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萧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萧衍464—549

即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公元502—549年在位。字叔(淑)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生于秣陵同夏里(今江苏南京东南)。南朝齐时,历任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参军、给事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辅国将军、雍州刺史等职,镇守襄阳。齐末,宗室间为争夺权力,互相残杀。永元三年(501年),他乘机起兵,极力扩展私人武装力量,击灭东昏侯萧宝卷,拥萧宝融为帝(齐和帝)。一年间,从尚书左仆射迁中书监、大司马、相国、梁公、梁王,专断朝政。次年废和帝自立,国号梁,年号天监。在位四十八年,有“勤劳”“节俭”之虚名,实际上为人残暴、伪善,着力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的利益,既任用寒士典掌机要,又改修《百家谱》,重用士族,并提高宗室诸王之实权。他纵容贵族官吏胡作非为,贪污纳贿,“收缚无罪,逼迫善人”;又以严刑苛法镇压民众,使梁朝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为缓和社会矛盾,遂提倡儒学与佛教以加强统治。他大修寺塔,仅建康一地就有寺院五百余所,僧尼十余万人。曾三次舍身同泰寺,群臣以四亿钱赎回。中大同二年(547年)接受东魏大将侯景投降,次年景叛乱,攻破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被软禁饿死。其人博学多通,爱好文学,工于书法,精于乐律。齐时曾以文学得竟陵王萧子良之赏识,为“竟陵八友”之一。生前曾招纳文士,辩论儒佛要髓,议定“五礼”,合著《通史》。原有集,已佚。今存明人辑《梁武帝御制集》。

萧衍

萧衍同志事略 中央档案馆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第117页

萧衍

萧衍

见“音乐”类。

☚ 丘迟   柳恽 ☛

萧衍

萧衍

见“音乐”类。

☚ 毛惠远   张僧繇 ☛

萧衍

萧衍464-549

即梁武帝。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为南齐高帝萧道成之族弟。曾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乘南齐皇室内乱之机,于中兴元年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杀东昏侯宝卷、和帝宝融,自立为帝。大力提倡崇佛,广建寺院。太清三年,因侯景作乱,城破困饿而死。长于文学,善诗赋,据《梁书·武帝本纪》载: “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厥等并游焉,号曰八友。”精通音律,曾创制名为“通”的准音器四具,又曾制长短不同的笛十二支,以应十二律。又善书法,好草书,唐张怀瓘评其草书“状貌虽古,但乏于筋骨,无奇姿异态”。著有《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与陶隐居论书》、《古今书人优劣评》等文。原有集,早佚,今存《梁武帝御制集》为明人辑本。

☚ 徐月华   苏祗婆 ☛
萧衍

萧衍

萧衍(464—549) 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 人。齐时,曾为 “竟陵八友” 之一。中兴二年 (502年)夺取帝位,建立梁朝,为梁武帝。曾改定《百家谱》,重用士族。招纳文士,辩论儒、佛义蕴。溺信佛道,整理经籍,多次舍身同泰寺,皆以群臣奉赎归。侯景叛乱,被拘饥病而卒。其著述甚多,已散佚,今存明人辑《梁武帝集》。

☚ 过白岸亭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 ☛
萧衍

萧衍464—549

即梁武帝。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在齐曾入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为文学,与沈约、谢朓、范雲、任昉等号称“竟陵八友”。累迁雍州刺史。齐和帝即帝位于江陵,以萧衍为尚书左仆射。和帝中兴二年(502),封梁王,代齐,建立梁朝,时年三十八。在位四十八年,政治上未能扭转南齐以来政权日益腐败的趋势,而在文化上提倡儒学,大兴佛教,重视文士,弘扬文学,诗歌创作一时有繁荣之势。太清二年(548),侯景叛乱。太清三年,台城陷落,遭软禁,终至老病饥饿而死,年八十六。平生笃好读书著述,“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戊夜”(《梁书》本纪)。所著除经史著作二百馀卷外,“凡诸文集,又百二十卷”(同上)。其诗以乐府为长,“乐府五言,情虽丽而未甚靡,齐、梁间乐府惟武帝稍为有致。他如‘金风徂清夜,明月悬洞房’,乃齐、梁佳句。乐府七言,《河中之水歌》语虽妖艳而调犹浑成;《东飞伯劳歌》则词益艳而声益漓矣。杂言《江南弄》七首,声调与休文(沈约)相类,然多生字奇字”(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九)。有《梁武帝集》。《梁书》卷一至三、《南史》卷六有传。

