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萨都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萨都剌约1300—1348元诗人。字天锡,号直斋,答失蛮氏,蒙古人。祖父因历留镇代郡,便在雁门(今山西代县)定居。泰定四年(1327年)进士,官至燕南宪司经历。晚年寓武林,常游历山水,后入方国珍幕府,卒。他虽为少数民族,但是具有丰厚的汉族文化素养,精通汉语,擅长诗词,有较高的艺术才能,是当时文坛上的一位杰出诗人。其诗多写自然景物,间有反映民间疾苦之作。诗风流丽清婉,豪迈奔放。不过由于生活经历的局限,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够充实,影响了他取得更大的成就。著有《雁门集》。词也写得很好,《念奴娇·登石头城》、《满江红·金陵怀古》等皆有名。 共1首 (词)元· 去年人在凤凰池。 银烛夜弹丝。 沉火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 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 共2首 (词)元· 天喉舌,尚书老布衣。 向璇穹、尝扶日出,捲珠箔、闲看云飞。 成全今古稀。 (词)元· 寿大宗伯致仕于公大宗伯(原作大司农,据集本改) 鬓未银,东风早挂冠。 侑词图、乡称人瑞,度蓬瀛、仙祝灵丹。 绕膝舞斓斑。 共1首 (词)元· 王郎锦带吴钩,醉骑赤鲤银河去。 绛袍弄月,银壶吸酒,锦笺挥兔。 秃鬓西风,短篷落月,东吴西楚。 怅丹阳郭里,相逢较晚,共剪烛、西窗雨。 文采风流俊伟,碧纱巾挂珊瑚树。 出门万里,掀髯一笑,青山无数。 扬子江头,冻沙寒雨,暮天飞鹭。 待明朝酒醒金山,□□过瓜洲渡。 共1首 (词)元·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 想铁甲重瞳,鸟骓汗血,玉帐连空。 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 空有黄河如带,乱山起伏如龙。 汉家陵阙动秋风。 禾黍满关中。 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 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 回首荒城斜日,倚阑目送飞鸿。 按:以上江本雁门集十五首讹脱颇多,兹以成化集钞本及清嘉庆萨龙光集刊本校补。 萨都剌 萨都剌萨都剌 (一作拉) (约1300-?) 字天锡,号直斋,元代少数民族著名诗人,一说蒙古族,一说回族,一说汉人朱氏子从养父姓。祖父萨拉布哈、父亲傲拉齐因世勋驻守云、代,遂居焉。泰定四年 (1327年) 以进士入官,加京口录事长,后迁闽粤廉访知事,进河南廉访经历。后又官河南江北道经历、翰林应奉、江浙行中书省郎中、江南诸道行台待御史。至正十三年(1353年)辞官,十五年(1355年),年83,登安庆司空山太白台,叹“此老真山水精也”,遂结庐其下,纵游山水以终。萨都刺文辞雄健,兼擅词曲书画,诗俊逸洒脱,自成一家。元代重释,僧诗盛兴,萨都剌之诗与禅宗关系甚为密切。有《雁门集》传世。 ☚ 次韵古琴上人 赠别鹫峰上人并引 ☛ 萨都剌 萨都剌生年现有五说:至元九年(1272),至元二十五年(1288)前几年,至元二十七年(1290),大德四年(1300),至大元年(1308);卒年也有后至元六年(1340),至正十五年(1355)诸说,尚难确考。字天锡,号直斋,回族(或说维吾尔族、或说蒙古族)。祖、父以世勋镇云州代州,居雁门(今山西代县一带),遂为雁门人。泰定四年(1327)进士(《雁门集》卷二《丁卯及第谢恩崇文门》)。授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至顺三年(1322)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满江红》金陵怀古,《念奴娇》登石头城,约作于此时。元统二年(1334)调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照磨,迁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后弃官归隐,结庐于司空山(今安徽太湖)而终。事见干文传《雁门集序》,《新元史》卷二三八。博学能诗文,兼擅楷书。著有《雁门集》三卷,《集外诗》一卷。有侯文灿《十名家词》本《天锡词》一卷,江标《宋元名家词》本《雁门集》一卷。多怀古之作。刘熙载称:“虞伯生、萨天锡两家词,皆兼擅苏(轼)、秦(观)之胜。”(《艺概》卷四) ☚ 郑禧 高明 ☛ 萨都刺1300—1364字天锡,号直斋。蒙古人,答失蛮氏。因祖父留镇云中、代州,遂居雁门(今山西代县)。元代诗人。泰定四年进士,为京口录事。历任燕南架阁、闽海廉访知事,官至淮西、江北道廉访司经历。晚年寓居武林,优游山水。后入方国珍幕府,卒。著有《雁门集》三卷、集外诗一卷及《天锡词》。 萨都剌 元代诗人。字天锡,号直斋。先世为答失蛮氏,即回回族,祖父因功留镇代郡,遂定居于雁门。泰定四年进士,官至河北廉访经历。精通汉语,擅长诗词,大多写得流丽清婉,也有奔放豪迈之作。有《雁门集》。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元诗人。字天锡,号直斋。祖籍西域,回回族。出生在雁门,故自称是雁门人,并把自己的诗集定名为《雁门集》。泰定四年(1327)考中进士,任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天历二年(1329)七月,到镇江路总管府任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后历任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照磨、燕南宪司照磨、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至元丁丑年以后,有关萨都剌的仕宦经历、生活行踪及卒年等问题,异说纷纭,有待进一步研究考定。萨都剌18岁开始诗歌创作,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今存其后裔萨龙光编校的《雁门集》14卷,有殷孟伦等的标点本,存诗780余首。