜜 龙家 ☛ 葛逻禄 114 葛逻禄中国西北古代突厥语系民族名称Qarlug(鄂尔浑突厥碑)之音译,唐时有谋落、炽俟、踏实力三部落,史称“三姓葛逻禄”,因其部落首领叫叶护,故亦称“三姓叶护”。唐初分布在准噶尔盆地一带,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和狩猎业。初属薛延陀和东突厥,后属唐朝。天宝中(744—756)与回鹘部一起击败后突厥,这部分葛逻禄遂附回鹘,另有在阿尔泰山以北者自立“叶护”仍属唐朝。北宋初年回鹘与葛逻禄共同建立了喀喇汗王朝,12世纪末臣服于西辽,成吉思汗6年(1211)灭西辽后,葛逻禄(又译哈喇鲁)之阿尔斯兰汗与阿里麻里王俄柴儿投降蒙古。元明以后,葛逻禄渐融合于其他民族之中,乃从文献中消失。 ☚ 党项 回鹘 ☛ 葛逻禄 葛逻禄突厥属部之一,又译作歌逻禄、葛禄、割禄、割鹿、哈喇鲁。由三姓部落联合而成,它们是:谋刺,又译作薄落、谋落,为高车副伏罗部的后身;炽俟;踏实力,又称婆匐。原游牧于东部天山。后有一部分迁徙至邪逻斯川(今新疆塔城市以西的雅尔河)一带,另一部分北移至金山(阿尔泰山)中部。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西突厥叶护阿史那贺鲁为射匮可汗逼逐,曾率邪逻斯川的葛逻禄部东投唐朝,被安置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附近。次年,唐朝平定乙注车鼻可汗,将阿尔泰山中部降唐的葛逻禄人东迁至郁督军山(今蒙古高原的杭爱山东段)游牧,设立浑河州,以其首领为剌史。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阿史那贺鲁叛唐西逃,唐朝将游牧于庭州的葛逻禄余部东迁蒙古高原的鄂尔浑河流域,设立狼山州,以其首领为刺史。两个羁縻州都属安北都护府管辖。从此葛逻禄分为东西两部分。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朝平定阿史那贺鲁之乱,部分随阿史那贺鲁西逃的葛逻禄部返回庭州故地,唐在其地设立了三个都督府:谋剌部为阴山都督府,炽俟部为大漠都督府,踏实力部为玄池州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归金山都护府及以后的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东部葛逻禄与回纥联兵,攻灭后突厥汗国,拥立拔悉蜜首领阿史那施为可汗。两年后,又与回纥合兵攻杀拔悉蜜可汗,拥立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可汗,建立回纥汗国。十数年后,回纥的葛勒可汗又征服了庭州周围的西部葛逻禄。至德年间(公元756—758年),西部葛逻禄乘回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的机会,举族西迁,游牧于伊犁河流域、碎叶城周围。九世纪初,回鹘汗国统一西域,又成为回鹘汗国属部。回鹘汗国破灭后,其部又归附于喀喇汗王朝的西回鹘国,另有一部分南迁龟兹,建立了割鹿国。成吉思汗崛起,伊犁河流域的葛逻禄首领斡匝尔首先投归蒙古。元朝建立后,大批葛逻禄人以“哈喇鲁”名称入居内地,成为色目人中的佼佼者,在朝中和外地为官。此后,葛逻禄人分别融合于维吾尔、哈萨克和汉族。 ☚ 阿跌 曷萨 ☛ 葛逻禄突厥之一部。鄂尔浑突厥碑文作Qarlug。又译作歌罗禄、割鹿、哈剌鲁。内分3部:谋落(又称谋剌)、炽俟(又称婆匐)、踏实力,故又称三姓葛逻禄。首领号叶护,故又称三姓叶护。唐初,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之西,北庭西北,地跨仆固振水,东与东突厥乙注车鼻可汗部接。先后属薛延陀汗国、东突厥汗国。唐永徽(650—655)初,三姓皆附于唐朝。显庆二年(657),唐以谋落部为阴山州都督府,炽俟部为大漠州都督府,踏实力部为玄池州都督府。后又分炽俟部为金附州都督府。天宝元年(742),与拔悉密、回纥攻杀骨咄禄可汗,推拔悉密首领为颉跌伊施可汗,与回纥为左右叶护。三年,与回纥攻杀颉跌伊施,立回纥骨力裴罗为可汗,自是,居乌德捷山者臣于回纥,居金山者自立叶护。天宝十二年(753),其首领顿毗伽应北庭都护程千里之约,执杀突厥叛首阿布思,受唐封金山郡王。在天宝年间(742—756),曾五次朝唐。至德(756—758)后,势盛,尽有碎叶、怛逻斯诸域。大历(766—779)初,益强,取代突骑施。占有西突厥五弩失毕旧地。贞元五年(789),联合吐蕃与回鹘争雄,互有胜负。开成五年(840),回鹘汗国亡。西迁回鹘有15部进入葛逻禄境。约在10世纪中叶,在葛逻禄地区出现喀喇汗国。一说葛逻禄是最先接受伊斯兰教的突厥部落。12世纪末,臣属西辽。成吉思汗六年(1211),哈喇鲁归降蒙古,成吉思汗以公主妻之。 葛逻禄又作“骨仑屋骨”。唐初回纥“外九部”之一。初活动于北庭西北,金山 (今阿尔泰山)之南。有谋落、炽俟、踏实力三部,隶属于突厥汗国。唐初时该部之东部归附于薛延陀,西部处于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统治之下。后因西突厥内讧,一部避乱南奔庭州,另一部则北迁至金山西北,归属于突厥别部车鼻可汗。以后其首领叛车鼻降唐,被迁至漠北,防御薛陀南侵。唐平西突厥后,复迁回庭州之北及金山西之额尔齐斯河,唐在其地设阴山、大漠、玄池三都督府。天宝中,徙往西突厥故地,统治七河流域,建庭于碎叶城。以畜牧为业,兼营农业和狩猎。回鹘西迁,其中一部奔葛逻禄。北宋初,葛逻禄和回鹘等族喀喇汗王朝。12世纪末,曾臣属于西辽。以后降蒙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