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葛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葛洪284—364东晋医药学家、思想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世称小葛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葛玄侄孙。自幼好学,尤好神仙导养之法。受炼丹术于葛玄弟子郑隐。司马睿为丞相,辟为掾,因镇压石冰农民起义军,赐爵关内侯。他听说交趾出丹砂,携子侄赴罗浮山炼丹。不久,卒。所著《抱朴子》,分内外篇。内篇谈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及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篇说人间得失、世事臧否。他的思想是道家与儒家的混合体。一方面倡导神仙养生,一方面又讲述儒家的名教纲常;于魏晋之玄学清谈不以为然。其文论强调德行、文章皆重,不赞成贵古贱今,提倡为文应促进教化。他的极有价值之医学著作《金匮药方》一百卷,节为三卷,称《肘后备急方》,有世界上关于天花、恙虫病最早的记载,对急性传染病及其诊治颇有见地。内中一些药方,今日尚能实用。另有《神仙传》及碑、诔、诗、赋等多卷;还曾托名汉刘歆撰成《西京杂记》。 葛洪gě hóng见“勾漏丹砂”。杜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皮日休《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从此谒师知不远,求官先有葛洪心。钱起《寻华山云台观道士》:愿言葛仙翁,终年炼玉液。 葛洪 葛洪281?—341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士、医学家、文学家。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少以儒学知名,后崇信道教,尤好神仙导引之术,主张儒、道、方术兼治,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司马睿任丞相时,召为掾属。后任州主簿、谘议参军等职。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病卒山中。著有《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多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外篇五十卷多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其中《钧世》、《辞义》、《尚博》等篇为文论,提出文章非“余事”,强调今胜于古,主张德行与文章并重等,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又曾托名刘歆撰《西京杂记》, 多记名人轶事及历史掌故,为我国最早轶事小说之一。另有《神仙传》、《肘后方》,后者系古代医学名著。 ☚ 干宝 庚亮 ☛ 西京杂记/王嫱/画工弃市/毛延寿/乳母/汉武帝乳母/公孙弘/鹔鹴裘/卓文君/文君贳酒/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新丰/匡衡/穿壁引光/曹敞/秦宝/青玉五枝灯/戚夫人/贾佩兰/曹元理/元理与陈广汉/李广/古今秋胡/秋胡/神仙传/神仙传略/彭祖/皇初平/黄初平/壶公/麻姑/麻姑传/魏伯阳/沈羲/卫叔卿/李八百/李阿/王远/张道陵/焦先/栾巴/刘安/左慈/葛玄/苏仙公/神水/洛西古墓/太守诈神/马太守/赵瞿/服松脂/滴芝/石蜜芝/饮甘菊谷水/丹砂井/临沅井/秦宫人/秦王子婴宫人/程伟妻/照妖镜/古强/蔡诞 ☚ 魏晋世语 西京杂记 ☛ 葛洪 葛洪晋代学者。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先从师葛玄弟子郑隐,后又从师鲍玄。著有《神仙传》,书中记载了许多神话故事。 ☚ 韩圭湖 黑明星 ☛ 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文学家。少以儒学知名,后崇信道教。惠帝太安二年,吴兴太守顾秘任为将兵都尉,升伏波将军。咸和初任州主簿,谘议参军等。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积年而卒。著有《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又有《神仙传》、《集异传》,又托名刘歆撰《西京杂记》,并有医学名著《肘后方》。 葛洪 葛洪约281—341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曾任关内候。晋代道教创立者之一。著有《抱朴子》、《神仙传》等。葛洪提出过不少美学与艺术的新见解。在论“文”与“德”的关系上,他反对儒家对于文章狭隘浅陋的看法,认为文章与德行有精粗之别,作为艺术的文章比德行要复杂得多,他重视美的价值,看出了美(文章)不同于善(德行)。在审美鉴赏上,他认为美虽有一定的规定性,即“妍蚩有定”,但“爱憎异情”,会出现不同的审美判断,因而他反对求全责备,认为美丑是相对存在的。葛洪的美学思想对南北朝及以后的美学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 左思 抱朴子 ☛ 葛洪 葛洪公元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葛玄从孙。