又有《西湖十景词》1集,存词14首。他的诗以多种体裁、多种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诗歌成就,代表了元代少数民族诗歌的最高成就。萨都剌还善书画。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传世,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梅雀》画作于延祐二年(1315)春,画上有题诗1首,是《雁门集》所未收者。 ☚ 薛昂夫 廉惇 ☛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元诗人。字天锡,号直斋。祖籍西域,回回族。出生在雁门,故自称是雁门人,并把自己的诗集定名为《雁门集》。泰定四年(1327)考中进士,任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天历二年(1329)七月,到镇江路总管府任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后历任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照磨、燕南宪司照磨、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至元丁丑年以后,有关萨都剌的仕宦经历、生活行踪及卒年等问题,异说纷纭,有待进一步研究考定。萨都剌18岁开始诗歌创作,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今存其后裔萨龙光编校的《雁门集》14卷,有殷孟伦等的标点本,存诗780余首。又有《西湖十景词》1集,存词14首。他的诗以多种体裁、多种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诗歌成就,代表了元代少数民族诗歌的最高成就。萨都剌还善书画。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传世,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梅雀》画作于延祐二年(1315)春,画上有题诗1首,是《雁门集》所未收者。 ☚ 薛昂夫 廉惇 ☛ 萨都剌 113 萨都剌1305?—1355?元代诗人。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人,一说蒙古人。生地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1327)进士。任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江南行御史台掾史、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等职。晚年寓居杭州,徜徉山水之间。他博学能文,兼善楷书。文学创作以诗为主。部分诗作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主要是山水诗多有佳作。诗风清丽俊逸,文辞雄健,描写细腻而入微,具有悠远的意境。词作虽不多,但较有影响,被后人推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今人有点校本《雁门集》。 ☚ 张可久 王冕 ☛ 萨都剌 萨都剌1308—?Sadula又作萨都拉,字天锡,号直斋,蒙古族人。祖父因功留镇云、代,遂以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为籍贯。元泰定四年(1327)进士,历官闽海廉访知事,河北廉访经历等职。晚年寓居武林。萨都剌虽是蒙古族人,但具有丰厚的汉族文化素养,精通汉语,擅长诗词,在当时尤其以宫词、艳情乐府著称于世。虞集作《傅若金诗序》称他“最长于情,流丽清婉。”他的诗学晚唐温庭筠、李商隐,于秾艳细腻之中流露出自然生动之趣。诗风以清丽俊逸为主,亦有豪迈奔放之作。性喜山水,亦多山水之诗,写景小诗尤其具有婉丽新鲜之致。不过,由于萨都剌的诗缺乏更充实的内容,反映面也略嫌狭窄,影响了他取得更高的成就。现存作品有《雁门集》、《集外诗》以及词曲集《天锡词》。 ☚ 王冕 前后七子 ☛ 萨都剌1305—1355元诗人。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人,一说蒙古人。泰定进士,任京口录事、江南行御史台掾史,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等职。其诗多写自然景物,间有反映现实生活之作。风格或流丽清婉,或豪迈奔放。亦工词,小令婉丽,长调雄浑。《满江红·金陵怀古》、《念奴娇》、《登石头城》颇有名。有《雁门集》三卷等。 萨都剌约1300—1348元代诗人、书画家。又作萨都拉,字天锡,号直斋。“萨都剌”,系阿拉伯语音译,即“安拉赐福”之意。回回人。先世大食(今阿拉伯)人。祖父萨拉布哈与父阿鲁赤于13世纪随蒙古军东来,镇守云、代(今属山西大同、代县)诸地,遂居雁门(今山西代县境)。自幼聪明,善文词。泰定四年(1327)进士。次年任镇江路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后历任江南行台掾、闽南福建肃政廉访司知事、燕南河北肃政廉访司经历等,任内多善政,开仓救贫、惩治豪奴,甚得人心。晚年寓居武林(今杭州),后入方国珍幕府。擅长诗词,体裁多样,尤以宫词和艳情乐府见称于时。感遇时事,往往发于诗词之中,深刻反映了元代社会生活。其风格“流丽清婉,豪放刚健,名重一时。”遗诗700余首,代表作有《谩兴》、《鬻女谣》、《征妇怨》、《织女图》、《早发黄河即事、《题画马图》、《过居庸关》等;词以《满江红·金陵怀古》、《念奴娇·登石头城》等最有名。著有《雁门集》、《西湖十景词》、《萨天锡诗集》、《萨天锡逸诗》、《石林集》等。工书,善楷书,长篆刻。工画,其画论也颇有新意。多佚亡。存留画作有《严陵钓台图》、《梅雀》等,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