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落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落梅

落梅

又名《落梅花》、《落梅慢》。见《梅苑》卷三载宋王诜词。词咏落梅,有“忍被东风,乱飘满地,残英堆积”等句,故名。《词律拾遗》卷五、《词谱》卷三四俱列此词(寿阳妆晚)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七字,上片十二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词谱》又列《梅苑》卷四所载无名氏词(带烟和雪)为别体,一百零六字,上片九句四仄韵,下片九句五仄韵。前起三句、后起二句、后结二句均与王词同,馀则摊破句法,自成一格。

☚ 散馀霞   落梅风 ☛

落梅

落梅

唐代有《梅花落》曲,诗人颠倒为“落梅花”,省称为“落梅”。黄庭坚《撼庭竹》(呜咽南楼吹落梅):“呜咽南楼吹落梅。闻鸦树惊栖。梦中相见不多时。隔城今夜也应知。坐久水空碧,山月影沉西。”

☚ 落索   落落 ☛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此诗是刘克庄的咏梅佳作。嘉定年间,诗人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赋了这首《落梅》诗,其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之句,被言官李知孝等人指控为“讪谤当国”,一再被黜,坐废十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落梅诗案”。诗人对此深感不平,他后来所写“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与柳,却被梅花误十年”(《病后访梅九绝》)及“老子平生无他过。为梅花受取风流罪”(《贺新郎·宋庵访梅》),都强烈地表露了他难以抑制的愤懑。但正直孤高的诗人并没有因此而屈服,相反从此便开始了他大量的咏梅诗词的写作(一生写了一百三十多首咏梅诗词),托物寄情,一发而不可收,表现了他的铮铮傲骨和高洁的品格。
 这首《落梅》确乎不同于一般以体物入妙为主的咏物诗,而是有着深刻的寓意。当时南宋朝廷已经奄奄一息,濒于灭亡,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却依旧沉迷在西湖的“销金窟”里醉生梦死。目睹此情此景,爱国忧民的诗人真是万分痛心。他由自己备受压抑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境遇,自然联想起历史上屈原、韩愈、柳宗元等仁人志士,空怀一腔忠愤却不得重用反遭迫害的悲惨遭遇,不禁对历代当权者嫉贤妒能、排斥异己的卑劣行为产生了极大的愤慨。但这一切又不便明言,于是便将自己内心的悲愤和不满通统借“落梅”曲折地传达出来。
 诗一起便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透露出作者浓重的感伤,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哪堪那残破凋零的花瓣竟如雪片一般纷落,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这两句诗与李后主《清平乐》词中的名句“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所描写的意境极为相似,同样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惜花复伤春的情感。正是眼前这凄清的自然景象唤起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丰富联想。
 颔联承上,用工整的对仗、形象的比喻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出落梅在风刀霜剑摧残下枯萎凋零、四散飘坠的凄惨情景,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颠沛流离的不幸遭遇。“迁客来过岭”,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的典故;“骚人去赴湘”,指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 贮永州(今湖南零陵)一事。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又不仅指韩、柳,而且泛指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包括屈原、李白、白居易、刘禹锡、陆游等人在内的一切仕途坎坷的有才有志之士,含蕴极为丰富。在手法上,诗人将典故融化在诗里,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显示了他在这方面的深厚功力。同时,用“迁客”、“骚人”迁谪放逐的遭遇来比喻“落梅”,不仅表达了对梅花的深刻同情,而且是对“迁客”、“骚人”梅花般高洁品格的赞美。取譬十分贴切。
 颈联继写落梅之结局:“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乱点莓苔”,写曾经是那么美好高洁的梅花如今却沉沦萎顿于泥土之中,寂寞凄凉地与莓苔之类为伍。“多莫数”,极尽梅花凋残之形容,表现出诗人对其不幸命运的无限叹惋。但接下去却将笔锋一转,写梅花飘摇零落而不失其高洁,香气经久不灭。这两句与陆游《咏梅》中“零落成尘碾作泥,只有香如故”异曲同工,赞美的显然不只是梅花,更是指那些虽身遭挫折而不改初衷、不易志节的“迁客”、“骚人”,运笔委婉,寄托遥深。
 以上三联反复烘托渲染落梅景象,尾联在此基础上抒发议论,点明正意,是全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通常诗人在描写落梅之后多抒发自己的伤感,这里却别具会心地责备东风说:“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表面上谴责东风不解怜香惜玉,却偏偏掌握了对众花生杀予夺的大权,忌妒梅花的孤高,任意摧残它,实则将暗讽的笔触巧妙而曲折地指向了历史上和现实中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同时寄托了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对当前这个弃毁贤才的时代的不满。笔力奇横,言近旨远,讽谕之意、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这首咏梅诗通篇不着一梅字,却不仅刻画出梅花的品格和遭遇,而且处处透露出诗人的自我感情,是咏物诗的上乘之作。然而运笔却又是那么委婉,写梅又似写人,其旨在有意无意之间,表明诗人十分善于将悲愁感兴巧妙地融汇在诗歌形象之中,故能将咏物与抒怀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此诗从咏梅这一常见题材中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启人深思。从哀感缠绵中透露出来的那股抑塞不平之气,正是广大文士愤慨不平心声的集中表露,无怪当权者视为“讪谤”,一再加害于他,而这便是此诗的旨趣所在。

