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萨满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萨满教

 萨满教是女真族的原始宗教,它是一种多神教。对自然力和自然物的崇拜是萨满原始宗教的主要内容。《金史·礼志》记载,大定二十五年(1185),敕封上京护国林神为护国嘉阴侯,又祭封长白山、混同江神,或崇拜风、雨、雷师。天是占有最高地位的神,在女真中有祭天、拜日的宗教遗俗。萨满教出现了以祭祀为专门职业的巫妪集团,“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通变如神”(《三朝北盟会编》卷三)。萨满教认为灵魂不死。在奉行萨满教的女真族中,如久不生育,须请萨满举行求子仪式。萨满还可假借神意为人治病。萨满教在女真族的精神世界中曾起过重要的支配作用,随着女真族的发展和汉化,它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萨满教 - 地域文化 - 可可诗词网

萨满教

 蒙古人信奉萨满教要追溯到遥远古老的年代。前苏联的学者对布里亚特蒙古萨满教的起源进行了研究,认为早在旧石器时代,贝加尔湖流域即已存在图腾崇拜,在旧石器时代的艺术遗存中,就曾出现过许多犸猛的形象。还有对熊、狼、狗、天鹅、鱼、鹿的崇拜。内蒙古阴山岩画更以其无比的丰富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实证。据有关学者考证,阴山岩画时代的上限推至今约一万年左右。早期岩画中,以各种野生动物的画面为最多,甚至出现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绝灭了的鸵鸟和大角鹿。其次是狩猎场面,以人面、兽面像为代表的神灵像以及各种崇拜物,还有萨满巫师的祈祷场面,自娱和娱神的舞蹈场面。从狩猎岩画捕获的动物看,主要有岩羊、北山羊、马鹿、黑熊等。这说明在8世纪前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原始森林中的蒙古族以狩猎为主。约当8世纪中叶,以孛儿帖赤那为首的几个部落才向西迁到斡难河、克鲁伦河、土拉河流域,从事畜牧业。而在这之前,蒙古族经历了漫长的狩猎时期。蒙古族的萨满教是人们与自然的关系十分狭隘的狩猎阶段的产物。
 “萨满”一词,意为激动、不安和疯狂的人,但是这并不能解释蒙古族萨满教产生的认识根源。在具有悠久历史的草原文化的长河中,蒙古族先民用几十万年的时间换来了我们现代人看来是荒诞无稽的观念:万物有灵。他们首先崇拜自然的神灵。《多桑蒙古史》记云:“鞑靼民族,崇拜日月山河五行之属,出帐向南,对月跪拜,奠酒于地,以酹崇拜日月山河天体之行。”在天体崇拜中,天神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蒙古族称天神为“腾格里”,起初其天神的观念主要是日月星辰等具体的神灵,尔后随着人们的认识,天神成为无所不纳、无所不包的至高无上的神灵。其中包括风神、雷神、火神、雨神、狩猎神、牲畜神、农业丰收神、鼠疫神等等,还有敌神、英雄神、福神、权利神、诉讼神、新年神、财神、爱神等等。九十九腾格里是蒙古族所信奉的腾格里的总称。他们笃信这个精神实体的存在:“蒙古人把天放在各种神之上,第二流神们不过是天意的工具,或天的各种力量,天以各种目的使用这些力量”(道尔吉·班扎罗天《黑教及蒙古人的萨满教》)。“他们相信它是一切可见和不可见事物的创造者,它是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也是种种艰难困苦的赐予者”(〔英〕道森编《出使蒙古记》)。他们认为腾格里为幸福之神,腾格里为刑罚之神,腾格里为生育之神,腾格里为牧业的保护神。