少好神仙导养之法,从郑隐受炼丹术,后为勾漏令,炼丹砂于罗浮山,积年而卒。著述甚富,是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其著《抱朴子》内外篇,内篇多言“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篇多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同时书中记载了许多炼外丹的方法、药物、方剂组合,是集魏晋时期炼丹术的大成,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化学冶炼术的重要著作。另著有《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备急方》三卷,对祖国医学的研究作出贡献。又作有《神仙传》、《西京杂记》等。葛洪作为道教中的泰斗,其道教思想基本上是以无为养生为内,心术应世为外,宣扬道教徒修习也要以忠、孝、仁、信为本,对道教理论有进一步的发展。 ☚ 郭璞 魏华存 ☛ 葛洪 葛洪约281—341东晋道教学者、医学家、文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少时以儒学知名,后好神仙导养法,崇信道教,从郑隐受炼丹术。司马睿为丞相时用为掾。赐爵关内侯。咸和初,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遂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他把道教信仰系统化,提出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的理论。著有《抱朴子》,内篇二十卷为道教教理及炼丹术,外篇五十卷“言人间得失、世间臧否”。其中《钧世》、《尚博》、《辞义》等篇为文论,提倡文章与德行并重,反对以文章为“余事”的观点,反对贵古贱今的思想,主张立言必须有助于教化。他对《诗经》、《尚书》大胆批评,但受当时形式主义文风影响,着眼点完全偏于形式华美与否。另著有《神仙传》,托名刘歆撰《西京杂记》,有些内容成为后世小说戏曲常常采用的题材。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其诗五首。 ☚ 帛道猷 羊权 ☛ 葛洪 丹阳句容(今江苏)人。东晋道士、炼丹术家、医学家,著有《抱朴子》和《金匮药方》等书。他曾随西晋方士郑隐学炼丹术,后来他听说交趾(广州)有炼丹所需的丹砂,于是就带其子侄来到广州,进罗浮山炼丹。后老死在山中。《抱朴子》书中记述着炼丹的方法,是中国古代炼丹术的重要书籍。《金匮药方》3卷,记载有世界上最早医治天花之药方。 葛洪 葛洪284—364东晋辞赋家、文学理论家。《晋书》有传。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家贫好学,伐薪以买纸笔,勤学不倦。寡欲无好,不慕荣利,未尝交游,好神仙导养之法。太安(302—303)中官伏波将军。元帝为丞相时辟为掾,因功封关内侯。与干宝深相亲友。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携子侄过广州,刺史邓岳留之不听,乃止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年81,兀然若睡而卒。今存辞赋《遐观赋》1篇,仅留八句。葛洪著作繁富,江左绝伦。著《抱朴子》72卷,其《外篇》为重要文学理论著作,中多辞赋评论和辞赋家逸事。又有《神仙传》10卷,《隐逸传》10卷,《集异传》10卷等。原有集130卷,已佚。 ☚ 韩兰英 葛龚 ☛ 葛洪 葛洪283~363东晋道士。两晋时期导引养生家代表人物。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洪少好神仙之法,学炼丹术。著有《抱朴子》,全书分内外两篇,内篇20卷。葛洪的养生术分三部分:第一,修心养性,属内修;第二,胎息导引;第三,绝谷服食。后两部分属“外修”。胎息导引,是医疗体操的一种,同气功相结合。胎息,其名取呼吸轻柔深长如胎胞之息。具体做法是,每天午夜至中午期间静坐,内视反听;鼻中行气,默数一百二十,然后用口微吐,不能令耳闻其气出入之声。要求心静意专。导引有莺飞、蛇屈、天俯、猿踞、兔惊等仿生体操动作。 ☚ 吴普 陶弘景 ☛ 葛洪公元281?——341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幼时家贫好学,以儒学知名。崇尚道教,好炼丹术,精通医学,兼精小学。主要著有《要用字苑》、《抱朴子》内外篇、《神仙传》、《金匮药方》、《时后备急方》等书, 《要用字苑》一书,悉收常用之字,且不出《说文》之外,今不传。清人有所辑录。 葛洪公元283—公元363东晋时道教理论家。字稚川,丹阳句容 (今江苏句容) 人。少年家贫,成年后曾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受封关内侯。晚年隐居罗浮山,修道炼丹,“终日默然,故邦人咸称之为抱朴之士。”因此自号抱朴子。代表作《抱朴子》70卷,包括内篇20卷,外篇50卷。葛洪将儒家、法家的学说与道家相融合,认为道、儒二者是本末相依的关系,重视法律的作用,明确反对当时“俗儒”只重仁义道德而鄙弃律令刑法的观点,也反对老、庄“绝圣弃智”及“小国寡民”的主张,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忽视“刑”的作用。