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萧楚女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萧楚女1893—1927湖北汉阳人 萧楚女1896—1927著名的中国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原名树烈,学名楚汝,字秋。湖北汉阳人。1918年到武昌中华大学旁听,结识恽代英。不久,参加“利群书社”和“共存社”,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到襄阳湖北省第二师范学校任教,以教师身份宣传马列主义,团结学生,组织荆门、当阳、远安、南漳、钟祥五县边界乡俗改良会。1921年回武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湖北、安徽、四川任教并兼任报馆编辑。1924年秋受党委派为中共四川特派员兼重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领导工作。在此期间,与杨闇公并肩战斗,领导青年成立“四川平民学社”、出版《爝光》,领导广大群众进行了反帝的“德阳丸”案件的斗争和“重庆国民会议促成会”运动。1925年至上海,协助恽代英领导团中央的工作,主编《中国青年》。并在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积极参与领导“五卅”运动,并发表文章多篇,批判戴季陶主义和国家主义派。1926年到广州参加经共产党协助改组的国民党中宣部工作,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随后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后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1927年4月25日,在广州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萧楚女
萧楚女
萧楚女 湖北汉阳人。原名树烈,学名楚汝,字秋,笔名抽玉。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旋就读于武昌新民实业学校。新文化运动期间,创办《崇德报》,宣传新思想,反对封建文化。1920年参加恽代英创立的利群书社。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去四川,任《新蜀报》主笔,并从事教育工作。1924年任中共中央四川特派员,领导四川地区革命斗争。1925年5月到上海,与恽代英共同主编《中国青年》。八月去河南筹备出版《中州评论》。在这段期间,与戴季陶主义及国家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同年底赴广州,在毛泽东主持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工作,参加《政治周报》的编辑,并担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1926年底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与恽代英、张秋人同被誉为“广州三杰”。1927年在广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萧楚女 萧楚女1893—1927Xiao Chunu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活动家和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原名树烈,学名楚汝,字秋。湖北汉阳人。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9年在武汉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加入恽代英等组织的利群书社,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四川任教,主编《新蜀报》。1924年秋任中共中央四川特派员,领导青年团的工作和四川的革命斗争。同年10月,与杨闇公等创建四川平民学社。1925年在上海与恽代英共同主编《中国青年》。同年8月到河南参加中共豫陕区工作,主编《中州评论》。不久返回上海,著文批判反动的戴季陶主义与国家主义派。1926年1月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二大”。会后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工作,协助代理部长毛泽东主办《政治周报》。5月至9月,任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专任教员。年底,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被聘为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政治顾问。1927年4月,在广州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被捕,壮烈牺牲。 ☚ 恽代英 第二次直奉战争 ☛ 萧楚女1893—1927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湖北汉阳人。1919年在武汉参加五四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和恽代英发起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并在农民运动讲习所任专职教员。1927年在广州“四一五”政变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萧楚女1893—1927原名树烈,学名楚汝,字秘,曾用丑女、抽玉、丑侣、初遇等笔名。湖北黄陂人,生于汉阳。少年当学徒。1911年参加新军及武昌起义。1914年参加创办《崇德报》。1920年后,先后加入利群书社和共存社。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新蜀报》主笔。1924年任中共中央四川特派员。1925年5月调上海参加编辑《中国青年》。1926年1月参加国民党“二大”后,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干事,参加编辑《政治周报》。还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专任教员,参加编辑《农民问题丛刑》。这年9月在黄埔军校政治部任政治教官。12月被聘为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政治顾问。1927年4月18日在医院被广东反革命叛军活活打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