 在远古时代,从事狩猎的草原民族崇拜火神。火神最初为女性。在萨满祭文里写道:“杭爱罕和不儿哈图罕山头所生榆树作成的火之女王,乌托母亲哟!”神的名字为“翰得罕,噶拉罕”,意为“新生火王”,或者是“翰得罕·噶拉罕·也可”,意为“最为年轻的火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神由女性变为男性。有的火经上说,火是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巴特儿点燃的,诃额仑母亲烧旺的。草原民族认为,火可以祛除自然的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灾难,火可以使人口兴旺、家庭幸福、国家安康。
 对生物的崇拜在蒙古族的萨满教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崇拜下与地脐相连,上可以伸至天际的参天树,认为守护神宝木勒就住在参天树上。此外,蒙古族的萨满教还崇拜熊、马、海青等动物,据文献记载,还有巴日昂道(虎神)、朱贵昂道(蜜蜂神)、少布昂道(鸟神)、乌胡那昂道(种公羊神)、查干额勒昂道(白鸢神)等。
 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的形式之一,也是萨满巫师所崇拜的神灵中的一类。在文献记载中,苍狼白鹿为蒙古族图腾。《蒙古秘史》载,“成吉思可汗的根源是奉上天之命而生的苍色的狼与他的妻房惨白色的鹿,渡过腾汲思水,来到斡难河源的不峏山前住下,产生了牧人之汗。”这其实是以苍狼白鹿为图腾的两个婚姻集团。《汉译蒙古黄金史纲》云:成吉思汗在狩猎时,“行围于杭爱汗山,敕言:‘若有苍狼、花鹿入围,不许杀戮,卷毛黑人骑铁青马入围,要生擒也。’果有苍狼、白鹿入围,而放走未杀。”蒙古族对狼与鹿的爱护,是图腾观念的反映。对于苍狼,蒙古族还留下一传说。认为苍狗(狼)是苍天派下来的天使。多数萨满教徒视牝鹿为神圣,例如朱瑞米斯人视牝鹿之角为能防御恶神、庇护家庭之一的护符。
 古代蒙古族的萨满教崇拜灵魂。蒙古族的萨满教包含着极为郑重的冥事崇拜内容。据多桑《蒙古史》载:“人死,置肉乳于其前,素日亲密之人皆来献食。及葬,则在墓旁以其爱马备具鞍辔,并器具弓矢殉之,以供死者彼世之用。”“若诸王死,则在一帐中置死者于座上,前置一桌,上陈肉一皿,马乳一杯。及葬,则并此帐舉牝马一,驹一,备具鞍辔之牡马一,连同贵重物品,置之墓中。”以为死亡即由此世渡彼世,而彼世与此世同。这显然是灵魂不死的宗教观念的反映。蒙古族的萨满教认为有三种灵魂:
 其一,永存的灵魂。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它还跟活人在一起,为其后代子孙谋福,为了不让灵魂受到什么委屈,就需要经常祭祀它,供给它吃的喝的。
 其二,心底或暂时的灵魂。意思说这种灵魂不会完全离开人体,经常游弋在人的周围,萨满巫师认为人睡着以后就是暂时的死,这种灵魂也就暂时离开了人体,到办完事再依附到人体,人就苏醒了。
 其三,转世的灵魂。意思说人死以后灵魂完全离开人体,改变容貌,依附在别的人体上,转世再生。他们称第一个为主魂,第二个为游魂,第三个为尸魂。宗教世界中,人死后即可获得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可以造福于活人。并且想象生命的轮回,产生了转世投生之说。宗教世界又会对人生前的作为进行裁决,赏罚严然分明。