提出 “刑为仁佐”的主张。从儒道结合的指导原则出发,提倡约俭礼制法令,反对繁礼褥节,法密令烦。强调执法者应知法守法,严格依法办事,反对释法行私。主张恢复肉刑。针对东晋社会婚姻诉讼多的现象,主张订婚要完备手续,对女方家长轻易取消婚约的,“皆加刑罪”,以减少诉讼。 葛洪281~341东晋著名医药学家、道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 (今江苏句容)人。他长期从事炼丹术,欲求得长生不老,但在客观上发现了一些物质化学变化的秘密,如丹砂(硫化汞) 制汞、雄黄升华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在炼丹化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由于曾经较长时间隐居民间,接触流传于民间的医药知识和经验,其所著《肘后备急方》,取材于民间“率多易得之药”,“田舍试验之法”,是一部便、廉、验的方书。书中首次描述恙虫病(沙虱病)、食道异物治疗术等,还提出用狂犬脑髓敷治狂犬咬伤伤口以防治狂犬病发作的方法,这是古代免疫思想的萌芽。另著有《抱朴子·内外篇》、《金匮药方》、《玉函方》、《神仙服食方》等,后两种均已佚,但其内容可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中。《抱朴子·内篇》专讲炼丹术,其外篇,则为道教著作,具有较浓厚的唯心主义的道家及儒家思想。葛哲 (1324~1461) 明代医生。字明仲。江苏昆山人。世医出身,读各家医书,专长小儿科,曾任荆府、梁府、楚府良医等职。编有《保婴集》,已佚。 葛洪284—364东晋道士、道教学者、炼丹术家、医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出身江南著名士族家庭,13岁丧父,家道中落,“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日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常乏纸,每所写,反复有字,人鲜能读也”(《抱朴子·自叙》)。自幼好学,博览群书,精治五经,立志为文儒,以复兴儒学自任。又好神仙导养之法,从葛玄弟子郑隐学道。司马睿为相时,辟召为掾,后又转司徒掾,迁谘议参军。后因镇压石冰领导的农民起义有功,迁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后舍儒入道。葛洪“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以其炼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后师事南海太守鲍玄,玄亦内学,逆占将来。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兼综炼医术”(《晋书·葛洪传》)。咸和初,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句漏令。携子侄至广州,为刺吏邓岳所留,乃止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同上),遂殁于此。所著《抱朴子·内篇》是第一部论述道教宗旨、哲理、仪式、方法的著作,对于宇宙本体、人的本质、人生哲学、神仙的存在、俗人成仙的可能性,养气健身、金丹炼制及斋醮方法等,都作了详细的论证与叙述,从而使道教摆脱了巫术的原始形式,具备了理论化、系统化的体系。主张以神仙养生为内,认为“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塞难》);以儒术应世为外,认为“儒教近而易见,故崇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也”(《明本》),“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平于世。治身而身长修,治国而国太平。以六经训俗士,以方术授知音”(《释滞》)。他还把儒家伦理纲常纳入道教教理之中,提出“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对俗》)“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妒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微旨》)。不满于道家的“无为而治”,提出“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阙”;反对社会的“结党营私”,提倡“知人善任”,认为“同乎己者,未必可用,异于我者,未必可忽也”(《清鉴》);指斥桓灵以来“网漏防溃,风颓教沮”(《审举》)的世风衰败现象;提出以刑罚治“狡暴”,“以其所畏,禁其所玩,峻而不犯”才是“舍民之术”(《用刑》)。综论先秦诸家,认为道家“包儒墨之善,总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为诸家之根本,“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道“为百家之君长,仁义之祖宗也”(《明本》)。主张社会历史是进化的,批评认为“今山不及古山之高,今海不及古海之广,今日不及古日之热,今月不及古月之朗”的贵古贱今思想(《尚博》)。葛洪一生著作甚多,主要有《抱朴子》内外篇70卷,《神仙传》10卷,《肘后备急方》4卷(一说8卷)等。