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落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一二年生 > 落葵 落葵 luòkuí 亦稱“藤葵”、“藤菜”、“天葵”,“蘩露”、“御菜”、“胭脂菜”。其葉冷滑如葵,故稱。落葵科,一年生纏繞草本。莖緑或紫色。葉肉質,廣卵形,基部心形。夏秋開小花,带紅色,穗狀排列,腋生。落後花被增大,包其果實。嫩葉可食,全株入藥。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二·落葵》:“〔釋名〕蔠葵、藤葵、藤菜、天葵、蘩露、御菜、胭脂菜。”〔集解〕引保昇曰:“蔓生,葉圓厚如杏葉,子似五味子,生青熟黑,所在有之。”《古今圖書集成·草木典·落葵》:“馬《志》曰: 落葵,一名藤葵,俗呼胡臙。”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蔠葵 > 落葵 落葵 luòkuí 即蔠葵。 落葵 落葵蔠葵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落葵》。 ☚ 黄花菜 蘩露 ☛ 蔠葵【同义】总目录 蔠葵落葵蘩露 落葵malabar spinach落葵科(Basel-laceae)落葵属中以嫩茎叶供食用的栽培种,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属名Basella L.,别名木耳菜、软浆叶、藤菜、胭脂菜、豆腐菜等。有二个种:红落葵(B.rubra L.),染色体数2n=4x=48,茎、叶和花紫红色; 白落葵(B.alba L.),染色体数2n=5x=60,茎、叶绿色,花白色。食用幼苗和嫩梢,常作汤菜,口感滑润。含水分92.23%,每100克鲜菜中含碳水化合物3.1克左右,蛋白质1.7克左右。原产中国和印度。非洲栽培也较多。中国栽培落葵的历史悠久,中国两千年前的《尔雅》中即有落葵的记载。中国南方各省区栽培较多。 落 葵 落葵red basella;Marlabar spinachBasellarubra,别名木耳菜、藤菜、胭脂豆、紫角叶、豆腐菜。落葵科落葵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4x=48。肉质茎右旋缠绕,紫红色,幼茎绿色。分枝能力强。单叶互生,圆或长圆形,先端钝或微凹,肉质光滑。穗状花序腋生、红色。果圆形,熟后紫红色,种皮紫黑色。原产亚洲热带。喜温暖,耐高温高湿,不耐寒。生育适温25~30℃。宜肥沃疏松、pH4.7~7.0的砂壤土。4~8月浸种催芽后播种,条播或撒播,也可扦插繁殖。株高30cm时应立支架。开花后30~40天果实成熟。主要用于绿化篱垣,也可用作遮掩其他物体的材料。嫩茎叶可食用,全草可入药。同属植物6种,常见栽培的有白落葵(B.alba),染色体数2n=5x=60,茎绿白色,叶绿色,花白色。 落葵药名。出《名医别录》。又名蘩露、藤葵、燕脂菜。为落葵科植物落葵Basella alba L.的叶或全草。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多有栽培。甘、淡,凉。清热滑肠,凉血解毒。 落葵malabar nightshade古称天葵、露葵。又称木耳菜、胭脂菜。落葵科,落葵属(Basella L.)。一年生蔓性草本。原产于中国、印度,亚洲其他地区以及非洲和美洲也有栽植。有红落葵和白落葵两个种。红落葵(B.rubra L.),2n=4x=48,茎、叶和花紫红色。白落葵(B.albaL.),2n=5x=60,茎、叶绿色,花白色。两者其余形态相似。根系发达,肉质茎,右旋缠绕,分枝强。单叶互生,近圆形和长卵圆形,先端钝或微凹,肉质,光滑。穗状花序,腋生两性花。果圆形,老熟后紫红色,含种子1粒,种皮紫黑色,喜温暖,耐高温高湿,不耐寒,遇霜枯死,以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为好。终霜后和春末播种,播种前宜浸种催芽,多雨地区应采用深沟高畦。可撤播,作其他蔬菜的间套作的铺地菜。5~6叶时采收幼苗。也可育苗,在4~5叶时定植,待株高20~25 cm时摘嫩茎供食。选茎粗叶大,无病害的苗定植留种,株高30 cm时立支架,开花后30~40天果实成熟,分批采收果实。果实置容器内发酵、洗净晾干贮存。落葵质地滑嫩多汁,供煮汤或炒食。全株入药,清热凉血,外敷治痈毒。植株含紫红色素,可作食品着色剂。 落葵 落葵落葵科、落葵属植物,四川省特色蔬菜品种之一。又称染浆叶、木耳菜、豆腐菜。栽培历史悠久,尤以川西、川南种植较多。植株蔓生,分枝性强,叶肉肥厚,质地细嫩柔软,主食嫩梢及叶片。通常3月播种,5月分期采收嫩苗,也可插栈搭架,陆续采收叶片至3月。 落葵luò kuí《本草纲目》菜部第27卷落葵(13)。药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