 在蒙古族萨满教的观念里,有二位重要的保护神,一为宝木勒,一为吉雅其。宝木勒为蒙古族萨满教的守护神,传说宝木勒是长生天的使者:“辽阔草原上,自由来翱翔,五灾降临时,自能除祸殃”(见乌兰杰:《蒙古族古代音乐舞蹈初探》。吉雅其是蒙古族萨满教所信奉的畜牧保护神,也是祖先神。这是牧民形象的神化:
 “你把亿万头畜群的烙印,
 装进包裹系在梢绳,
 你把千万头畜群的印记,
 装入皮囊绳上紧系……”(同上)。
 人们祈求吉雅其护佑五畜兴旺。
 蒙古族的萨满教也崇拜祖先。在内蒙古阴山岩画上,出现了女性生殖器的图画,在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岩画上,众多的蹄印上刻着杯状的小凹穴,这同样是母体崇拜、女性崇拜的标志。当父权制取代母权制以后,才出现男祖先,这就是父系氏族或部落的男性始祖,随着祖先崇拜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氏族发展为父系家庭公社和父系家庭,也出现了家庭祖先崇拜。
 蒙古族的萨满教存在着多神崇拜。萨满巫师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中介。其主要活动包括:
 (1) 预言
 蒙古族的萨满一般都有预言能力,其为先知先觉者。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在《出使蒙古记》里说:“他们对于占卜,预言、巫术、咒语等极为注意,当他们从魔鬼那里得到回答时,他们相信,一个神正在同他们说话。”能接受这个使命的人,必然具有通向诸灵的一种“灵”,这种“灵”只有萨满才具备。
 (2) 征兆
 征兆也是蒙古族的萨满教预知未来的一种迷信手段,它表现了原始人的思维和推理。蒙古族萨满教征兆的种类很多。其中包括天体兆、日蚀和月蚀兆、雷兆、火兆、人体兆、动物兆、梦兆等。
 (3) 占卜
 蒙古族的萨满教认为人间的事件受命于鬼神,但又不是不可知的,而认为事前必有一种反映。征兆是自然的显示,占卜是人为地了解。蒙古族的占卜包括羊胛骨卜、酒盅卜、飞箭卜、以天干地支、生日时辰占卜。《蒙鞑备录·祭祀》云:“凡占吉凶、进退、杀伐,每用羊骨扇,以铁椎火椎之,看其兆坼以决大事,类龟卜也。”据考古资料证明,在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的富河沟门,赤峰药王庙、宁城南山根、蜘蛛山夏家店等遗址均发现无字骨卜,所用材料为鹿、猪、牛、羊之肩胛骨。
 (4) 祈雨
 据《蒙古秘史》记载,在阔亦田战役中,“两方会战于阔亦田地方,双方大战,不亦鲁黑罕、忽都合别乞二人有呼风唤雨的法术。《元史·太祖纪》:“乃蛮使神巫祭风雪,欲因其势进攻。”文献记载多处。游牧民族多以酢答祈雨。杨瑀《山居新语》云:‘蒙古人有能祈雨者,辄念咒语,多获应验,石子名曰‘酢答’,乃走兽腹中之食。”
 (5) 治病
 萨满教的神灵观念认为得病的原因是恶魔作崇,其职责是驱逐恶魔。蒙语为“没该勒姆依”,意即“请萨满作法”。萨满作法即附体下神,在如醉如痴、如迷如狂的舞蹈动作中请他的保护神与恶魔搏斗。此外亦有做替身、符咒、招魂等方法。除精神治疗外,也配以外科疗法,如银杯疗法、火疗等。
 萨满教在蒙古族的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古朴生动的古代岩画,庄严肃穆的祝颂仪式、优美迷人的神话传说,以至于蒙古族的天文历法、蒙医蒙药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萨满教。在内蒙古东部科尔沁草原上,至今还有萨满存在。没有观念就没有文化,今日望去的一点点星火,在人类历史上却曾石破天惊。

