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萧子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萧子良460—494南朝齐文学家。字云英,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齐武帝次子。仕宋为邵陵王友。入齐初任会稽太守,封闻喜公。武帝时封竟陵郡王,累官至太傅,笃信佛教,常集名僧讲佛法,曾非难范缜“神灭论”。极好文学,延揽文士,其中以王融、谢眺、任昉、沈约、陆倕、范云、萧琛、萧衍等八人最著,号称“竟陵八友”。曾集众依《皇览》体例,编《四部要略》一千卷。著有《净住子》二十卷、《义记》二十卷,与内外文笔四十卷,皆佚。明人辑有《竟陵王集》。 萧子良/眼铭/耳铭 ☚ 口箴 萧子良 ☛ 萧子良 萧子良萧子良(460~494),字云英,晋陵武进(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南朝齐升明三年(479),出任会稽太守,封闻喜公。齐高帝时,任丹阳尹。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官至太傅。笃信佛教。常招致名僧,讲论佛法。又爱好文学,一时文人多集于门下,著名的有“竟陵八友”。有集,已佚。明人辑有《竟陵王集》。 ☚ 萧子良 眼铭 ☛ 萧子良 萧子良460—495南朝齐文学家。字云英,晋陵武进(今江苏常州西北)人。齐武帝次子。封竟陵郡王, 官至太傅。笃信佛教,曾广集僧众,非难范缜“神灭”之说。又好文学,延览名士,王融、谢脁、任昉、沈约、陆倕、范云、萧琛、萧衍八人声誉最高,时称“竟陵八友”。著有《四部要略》一千卷、《净住子》二十卷、《义记》二十卷、文集四十卷,皆佚。今存诗五首,文赋书启等二十余篇。明人辑有《南齐竟陵王集》。 ☚ 陶弘景 任昉 ☛ 冥验记/吴唐射鹿 ☚ 陈琬 冥验记 ☛ 萧子良 萧子良460—494南朝齐武帝次子。字雲英。封竟陵王。祖籍东海兰陵(今属山东),东晋时过江,居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宋顺帝昇明(477—479)间,曾为宋邵陵王刘友属官。昇明三年(479)为辅国将军会稽太守。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封闻喜县公。为征虏将军、丹阳尹。武帝即位,为南徐州刺史,齐武帝永明元年(483),为南兖州刺史。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永明五年,正位为司徒。移居鸡笼山邸,集学士抄五经百家,依《皇览》例为《四部要略》一千卷。当时游其门者如沈约、谢脁、王融、萧琛、萧衍、范雲、任昉、陆倕,号为“竟陵八友”。又招致名僧,讲说佛法。永明十一年(493),齐武帝疾病,诏子良以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王融欲立子良为帝,西昌侯萧鸾闻之,急驰入宫,而萧衍已附鸾,融谋遂败。鸾立太孙昭业,是为鬱林王,寻杀之,卒夺帝位。鬱林王既立,王融下狱死,子良亦于明年卒。萧子良有集四十卷,今佚。又有《净住子》二十卷;《义记》二十卷,见《隋书·经籍志》,今佚。《南齐书》本传谓子良文笔“虽无文采,多是劝戒”。今观其诗、赋、书札,尚不得谓全无文采。疑他文未能称是。存文二十馀篇,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诗六首,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主要事迹见《南齐书》、《南史》本传。 ☚ 刘绘 苏小小 ☛ 萧子良460—494字云英。晋陵武进(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南朝齐文学家。齐武帝次子,仕宋为邵陵王友,升明三年任会稽太守,封闻喜公。齐高帝时任丹阳尹。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历任南徐州刺史、护军将军、司徒等职,官至太傅。爱好文学,招纳名士王融、谢朓、任昉、沈约、陆倕、范云、萧琛、萧衍等集于其门下,时称“竟陵八友”。卒谥文宣。著有《净住子》二十卷、《义记》二十卷等,已散佚。明人辑有《南宋竟陵王集》。又集学士,依《皇览》体例,编成《四部要略》千卷,已佚。 萧子良 萧子良460—494齐武帝第二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幼聪敏。仕宋为会稽太守,都督五郡。封闻喜公。入齐为征虏将军、丹阳尹。齐武帝即位,封竟陵王。为使持节,都督徐、袞二州诸军事。徙为侍中,官至司徒,太傅。 ☚ 顾欢 萧子隆 ☛ 萧子良 萧子良460—494南朝齐辞赋家。《南齐书》、《南史》有传。字云英。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齐武帝第二子,封竟陵王。仕宋为会稽太守。齐高帝时为丹阳尹,开私仓振济贫人。齐武帝即位任南徐州刺史、护军将军,兼司徒。礼才好士,天下才学之士皆游集焉。尝集学士抄《五经》百家,分《四部要略》千卷;又招名僧,讲论佛法。官至太傅,53岁病卒。今存《梧桐赋》1篇,已残。原有集,《隋书·经籍志》载目4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萧竟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萧子云 萧子范 ☛ 萧子良 萧子良460—494南朝齐宗室。字云英,齐武帝次子,母为裴皇后。初仕为宋郡陵王左军行参军。昇明三年 (479),为使持节、都督五郡、辅国将军、会稽太守。封闻喜公。宋时凡事皆督责郡县,公役烦扰。齐高帝即位,子良请求革除这一弊政。子良还爱好古文物,他发现虞翻的旧床,就搬到家里,又在西邸起古斋,集中了许多古人的器物。建元二年(480),为丹阳尹,开私仓赈济贫民。齐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又兼司徒,进号车骑将军。他礼贤下士,倾心宾客,天下才士皆慕名而来。永明五年 (487),正位司徒,侍中如故。集学士抄《五经》百家,为 《皇览》例为《四部要略》千卷。又诏致名僧,讲论佛法,道俗之盛,居江东之冠。子良特别信奉佛教,多次在邸园进行斋戒,大集朝臣众僧,至赋食行水,或躬亲其事,世人以为颇失宰相之体。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所以终致盛名。永明十年 (492)领尚书令、扬州刺史,本官如故。不久解尚书令,加中书监。齐武帝病重,诏子良入殿侍医药。有天武帝昏迷不醒,内外惶恐,百官都已变服,疑立子良。一会儿武帝苏醒,遗诏太孙昭业为嗣,命子良辅政。但他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辅政。萧鸾废太孙而自立,进位子良太傅。隆昌元年 (494),病故。 ☚ 萧嶷 萧遥光 ☛ 萧子良 萧子良460—494南朝·齐书法家。字云英,兰陵(今枣庄)人。齐武帝次子。封竟陵王。累官至中书监、太傅、领扬州刺史。谥文宣,善行书。唐窦臮《述书赋》云:“能知未善,心远跡迩。家风若遗,古则翻鄙。虽有力而无体,将从真而自美。”著《古今篆隶文体》。有《萧子良集》。《南齐书》、《南史》皆有传。 ☚ 萧九成 黄易 ☛ 萧子良460~494Xiao Ziliangman of letters of Qi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also called King of Jingling. Works: A Collection of King of Jingling,etc. 萧子良460—494南朝齐皇族。字子良。南兰陵(江苏常州)人。齐武帝子。初封闻喜县公,后封竟陵王。历任会稽太守、丹阳尹、南徐州刺史、南兖州刺史、扬州刺史、司徒、尚书令、中书监等,富有统治经验。在鸡笼山开西邸,召集文学之士,编《四部要略》千卷。信佛佞佛。因受郁林王猜忌,忧惧而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