☚ 丘迟   谢朓 ☛

萧衍464—549

即梁武帝。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南朝梁文学家,“竟陵八友”之一。齐末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乘齐内乱,迅速扩充势力,一年内升至相国,封梁王。中兴二年夺取帝位,梁立梁朝。在位四十八年,重用士族,提倡儒学,大兴佛教。曾三次舍身同泰寺,群臣以四万万钱“赎”回。中大同三年,侯景叛乱,攻破京都,衍被拘禁饿死。原有文集一百二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另著有《周易讲疏》、《毛诗答问》、《孔子正言》等,皆亡佚。
索引:萧衍,叔达,练儿,武帝。

萧衍

萧衍464—549

字叔达,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王朝的建立者,即梁武帝。著有《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等。萧衍在美学上的观点反映在他对书法理论的研究上,他认为在书法中,“纯骨无媚,纯肉无力,”要求“骨”“肉”兼具。他还认为书法美是抑扬,趣舍,连断,浓纤,肥瘦等因素的和谐统一; 书法形象应“常有生气”,“适眼合心”,将书法美与人生命力的表现联系起来他对书法的论述,比前人更为具体和深入。

☚ 任昉   刘勰 ☛

萧衍

萧衍464—549

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的建立者,为梁武帝。在南朝齐时历官宁朔将军、雍州刺史。和帝中兴二年(502)通过禅让代齐即皇帝位,在位48年,经济有所发展,政局比较稳定。晚年因诸皇子争夺继承权,内部矛盾激化,太清二年(548)萧正德勾结侯景叛乱,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萧衍被俘囚于台城,次年饿死。萧衍博学能文,工书法,通音乐,为齐梁时文学家。年轻时代曾和沈约、谢脁、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著名文人同在竟陵王萧子良门下,号为“竟陵八友”。在位期间又重用文士,提倡文学创作,对当时文学创作的繁荣有重要影响。其十分重视乐府民歌,曾有不少拟作,其中不乏佳作,如《子夜四时歌》、《河中之水歌》、《东飞伯劳歌》等,清新活泼,可以称得上是帝王贵族中出色的作品。萧衍的一些诏令书敕也写得极有文采,得到后人的称誉。据《梁书·武帝纪》记载,萧衍著作甚多。《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梁武帝集》26卷(梁32卷)、《梁武帝诗赋集》20卷、《梁武帝杂文集》9卷,均散佚。明人辑有《梁武帝集》,从作品数量看依然超过同时的许多文人。

☚ 梁   王揖 ☛
萧衍

萧衍464—549

即梁武帝。南朝重要辞赋家、诗人。《梁书》、《南史》有传。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生而有奇异,两骻骈骨,顶上隆起。及长,博学多通,有文武才略,为时流名辈所推许。初任齐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参军。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萧衍与沈约、王融、谢朓、任昉、陆倕、范云、萧琛等并游邸中,号称“竟陵八友”。以参军起家,代齐立梁,登皇位。晚年嗜释典,深通佛学。梁代立佛寺特多,他曾三次出家入同泰寺。每于寺中讲经,听者常有万余人。又善草隶,好骑射。尝冬夜执笔,手被冻裂。生活俭朴,日止一食,惟豆羹粝食,身布衣木棉。一冠三年,一被二年始换。太清三年(549)侯景为乱,被围台城,忧愤成疾而饿死。萧衍是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在位重视奖拔文士,曾下诏:“不通一经,不得解褐;若有才同甘、颜,勿限年次。”这时梁代文学的繁荣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辞赋创作的重视,远过于汉武魏文。他不仅能“千赋百诗”,有《诗赋集》20卷,又编有《历代赋》(《南史·周兴嗣传》)。萧衍在思想上信佛,也崇儒。今存辞赋4篇,《孝思赋》、《净业赋》完整,语言质朴,直抒其情志 ,其序文尤长,殆同自传。《赋体》为残篇,《围棋赋》较完整。撰有《通史》600卷,《金海》30卷,《周易讲疏》、《毛诗》、《尚书大义》、《孔子正言》、《孝经讲疏》等200余卷。原有集,本传载序铭诸文120卷,《隋书·经籍志》载《集》26卷(注云梁32卷)、《诗赋集》20卷、《杂文集》9卷、《别集》目录2卷,多已佚。明张溥辑《梁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萧绎   萧统 ☛
萧衍
主要责任者: 许辉
责任方式: 著
出版者: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 南京
字数: 180 千字
页码: 1-234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K827=391
语种:中
定价:22.00
出版时间:2013-04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
丛书责任者:宋林飞
丛书责任方式:总编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之一,共收录58条词条。
被引频次:3
萧衍