萨满教【同义】总目录


萨满教甘教

萨满教

满族乃至整个通古斯语族之原始宗教。因其对自然神长期崇拜,幻想以祈祷、祭祀或巫术来影响主宰自然界的神灵,形成了萨满教。其基本观念是相信鬼神存在,万物有灵,以天神所居为上界,以鬼魔所居为地狱下界,人类所居地面为中间,萨满有时是人和鬼神间的使者,代表人向鬼神祈祷、问卜;又可为鬼神代言,向人转达鬼神的意愿和要求;有时又可作鬼神替身,以鬼神附体直接向人提出要求或接受人的请求。萨满给人“驱邪治病”时口念咒语,手舞足蹈,做出鬼神附身的样子。

萨满教

崇拜多神的原始宗教。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都曾信仰过该教。萨满之意,有一定的争论,多数人认为是“知道”、“晓彻”、“明白”之意。其思想核心是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而萨满则是沟通神界和人间的使者。该教分布之广,存在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是人为宗教所不能比拟的。在佛教、伊斯兰教等兴起和广泛传播后,萨满教逐渐走向衰亡。

萨满教

原始宗教晚期形式之一。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因满-通古斯语族各部落巫师被称为“萨满”(意为“激动”、“不安”或“狂怒之人”)而得名,具有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特点,在科学上也被称作“灵气萨满教”,曾广泛流行于西伯利亚和亚洲腹心地带(包括中国东北、内蒙古地区)。信仰该教各族间虽无共同经典、神名和统一组织,但彼此有大致相同的基本特征。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认为宇宙有上、中、下三界,即天上为神灵所居,中间为人类所居,阴间为魔鬼和祖先神所居;认为宇宙万物、人世祸福皆由神鬼主宰,神灵赐福,魔鬼布祸;相信氏族等萨满神能保护族人,其代理人和化身萨满作为人和神鬼中介,具有特殊品格和神通,能为本族消灾求福;有全氏族等共同参加的宗教节日和宗教仪式。在中国东北,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满、锡伯以及部分蒙古族信仰该教,历史上朝鲜、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裕固等也曾信仰该教,且影响较大。

萨满教

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和多神崇拜的宗教。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萨满” 一词为满-通古斯语族语言, 原意为兴奋狂舞之人。因满-通古斯各族称巫师为 “萨满”而得名。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认为宇宙有上、中、下三界之分,上界为神灵所居,中界为人类所居,下界为鬼魔和祖先灵魂所居。认为宇宙万有,人世祸福皆由神鬼主宰,即神灵赐福,鬼魔布祸。而萨满则为人们与鬼神交往的中间人,充当神媒,施行巫术, 为族人消灾求福。如为个人治病占卜,仪式多在屋内且夜间举行,如为公众氏族献祭,仪式多在室外且白昼举行。萨满被人认为需具 “特殊品格”,初由女性充当,至父系社会后男女皆可担任,并由早期的氏族内部遴选发展为由老萨满子女或其他亲属继任的制度。曾广泛流行于西伯利亚、东亚、东南亚、大洋洲,以及北美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之中。随着原始公社的逐渐瓦解, 不断增加与阶级分化相适应的新内容 。

萨满教

宗教名。满族先世已有之,满族崛起后更为流行。其教尊崇天神和祖先神灵等,认为天上、地下和人世间形成三界,人世间的祸福由天神和地鬼主宰。为消灾求福必须祭祀天神和地鬼。清代上自皇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因此而举行过祭堂子、祭祖先及祭祀其他多种能赐福给人们的诸神活动。清朝有一套祭祀的礼仪规定,社会上也出现所谓专门沟通人与神鬼之间的神职人员萨满。此教之得名也正是由于有萨满及萨满祭祀活动。

萨满教

萨满教

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因通古斯语称巫师为“萨满”而得名。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具有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特点。各族间虽无共同经典、神名(近亲部落除外)和统一组织,但彼此有大致相同的几个基本特征。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 一般认为人有三个性能不同的灵魂; 认为宇宙有上、中、下三界,上界为天,神灵所居,中界为人间,人类所居,下界为阴间,鬼魔和祖先神所居; 认为宇宙万物、人世祸福皆由神鬼主宰,神灵赐福,鬼魔布祸; 氏族萨满神为保护族人,特在氏族内选派自己的代理人和化身一萨满,并赋予特殊品格以通神,为本族消灾求福。有全氏族参加的宗教节日和宗教仪式。随着原始公社的逐渐瓦解,不断增加与阶级分化相适应的新内容。主要流行于亚洲和欧洲的极北部。中国的满(17世纪以前)、蒙古(13世纪以前)、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7世纪前)均曾普遍信仰。