《道藏》收有葛洪著作十三种,多为后人伪托。葛洪不仅在道教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化学和医学的方术有一定贡献,他整理和记载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炼丹方术,保存了不少我国早期医学典籍和民间方剂。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大约生于西晋(三世纪后期),卒于东晋(四世纪前期),享年81岁。其父祖都是大官僚,本人也因参加镇压农民起义的军事活动被封为“关内侯”。他晚年隐居在广东的罗浮山中,一方面炼丹、求仙,一方面从事著述,直到临终。在医学方面,他著有《玉函方》百卷,是选集各家著作及广泛搜集各地流传的验方而分类编辑的,但没有流传下来。以后他又仿照各家“备急方”的体例,编了一部《肘后救卒方》,共3卷,86篇。后经南梁的陶宏景和金代的杨运道先后两次加工整理,改名为《附广肘后方》。现在本书共分8卷,内容所举各病,主要是卒发急病,治疗上除用简单易得的方药外,也用灸法,但不用针法。本书至今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玉函方》的部分内容为《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所收录。 葛洪中国东晋道家、医药学家。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市)人,生于283年,卒于363年(一说生于261年,卒于341年)。少家贫而性好学,博览群书,在学识上深有造诣,晚年专事炼丹,所著《抱朴子》一书,即集当时方士炼丹法而成。他的炼丹从客观上导致了制药化学的开端,提高和扩大了化学药物的应用范围,促进了制药化学的发展。现世界上公认炼丹术起源于中国,并被看成近代化学的先驱。他在医学上的著作有《玉函方》(晋书本传作《金匮药方》)100卷,后将其常用部分摘要写成《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计3卷,是一部廉、便、验三字俱备的方书。本书对天花症状和发病经过的记载,是世界上论述天花的最早记录。本书流传中,经陶弘景增补,名《肘后百一方》。金代杨用道又增补一次。《肘后方》现存8卷,1~4卷是“内病”,5~6卷是“外发病”,7卷是“他犯病”,8卷是百病备急丸散等。 葛洪 046 葛洪他认为 “道” 的本体名之曰 “玄”,为“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认为“不见仙人,不可谓世间无仙人也。”主张“仙人有种”、“仙人禀异气”,“天下悠悠,皆可长生”。提倡“假求外物以自坚固”与内保精气以求长生。在儒道关系上,认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赞颂“道家之教”“包儒墨之善,总名法之要”。但主张儒道“殊途同归”,二者“兼而修之”。提出气生万物的观点,认为“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具有物种变化的观点,驳斥了“物各自有种”。在形神关系上,主张精神依存于形体,认为“形须神而立”,“形者,神之宅也”,“身劳则神散”。 ☚ 裴頠 道安 ☛ 葛洪 092 葛洪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兼炼丹术家。把儒道两家学说宗教化,以神仙善生为内,以儒术应世为外。其著作《抱朴子》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身延年,属道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认为玄是万有的本体,道是万有形成与变化的主宰,又通过“一”构成他“服丹守一”的内修外养之道。他坚持儒家纲常名教,认为“欲求仙者,更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旦务方求,皆不得长生也”。批判鲍敬言无君论,强调君主专制的必要,不满魏晋清谈玄风,讥讽风颓教沮的社会习俗,还主张严峻刑杀。论证人性自私,人间争斗是永恒的。他主张崇教以谆风俗,守塉、安贫、知正、仁明以修身,坚持正身淳俗的修养学说。还著有《神仙传》、《隐逸传》等书。 ☚ 郭象 陶渊明 ☛ 葛洪 049 葛洪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和炼丹术家。认为 “名实乖乱,则识鉴不通”。对魏晋玄学 “谈玄说理”、“穷诘强难”的学风持批判态度。反对辩谈的胜负,主张“重言”。所著《抱朴子》中有《博喻》、《广譬》两篇,共收其所作演连珠182则。对连珠形式和运用方面作出了一些变化和发展。但所作演连珠,不但有偏重于譬喻比类的缺点,且广博不羁、形式散乱。 ☚ 欧阳建 范缜 ☛ 葛洪 041 葛洪283—343/363东晋道士,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和医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出身官僚世家。13岁丧父,家道中落。少时耕稼贩薪,饥寒困顿,仍苦读不辍。司马睿为相,用为掾,后迁咨议、参军等职,封关内侯。初以儒术知名。后潜心神仙导养之法,学于从祖葛玄弟子郑隐,受炼丹术。师事南海太守鲍玄,兼通医术。晋元帝以散骑常侍相召,固辞不就。