081 萧衍464—549

南朝梁建立者,即梁武帝。字叔达,南兰陵 (今江苏常州西北) 人。502—549年在位。齐末为雍州刺史,镇襄阳。乘齐内乱于500年起兵,围建康(今江苏南京),杀南齐主萧宝卷。502年代齐自立,国号梁,年号天监。在位时,改定“百家谱”,重用士族;笃信佛教,三次舍身同泰寺,并大修寺院;残酷剥削人民,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爆发多次农民起义。548年,建康为侯景攻破。次年病饿而死。他长于文学,原有集,已佚,今传明人辑本《梁武帝御制集》。

☚ 萧道成   陈霸先 ☛

萧衍464—549

即梁武帝(502—549)。南朝梁的开创者,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齐高帝族弟,曾为雍州刺史,镇襄阳。乘齐内乱,起兵夺得帝位。重用士族,大肆搜括,镇压农民起义。推崇佛教,曾三次舍身佛寺。中大同二年(547年),接受东魏将侯景归降。次年冬侯景作乱,都城被攻破,他饥病而死。擅长文学,精音律。参见“文学”中的“梁武帝”。


萧衍464—549

即梁武帝,502—549年在位。他博学多通,雅好词赋。齐时曾以文学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为“竟陵八友”之一。今存诗90余首,其中乐府50余首,多为淫词艳语或宣扬佛理之作。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参见“历史”中的“萧衍”。

萧衍464~549xiao yan

Emperor Wu of Liang and man of letters of Liang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Works: Treading Copper Hoof,Pleasure On the Clouds,Song of Water in the River,etc.

萧衍464—549

即梁武帝。南朝梁建立者。公元502—549年在位。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曾为齐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他设谱局,改定“百家谱”, 重用士族。宗室诸王为藩镇, 倚势横行不法,对百姓则用法极严。他提倡佛教和儒学,大建寺院。中大同二年(公元547年),接受东魏大将侯景归降。次年冬,景引兵渡江,不久攻破都城,他饥病而死。他长于文学、乐律,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名“通”,制长短不同的笛十二支以应十二律。并善书法。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

萧衍464—549

即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502—549年在位。又名练儿,字叔达。南兰陵(江苏常州)人。原籍兰陵郡兰陵(山东枣庄峄城镇东),东晋初其祖先侨居南兰陵。齐武帝族弟。利用南齐皇室内乱之机扩张权势,官至尚书左仆射、都督征讨诸军事,执掌朝权。中兴二年(502)杀齐和帝萧宝融自立,国号梁,年号天监,都建康(江苏南京)。长于文学,精音律、经学及典章制度。好学,至老手不释卷。勤于处理公文,常四更而起。起用寒人典掌机要,搜罗士族为官,力图使寒人地主及士族地主都有做官剋剥人民的机会,以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大量征发民伕修建浮山堰,想借此阻止北魏军队南下。不久,该堰为洪水冲塌,沿淮河居民十余万人全被洪流淹死。优容皇族及官僚,贪污犯法,概不治罪,致使他们在建康城内公开杀人越货。严刑峻法对待人民,每年被判二年徒刑者高达五千人。信佛佞佛,宣布佛教为国教,三次舍身同泰寺为奴,借以提倡佛教,麻醉人民。剥削苛重,民不堪命,逃亡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人人厌苦,家家思乱”,农民起义不断爆发。腐朽统治导致侯景之乱。太清三年(549)为侯景软禁,老病饿死。今存明人辑本《梁武帝御制集》。(参考图2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