☚ (四)其他宗教   黑博、白博 ☛
萨满教

萨满教

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因通古斯语称巫师为“萨满”而得名。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具有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特点。各族间虽无共同经典、神名(近亲部落除外)和统一组织,但彼此有大致相同的几个基本特征。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 一般认为人有三个性能不同的灵魂; 认为宇宙有上、中、下三界,上界为天,神灵所居,中界为人间,人类所居,下界为阴间,鬼魔和祖先神所居; 认为宇宙万物、人世祸福皆由神鬼主宰,神灵赐福,鬼魔布祸; 氏族萨满神为保护族人,特在氏族内选派自己的代理人和化身一萨满,并赋予特殊品格以通神,为本族消灾求福。有全氏族参加的宗教节日和宗教仪式。随着原始公社的逐渐瓦解,不断增加与阶级分化相适应的新内容。主要流行于亚洲和欧洲的极北部。中国的满(17世纪以前)、蒙古(13世纪以前)、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7世纪前)均曾普遍信仰。

☚ (四)其他宗教   黑博、白博 ☛
萨满教

216 萨满教

流行于亚洲、欧洲及北部地区的一种原始宗教。曾在我国满、蒙、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的原始社会后期普遍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东北地区的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族中仍以为主要宗教。“萨满”一词,源自满一通古斯语的Saman,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指萨满教的巫师。该教具有氏族部落宗教的明显特征。各氏族间尽管没有共同的经典、神名和统一组织,但彼此所奉的萨满教却大同小异。如信仰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认为人有三个性能不同的灵魂,赫哲族认为人有“生命魂”、“思想魂”、“转生魂”。宇宙有三界,上界为天上,神灵所居,中界即人间,人类所居,下界为阴间,鬼魔和祖先神所居,上界下界均又分为若干层,等级森严,宇宙万物、人事吉凶皆由神鬼决定,神灵赐福,鬼怪降灾。氏族萨满神为保护族人,特在族内选派代理人和化身——萨满,并赋予特殊品质,以通神灵,消灾祈福。并有全氏族参加的宗教节日和仪式。

☚ 中国其他宗教   东巴教 ☛
萨满教

萨满教

宗教流派。属于晚期原始宗教之一,因满——通古斯语族各部落的巫师称“萨满”而得名。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世界有上、中、下三界,而人居中界;祸福由鬼神主宰,希望得到保佑死后升入上界。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狩猎民族较为信仰该教,直至建国前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仍信仰萨满教。

☚ 摩尼教   东巴教 ☛

萨满教

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因满—通古斯语族各部落的巫师称为“萨满”而得名。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认为宇宙有上、中、下三界,天上为上界,诸神所居;地上为中界,人类所居;阴间为下界,鬼魔所居。宣称宇宙万物、人世祸福皆由鬼神主宰;神灵赐福,鬼魔布祸。萨满作为氏族萨满神的代理人和化身,具有特殊品格,能为本族消灾求福,有全氏族参加的宗教节日和宗教仪式。现主要流行于亚洲和欧洲的极北部。

萨满教

萨满教

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因满——通古斯语族各部落的巫师称为“萨满”,故得名。萨满教主要流行于亚洲和欧洲的极北部。美洲的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的宗教与萨满教相似。今也广义指近存的世界各地原始社会土著民族、部落信仰的原始宗教。我国的满(17世纪前)、蒙 (13世纪前)、维吾尔、哈萨克、柯