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句漏(今广西北流)令,携子侄前往,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挽留,后入罗浮山,炼丹著述,积年而殁。著有《抱朴子》。另著《肘后备急方》,涉及各科医学,关于诊治结核、天花等多种传染病的内容尤为珍贵。 ☚ 于吉 杨羲 ☛ 葛洪 059 葛洪284—364晋代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一生著述甚多,大多散佚。《正统道藏》收有其著作十几种,大部托名。现存主要著述有《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肘后备急方》等。尤以《抱朴子内篇》最为重要,是一部关于道家哲学和古代化学炼丹术的著作,对我国道教和炼丹术的发展均有重大影响。书中还列述了大量丹方秘籍,可谓诸家炼丹术之大成。《抱朴子外篇》是儒家应世之术的著作。《肘后备急方》记录了当时若干医药方面的成就,在医药史上也颇有价值。 ☚ 魏伯阳 陶弘景 ☛ 葛洪 029 葛洪281—341晋代医药化学家。编著《金匮药方》100卷,摘要编为《肘后救卒方》3卷,是我国古代较早的急救方书。书中有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记载,尤其对虏疮的描述,是世界上对天花病的最早记录。最早提出了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是沙虱(恙螨),并详细论述了沙虱生活习性,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又提出用小竹板夹挤治疗骨折,用槟榔治寸白虫(绦虫),用狂犬脑敷贴治狂犬病。并提出饮食起居失节是致病原因,否认鬼神作祟。他提倡针灸治病,书中选录药方均为易得、价廉、有效药物。他为了炼制长生不老药,曾做了许多关于制药化学的试验,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促进了制药化学的发展。 ☚ 王叔和 陶弘景 ☛ 葛洪 葛洪约281-340Ge Hong我国晋代炼丹士,别号抱朴子,江苏句容县人。先后拜郑隐、鲍玄为师,学习炼丹术。曾做过中等京官,后倾全力去南方炼丹。公元前4世纪我国已有炼丹术,其目的是炼制长生不老之药及人造的金银。葛洪继承了早期的炼丹理论,又结合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留下了不少著作,其中与炼丹术有关的主要著作为 《抱朴子内篇》,全书共21卷。炼丹术中涉及许多化学变化,从现代理论看,其中大部分是不符合化学原理的,但有一些还能比较正确地描述化学变化。如卷四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将红色的硫化汞加热,分解出汞,汞与硫作用再成硫化汞。“取雌黄,雄黄,烧下,其中铜铸以为器复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雌黄,雄黄即 As2S3 与As2S2,它们经加热后都能升华。赤乳即为升华后的晶体。说明葛洪当时已观察到了物质的升华现象。卷十六中说“鈆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为鈆。”鈆即铅,说明那时已知道铅能变成红色的四氧化三铅,而四氧化三铅又能分解出铅的道理。再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可能是 一种蓝色的铜盐。这说明葛洪已观察到了铁与铜盐之间的置换作用。 ☚ 魏伯阳 沈括 ☛ 葛洪 葛洪284—364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东晋道士。字稚川,号抱朴子,句容 (今属江苏) 人。出身没落贵族,十三岁丧父,刻苦自励,勤学不懈。西晋末,周游鄂、豫、湘、粤,参与镇压农民起义,从南海太守鲍玄学道教方术。东晋初,返句容。历任司徒椽、咨议参军。后自请为勾漏(今属广西)县令,途经广州,辞官携家小入罗浮山,修道炼丹,著书终老。有《抱朴子》、《神仙传》、《金匮药方》等书,宣传丹鼎之术,糅合儒家之说,强调炼丹以求长生。为道教丹鼎派首领之一。 ☚ 张道陵 寇谦之 ☛ 葛洪在法律上,推崇法家法律观,认为仁是为政“脂粉”,刑是治国“辔策”,刑罚是“国之神器”,宜君主自执。主张恢复肉刑,严刑峻法,轻罪重判,驳斥“秦以严亡”说。强调执法不分贵贱亲疏,公正断案。参见“宗教”中的“葛洪”。 葛洪284—364东晋道士和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少好神仙导养之法,从葛玄弟子郑隐受炼丹术。司马睿为相,用为掾,后任咨议、参军等职。迁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晚年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隐居于罗浮山炼丹。主张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著《抱朴子》内外篇;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又著《肘后备急方》,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参见“法学”、“医药卫生”、“哲学”、“文学”中的“葛洪”。 葛洪东晋道教理论家。批判总结魏晋玄学伦理思想的第一人。