咏花诗词之《落梅》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落梅

 

郑性之


 夜来几阵隔窗风,便恐明朝已扫空。
 点在苍苔真可惜,不如吹入酒杯中。


 写诗贵在不落俗套。古往今来,写落梅的诗文,不可胜数。但多是从正面描写。南朝梁代吴均的《梅花落》就是着力写落梅的“飘荡不依枝”、“流连逐霜彩,散漫下冰澌”的;南宋的刘克庄,他写落梅,也主要写它的“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这种描写,当然是传神的。不过,南宋嘉定元年状元郑性之的这首落梅诗,却通篇没写梅花飞落的情景,只是通过作者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落梅的喜爱与关心。
 全诗朴实无华,无一句用典。除了第一句是实写外,其它三句都是虚的。“夜来几阵隔窗风”,夜里,窗外接连刮了好几阵大风。历来描写落花的诗词,差不多都是从风雨写起的。比如,上文引用的吴均的《梅花落》,开头两句就是“经冬十二月,寒风西北吹”,再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刮风不止一阵,它必然会引起作者的担心:到了明天早上,满树的梅花恐怕都要被风一扫而空!这些梅花如果落在青苔上,那就太可惜了。因为青苔是污浊之物,它根本不会理解梅花的高洁,而且易被玷污。要是被风吹进诗人的酒杯里那就好了,因为只有诗人才是梅花的知音。“点在苍苔”的点字,用得很好。一方面,他告诉人们梅花的形状,既圆且小;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梅花着地时的悄然无声。难怪郑性之的同代人蔡襄在描写落梅时也用了一句“旋看飞片点青苔。”“不如吹入酒杯中”,与宋人郑少微《鹧鸪天》中的“何似横斜酒盏中”的词句颇为相似,虽然前者是写落梅,后者是写梅影,但都意在以梅自喻,表现诗人脱俗出尘,清高贞洁的气质与胸怀。在诗人眼中,落梅决不只是自然界里美丽的花朵,而是诗人理想和纯美的象征。

咏花诗词之《落梅》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落梅

 

律然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林下积来浑是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不须横管催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啁哳青禽岂无恋,放衙蜂晚任纷纷。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首联承题,说随着和煦春风的吹拂,晰晰春雨的沥洒,梅花也开始凋谢了,凋落的琼英玉蕊点缀在绿茸茸的青苔上,而在风消雨停、平心静息时面对落英,缕缕梅馨又不时地潜入嗅觉。这是一种纯客观的自然观照,风和雨柔,梅花不是受任何外力的摧残,而是随时合律地自然陨落,随意点缀,与南宋女诗人朱淑真《落花》诗“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更相催。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截然两样情怀。正象柏谦评价律然的诗是“穆若清风,静若止水”,而朱淑真则是情急如火。
 接着便更进一步描写了梅落的景象:“林下积来浑是雪,岭头飞去半为云。”落英陨蕊为雪为云,极言其多,极言其洁白,极言其轻盈,诗句很美。如果我们深思一层,不光看到描写极多之状,那么用雪和云这两种可化可变、可融可散的事物作比,不能说与诗僧“皆空”佛思无关。
 “不须横管催江郭”,郭茂倩《乐府诗集》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曾这样写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是李白因水王李璘事件受牵连,被流放到夜郎路经武昌,在黄鹤楼上听到有人吹《梅花落》时,伤感自己的遭遇而作,他似乎感到自己就象一片遭受摧残的落梅一样,尽管当时的江城是五月天。而律然这里加上“不须”二字,一反李白诗意,说梅花是自生自灭,不须江边城郭里横管玉笛之类的外物催逼,而诗僧自己呢? 则又是皈依佛门,超身尘外,也没有李白那种愤郁之情,自然即使吹奏《梅花落》,他也无动于衷。但是,“最惜空枝冷夕曛”,则也流露出诗僧的情感,在他寂静的心境中漾过一层涟漪。落去繁花的空梅枝在夕阳昏冷的余辉中可是够可怜的,一个“惜”字表现出诗僧一点怜物伤景的情怀,也有诗僧对自己一生清苦生活的喟叹。
 然而律然毕竟是自幼出家修行,颇得佛典奥旨的高僧,感性的流露是有限的,因而随笔一转:“啁哳青禽岂无恋,放衙蜂晚任纷纷。”又恢复了静穆的心境。春暖花开,春鸟都会发出欢快的啼鸣,然这时的梅花却是凋落了,所以它们发出烦杂的啼叫声,充满了留恋之意。但梅花并没有因为它们的留恋而仍葆艳丽,还是调落了;而以花为生的蜜蜂却也没有因为梅花的陨落而停下辛劳的双翼,而是由于天晚到了返归蜂房的时候,正在蜂房附近纷纷攘攘。而诗僧则从大自然这动的自律中获得了静的复归,一个“任”字便把一切情感杂念隐入心底。而且正是因为他此时的心境恬淡而宁静,超然物外,才能发现大自然这有规律的喧闹。