☚ 救世军   尔克孜等族 ☛
萨满教

萨满教

是崇奉多神的原始宗教。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以及彝、景颇、裕固、藏、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都曾信仰过萨满教。此外,西伯利亚、中亚、西亚、欧洲北部、南亚、北美、南美和非洲的许多民族中,也曾存在类似萨满教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分布之广,存在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是任何人为宗教所不能比拟的。“萨满”,并非宗教名称,而是对负一种特殊职责者的称呼,她们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后,人们才赋予其特殊使命,以寄托某种希望和意愿,使其发展成一种宗教的代表者。人们逐渐把这负特殊职责者——萨满的名称代之以宗教名称——萨满教。萨满,在历史上有多种写法,如“沙曼”、“萨玛”、“沙玛”、“撒麻”、“撒瞒”、“珊蛮”等。在中国史书上最早见于南宋徐梦莘所撰《三朝北盟会编》一书中,称“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变通如神,粘罕之下皆莫能及。”金元以后,关于萨满的记载渐趋频繁。关于萨满之意,有一定的争论,但多数人认为,是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知道”、“明白”、“晓彻”之意。
萨满教的思想核心是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认为凡是世上存在物均有其自己的主宰——神灵,如天有天神,地有地祇,动物有动物神,植物有植物神,等等。认为宇宙有上、中、下三界之分,上界由神灵所居,中界为人类所居,下界由妖魔鬼怪所居。而萨满是沟通神界和人间的使者,是所有神灵和与妖魔鬼怪沟通的代言人和中介人。萨满不仅为人类祈福消灾,还要占卜吉凶、跳神预卜。萨满教神灵繁多。从历史上看,萨满教神灵崇拜是从自然崇拜开始的,从自然崇拜到图腾崇拜,又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形成为完整的神灵体系。在这些崇拜形式中,主要有天、地、日、月、星辰、水、火、雷电、虎、狼、狮、狐狸、鹰、柳树等数百种物种的崇拜和祭祀。萨满教到佛教、伊斯兰教等人为宗教兴起和广泛传播后,走到其衰亡边缘。

☚ 萨满   维吾尔族萨满教 ☛

萨满教

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的比较成型的原始宗教。曾流行于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满、鄂温克、鄂伦春、赫哲、锡伯、蒙古、达斡尔、土、裕固、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及西伯利亚地区的雅库特人中。亦有人将北美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乃至东南亚、大洋洲等地土著人的原始宗教,归之为萨满教类型。随着历史的变迁,萨满教在我国蒙古、土、裕固和维吾尔、哈萨克和柯尔克孜等民族中,已被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所替代,仅在民间保留其残迹;在达斡尔、满、鄂温克、鄂伦春、赫哲、锡伯族及蒙古族个别地区,一直流传了下来。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一体的多神教。我国保留萨满教的诸民族供奉的神有数十种乃至近百种之多。以自然物、自然力和动植物为崇拜对象的神有天神、地神、山神、水神、火神、风神、雷神、虎神、熊神、蛇神、龟神、灰鼠神、鼬鼠神等多种。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众多人物神,各有其原由的神话传说。所有神均有平等地位,各司其职,互不统属。在氏族制度全盛时期人们供奉的神原为集体的神,如游猎鄂温克人总称为“玛鲁”的集体神,早期达斡尔人供奉的包括24个神体的“博古尔”神等。每个神都有各自的偶体或偶像,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实物、石偶、木偶和画像。“萨满”,系满洲—通古斯语族的满族、鄂温克等族对其巫师的称呼,萨满教由此而名。突厥语族的人们称其巫师为“喀木”、“巴克西”或“奥云”,蒙古人称其男巫师为“博”、女巫师为“奥德根”;达斡尔人则将其男女巫师统称为“雅德根”。起初充任萨满者多为女性,进入父系社会后男性开始充任萨满并日渐普遍。萨满非世袭,上一代萨满死去若干年后,被其神灵选定为后继者拜一老萨满为师进行训练,举行领神仪式后即可成为正式萨满,以氏族的祖先神为其神灵,故又称为氏族萨满。随着氏族组织开始解体,出现非血缘的一般萨满,民间描述为外来萨满或流浪萨满。通过“奥米南”或敖包祭典,为族众祈求生产丰收,无灾无难,为病人祭神驱鬼,是萨满的主要职责。每个萨满必备神帽、神衣、神鼓、神杖和神刀等器具。在科学文化极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萨满被视为智者,备受尊崇。萨满的祷词、祝赞词、萨满歌曲和舞蹈,与早期哲学思想的萌芽和民间文学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