反对“元康名士”的放达和纵欲享乐主义,力图恢复儒家伦理的权威。认为利己害人是人的本性;重视修德行,“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抱朴子·对俗》)提出“仁明”说的道德修养论:明为明辨是非、予测未来的才智,仁即由爱和不忍人之心引申的行为准则;明确主张在仁明冲突时要“舍仁用明”。参见“宗教”中的“葛洪”。 葛洪284—364,一作254—334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文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始以儒术知名,后好神仙导养之法。著书甚多。《抱朴子》为代表作,内篇二十卷阐述道教理论,记载炼丹方法;外篇五十卷“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其中《钧世》、《应嘲》、《辞义》、《尚博》等篇为文论,主张立言须有助教化,主张德行与文章并重,反对尊古卑今。又著《神仙传》等。其《肘后方》为古代医学名著。参见“哲学”中的“葛洪”。 葛洪284—364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著有《抱朴子》内、外篇等书。基本思想是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论文主张立言必须有助于教化,提倡文章与德行并重,反对贵古贱今。对化学、医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抱朴子·内篇》具体地记载了炼丹的方法,为现存较早的炼丹著作;《金匮药方》一百卷,后节略为三卷,称《肘后备急方》。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天花、恙虫病等为世界最早的记载。 葛洪 葛洪284~364字雅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人。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在医学界和化学界都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少时好神仙导养之法,晚年止于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而卒。著有《抱朴子》70卷、《金匮药方》100卷、《神仙传》等。《抱朴子》(约公元317年定稿),分内外篇,内篇共20卷,论养生延年和炼金银及丹药之事;外篇共50卷(篇),论人间世事,为儒家学说。有关养生学的论述,主要在《抱朴子·内篇》中。其养生观点是: ☚ 苏轼 荀子 ☛ 葛洪 葛洪250?—330?号抱朴子,西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一位炼丹士。所作《抱朴子》分为内篇与外篇两部分,其文学观较集中地反映在外篇的《钧世》、《百家》、《刺谬》、《辞义》等文中。他反对流行一时的玄学清谈之风,对王充尚质尚用的文学理论,对曹丕文章乃经国之大业的观点,他都赞同,却也吸收了陆机重视文学形式美的一些看法。他认为文章与德业同样重要,“谓之余事,未之前闻”。在他看来,天地万物各有自身的文彩辉光,各有自身的德行功用,不应强分高下或偏废其一。他试图从文与德的关系上,解决文的社会地位问题。显然,这是对曹植“辞赋小道,不足以揄扬大业”论以一种拨正。他认为文学是发展的,今胜于古。“近代之优文诏策,军书奏议,其清富赡丽过于《尚书》”。他斥责崇古论者说:“盖往古之士匪鬼匪神,其形器虽冶铄于畴曩,然其精神布在于方册,情见乎辞,指归可得”,有什么可神秘的呢?古人之书,由于时代不同,地域各异,加上简册难以保存,埋藏日久,残篇断简,难以认读,并不是古人行文有什么奥妙之处。这一分析,无疑使那些宗经崇古论者失去了灵光。同时,他也不一味“颂今”。他曾说:“古诗刺过失,故有益而贵;今诗纯虚美,故有损而贱”。对当时文坛不顾及社会效果,不顾及文章内容的文风,也进行了有力的拨正。总之,葛洪在文学上的观点,总的看来是进步的,积极的。 ☚ 王弼 陆机 ☛ 葛洪 葛洪284——364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少好神仙导养之法,曾任谘议、参军等职。著有《抱朴子》、《神仙传》,托名汉刘歆撰《西京杂记》。《抱朴子》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论文主张立言须有助于教化,同时又提倡文章与德行并重,反对贵古贱今。又托名汉刘歆撰《西京杂记》,书中记述了西汉的宫室制度、风俗习惯,怪异传说、人物轶事等多方面的内容。在人物轶事中,不乏文彩动人的佳作。 ☚ 干宝 庾亮 ☛ 葛洪约公元3世纪后期-公元4世纪前期gě hóng《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神农本经名例(101)。人名。东晋著名医药学家及道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学炼丹术,隐居广东罗浮山中,以采集民间单方、验方为主。著有《肘后救卒方》、《抱朴子》、《玉函方》等。 葛洪 葛洪东晋道士,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生于公元284年,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葛洪出身世家,但从小丧父且家道中落,喜读书,博览经史百家。