咏花诗词之《落梅》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落梅

 

潘牥


 一夜风吹恐不禁,晓来零落已骎骎。
 忍看病鹤和苔啄,空遣饥蜂绕竹寻。
 稚子踌蹰看不扫,老夫索莫坐微吟。
 窗前最是关情处,拾片殷勤在掌心。


 潘牥,南宋诗人,少有文名。 传说他在六、七岁时,就能写出“竹才生便直,梅到死犹香”的精彩诗句。他的这首《落梅》七言律诗,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他对落梅的深切热爱。
 “一夜风吹恐不禁,晓来零落已骎骎,”骎,是疾速之意。写落花者多数以风雨开篇,本诗也是如此。这两句是说,刮了一夜的大风,一直惦念着梅花的诗人放心不下,天亮了出外一看,果然梅花很快就凋谢净尽了。一个“恐”字,很好地表明了诗人对梅花即将飞落的惴惴不安。本联旨在破题,并为下文做了铺垫。“忍看病鹤和苔啄,空遣饥蜂绕竹寻。”“忍看”二字,承上启下,点明了以下的场景都是诗人眼见的,并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惋惜落梅的心情。人们在写梅花时,往往用一些与之有关的鸟类昆虫进行烘托。比如:林逋《山园小梅》中有“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今断魂”二句。苏轼在《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一诗中,也曾写过这样的句子:“明日酒醒应满地,空令饥鹤啄莓苔。”本联正是从这里化出的。没精打彩的仙鹤把落花与莓苔一道啄食,饿着肚子的蜜蜂绕着竹边的空树枝飞来飞去。病鹤啄苔,饥蜂绕竹,够凄凉的了,然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落梅引起的。诗人正是通过对病鹤饥蜂的描写,烘托了落梅的可惜与可贵。
 “稚子踌蹰看不扫,老夫索莫坐微吟,”踌蹰,即踌躇,形容犹豫不决,“索莫”,表示消沉,面对着落梅,打扫院子的孩子迟迟不愿动手,老人也心神黯然地坐在那里低吟浅唱。本联化用了唐人张籍“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和宋人林逋“幸有微吟可相狎”的意蕴,着重描写了儿童与老人对落梅的珍惜与疼爱。
 “窗前最是关情处,拾片殷勤在掌心。”对待落梅,禽出童叟尚知怜惜,那么诗人呢?最能牵动人心的,大概就是窗前的落梅了,于是诗人便拾起一片,倍加珍重地放在手心上,这一举动,该蕴含着作者对落梅的多少深情啊! 作者正是通过手捧梅花这一典型细节的描写,奏出了主诗爱梅惜梅的最强音,给人留下了悠远的回味。
 综观全诗,作者从风吹梅落兴起全诗,先写鹤、蜂、续写童叟,最后写自己,可谓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显示了作者独到的匠心。古来写落梅的诗人很多,但很少有象本诗作者这样专事侧面描写的。与潘牥同代的刘克庄,写过一首“落梅”七言律诗,也属咏梅名篇,但其写法都与本诗大相径庭。为了比较方便,特将全诗录在这里:“一片触教一断肠,可堪平彻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很明显,刘诗全是正面描写。当然不论正写侧写,只是手法问题。都可以写出精彩的诗篇。潘诗与刘诗相比,虽各有千秋,都不失为高妙之作。刘潜夫评论潘坊为文“脱去笔墨蹊径,秀拔精妙。”从本诗看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落梅5940下梅雨。闽语。福建仙游〖〗。
落梅

落梅

即《落梅花》,羌族乐曲名,又名《梅花落》唐李白《李太白集》二三《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唐司空图《春愁赋》:“《折柳》厌河梁之赠,《落梅》传戍笛之声。”——河梁赠别唱够了《折杨柳》,边关戍笛奏出了《落梅花》。

☚ 落落星罗   落星之楼 ☛
0000146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