20岁前师从郑隐学道,20余岁便开始著书《抱朴子》。司马睿为丞相,起用葛洪为 ,后任咨议,参军等职。因镇压石冰起义有功,赐爵关内侯。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后携子侄去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至364年卒。《抱朴子》一书由内外篇组成,内篇道教论著20篇,主要阐述道教的宇宙观,反复论证神仙实有,成仙可学; 详细记录了炼制金丹的方法和禳灾去祸、养生延年的医论药物之法。外篇论著50篇,专言人事,以儒家为宗,宣扬道德要以忠孝仁恕信义和顺为本。葛洪是典型的神仙家,注重个人修炼,对以后形成的丹鼎派有很大的影响。《抱朴子》内篇成为研究中国炼丹史的重要著作,他的著作对中国古代医学和文学也有一定贡献。 ☚ 雅各 惠能 ☛ 葛洪 葛洪葛洪 (284—364),中国炼丹术士、医学家。字稚川,东晋丹阳句容 (今江苏省句容县) 人。喜读医术、炼丹制药方面书籍,留心收集民间药方。曾任谘议、参军等职,因镇压农民起义 “有功”,被封为关内侯。年青时从葛玄弟子郑隐学得炼丹术,后携子侄至交趾,于罗浮山炼丹。葛洪是中国著名炼丹专家。经过长年实验,研究出石胆 (硫酸铜)、硝石 (硝酸钾)、赤石脂 (赤铁矿)、密佗僧 (氧化铅)、三仙丹 (氧化汞) 等多种化合物和矿物。在炼丹过程中,葛洪发现一些物质化学变化规律。如丹砂 (硫化汞) 加热,可炼出水银,水银和硫黄化合,能变成丹砂; 雌黄 (三硫化二砷) 和雄黄 (五硫化二砷) 加热后升华,直接变成结晶等。所著 《抱朴子》,分内外篇,虽是一部关于“神仙养生”、“儒术应世” 之书,但在内篇中具体记载有炼丹方法,是中国现存较早的炼丹术著作,也是中国化学萌芽时期一部化学方面重要著作。在医学方面,葛洪著有 《时后备急方》,是一本袖珍急症手册。载有许多传染病及其治疗和预防方法,对天花、马鼻疽、沙虱毒 (恙虫病)、尸注 (结核病) 等症状,病因及传染媒介叙述十分清楚。葛洪发明用病狗脑浆治疗疯狗病 (恐水病) 方法,具有明显免疫思想,与1500年后巴斯德提出的免疫学原理基本相似。葛洪还提出不少简单有效的治病方剂,如用松节油治关节炎; 用铜青(碳酸铜) 治皮肤病; 用雄黄、艾叶消毒;用密陀僧防腐等。 ☚ 刘徽 祖冲之 ☛ 葛洪 葛洪约281—341东晋道教学者、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少从郑隐学道,官至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后去罗浮山炼丹。将道教思想系统化、理论化。视“玄”为“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主张以神仙养生为内,以儒术应世为外,以儒道互补。不满于道家的“无为而治”,提出 “身在山林而心存巍阙”。针对玄学清淡风气,主张立言须有助于教化。整理记载了当时的各种炼丹方术,在化学和医学的发展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著作有《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肘后备急方》、《神仙传》等。 ☚ 王充 慧远 ☛ 葛洪 葛洪葛洪 (约281—341),中国炼丹术士、医学家。字稚川,东晋丹阳句容 (今江苏省句容县)人。喜读医术、炼丹制药方面书籍,留心收集民间药方。曾任谘议、参军等职,因镇压农民起义 “有功”,被封为关内侯。年青时从葛玄弟子郑隐学得炼丹术,后携子侄至交趾,于罗浮山炼丹。 ☚ 刘徽 祖冲之 ☛ 葛洪(281—341)ɡěhónɡ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 道家。字稚川, 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 人。学炼丹术, 晚年在广东罗浮山隐居。著有《抱朴子内外篇》等书, 杂有神仙长生等臆测之说。其炼丹术对化学和制药化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医学著述有《肘后备急方》, 采集民间单方、验方较多, 具有便、廉、验的特点, 其中对于疾病的记述和治疗, 不少是我国和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另有《玉函方》, 已佚,部分内容为《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所收录。 葛洪 葛洪 葛洪葛洪(281~341年),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士。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世家出身,祖葛系仕吴为大鸿胪,父葛悌仕晋为邵陵太守,从祖葛玄为吴时道士。葛洪年13岁时丧父,家道中落,因之他自小勤苦读书,带经而农,携史而樵,学问成熟很早。初从葛玄习炼丹术。公元303年,曾参与镇压石冰领导的农民起义,因而赐爵关内候。后至广州,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并娶其女鲍姑为妻。公元317年左右居于江左,编撰抄集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著作六百余卷。晚年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而卒。史称葛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所撰《抱朴子》,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以图儒道合一。葛洪对古代化学的发展很有贡献,《抱朴子》的“金丹”、“黄白”、“仙药”等篇,是现存较早的炼丹术著作。已反映了当时对化合、分解、置换等基本化学反应的初步认识,在古代化学史上有突出的地位。葛洪在医学上也有较大的贡献,他曾编撰有《金匮药方》(又名《玉函方》)一百卷,其中的《肘后救卒方》三卷,是我国古代较早的急救医方书。该书最早记载了天花病、沙虱病等内科疾病,并提出了用小竹片夹裹治疗骨折,以及腹壁破裂肠突出的缝合等外科手术,又在妇科、儿科及五官科病方面有所发明,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东晋以前的医学成就。在医学思想方面,葛洪反对汉代经师固守一家师法的保守方法,主张博采众家之长,他在编撰《肘后救卒方》时,就曾“省仲景、元化、刘戴秘要、金匮绿秩、黄素方近将千卷”。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倡实地观测,力求“目验”,因而能最早提出恙虫病的传染媒介是沙虱,指出观测沙虱的方法是“著指上映光方见行动也”(《肘后方》卷7),并初步描述了生活习性。对于疾病原因的认识,他不承认是鬼神作祟,而认为是饮食起居失节所致。他提出应按疾病特证来认识和分类疾病,以类相续,不相错杂。葛洪的医学思想还突出表现在他主张医药知识应当普及,他曾用歌诀形式叙述部份药物方剂的主治,以便记忆,他还指出前代医书有的多用贵药,只对富家而居京师者有用,故《肘后救卒方》所用药物,“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 他主张多用针灸治法,并且指出应把针灸各穴与人身部位分寸同时介绍,这些都有利于一般人士学习医术。《肘后救卒方》能在我国古代起到防病治病的积极作用,是与葛洪的医学思想分不开的。葛洪的妻子鲍姑是晋代著名的针灸医师,擅长灸术,至今民间尤有鲍姑灸疣的多种传说。 ☚ 皇甫谧 范汪 ☛ 葛洪1152~1237Ge Hongcourt official and man of letters of the Song Dynasty. Works: Miscellaneous Essays on the History,etc. 葛洪约283—约363东晋道士、名医。字稚川,又名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精通炼丹术,兼通医学。少时好神仙导养之法,从郑隐受炼丹术。司马睿为丞相时,用为掾,后赐爵关内侯。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句漏令。携子侄止于罗浮山炼丹,并著书论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的方术,妄求长生不死之法。所著《抱朴子·内篇》,详载炼丹方法,为现存较早的炼丹术著作;医书《肘后备急方》内容丰富,对结核病、恙虫病均有记载。还著有《神仙传》和《本草注》。 葛洪约283—约363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自号抱朴子。曾参与镇压张昌和石冰领导的农民起义。封关内侯,官司徒咨议参军。后在广州罗浮山(广东增城东)炼丹。著述甚多,今存《抱朴子》、《肘后备急方》、 《神仙传》。在炼丹过程中初步认识了硫化汞、硫酸铜、铅等物质的化学反应和变化。 《肘后备急方》涉及到各科医学,其中对天花、结核性传染病的认识较深切,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指责民间道教为“妖道”,综合儒、道、墨、法各家学说,丰富道教理论,编织了一套森严的神仙世界。鼓吹保精行气,服食丹药等求取长生不老。是丹鼎派的代表人物。 葛洪 葛洪约281—341东晋思想家、道教学者。字雅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早年以耕作为主,勤奋好学,善于骑射。心理学思想主要有: (1) 在形神关系上主张形和神是两个实体、两个本原,主张“形须神而立”,即形离不开神,“身劳则神散”,即神也离不开形。(2) 在感知问题上,主张感知的产生既依赖于感知器官的活动,又必须与外界事物接触,由于感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强调通过“辨”和“识”来深化认识活动。并发现感知对比及感知与注意的关系。(3) 在情欲心理思想方面,认为情感来源于客观事物的影响。主张“情感物而外起,智接事而旁溢”。(4) 对美感及心理疾病的治疗等均有独到见解。主要著作有《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神仙传》、《隐逸传》、《西京杂记》。 ☚ 王弼 范缜 ☛ 葛洪(西晉·太康五年——東晉·興寧二年,284~364) 江蘇丹陽人,一作句容人。字稚川,自號抱樸子。少好學,家貧,躬自伐薪以貿筆、墨、紙,夜輒寫書誦習。初爵關内侯,咸和(326——334)中拜散騎常侍,遷諮議參軍,領大著作,固辭不就。聞交趾出丹砂,求為勾漏令。止羅浮山煉丹,丹成尸解,為晉時著名道士。善書法。北宋米芾《書史》評云:“葛洪 〈天臺之觀〉 飛白,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著有《抱樸子》、《神仙傳》、《西京雜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