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萧何月下追韩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萧何月下追韩信

 【双调·新水令】 恨天涯流落客孤寒,叹英雄半世虚幻。坐下马空踏遍山水雄,背上剑枉射得斗牛寒! 恨塞于天地之间。云遮断玉砌雕栏,按不住浩然气透霄汉!
 【驻马听】 回首青山,拍拍离愁满战鞍;举头新雁,呀呀哀怨伴天寒。止望学龙投大海驾天关,刬地似军骑羸马连云栈。且相逢,觑英雄如匹似闲,堪恨无端四海苍生眼!
 【沉醉东风】 干功名千难万难,求身仕两次三番。前番离了楚国,今次又别炎汉,不觉的皓首苍颜。就月朗回头把剑看,忽然伤感蓦上心来,百忙里揾不干我英雄泪眼!

 《萧何月下追韩信》 描写了韩信乞食、求仕、拜将、立功的故事。其中第二折最为著名,经各剧种改编演出,迄今活跃在戏曲舞台。明代沈采的 《千金记》 曾直接采用这套曲词。
 韩信是秦汉之际的杰出将帅。他出身微贱,少有大志,曾乞食漂母、受胯下之辱。后来登台拜将,兴汉灭楚。刘邦称他为 “人杰”,又说: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 《史记·高祖本纪》) 唐代刘禹锡赞许他是 “将略兵机命世雄”。但是这样的英才也曾埋没流离,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最初他曾报效项梁、项羽,不得重用; 转而投奔刘邦,刘邦也同样轻慢,置于闲散,虽经滕公、萧何再三举荐,只让他做治粟都尉。韩信怀才不遇,鸿图难展,只得愤然离去。这一套曲词写的正是韩信出走后痛感英雄失路、壮志难酬的愤懑与凄凉。
 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原是自古以来志士才人感受最深的痛苦之一。韩信的遭遇也引起了千百年来人们的感慨与同情。这一套曲词抒发了韩信此时此地的复杂心境,写得慷慨悲凉; 而孤寂落魄之中又不失壮怀激烈的英雄本色。他感叹天涯流落,半生虚幻,“坐下马空踏遍山水雄,背上剑枉射得斗牛寒! 恨塞于天地之间……”,充分表达出入物的愤懑之情。【驻马听】 一曲的 “回首青山,拍拍离愁满战鞍; 举头新雁,呀呀哀怨伴天寒”,寓情于景,景随情活,表现出人物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咏物言志,也增添了剧中的感情色彩,为下一曲做好铺垫。【沉醉东风】一曲,则是把人物感情推上了峰巅。从“干功名千难万难,求身仕两次三番。前番离了楚国,今次又别炎汉”,回首前尘,深感光阴虚掷,时不我待,不由得发出“不觉的皓首苍颜” 的喟叹。“英雄有泪不轻弹”,际遇却逼得他“百忙里揾不干我英雄泪眼”! 这热泪迸发出人物摧肝撕肺、黯然魂销的情感。这一套曲词既悲且壮,成为全剧情绪的高潮,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作为剧作,这一套曲词有着载歌载舞、本色当行的特点,在大段抒情唱中具有强烈的舞台表现力,丰富的表演层次,可以生发出繁复优美的舞蹈身段,气势充沛,音韵铿锵,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这套曲词数百年间深受激赏,是因为它准确地表现了韩信作为一代人杰久不得志的苦闷心境,同时也呼出了千百年中有志之士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之气与寂寞悲凉之情,引起了人们的赞叹与共鸣。

萧何月下追韩信

为国操劳;连夜赶;爱才

萧何月下追韩信

比喻爱惜、笼络即将流失的人才。秦朝末年,韩信起初没有被刘邦看重,在起义军中担任一个低微的治粟都尉,惟独萧何知道他有突出的才能。起义军到达南郑时,韩信认为自己不会得到重用,于是与其他一些将领一块逃跑了。萧何得知后急忙跨马趁着月色将其追回。后来,萧何推荐韩信做了大将,韩信为西汉的建立起了不小的作用。(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

楚汉战争中,丞相萧何向汉王刘邦力荐韩信为上将军的故事。韩信 (?—前196),淮阴 (江苏清江) 人。秦末农民战争中,参加反秦队伍。初属项梁,继属项羽,都没有得到重用。刘邦入蜀为汉王后,他归附汉军,仍没有得到重用。某日,他和十三位汉兵官卒为楚官连敖的事坐法当斩。十三人都已被斩,轮到韩信。他昂首挺胸,毫无惧色。正巧滕公夏侯婴从旁经过,听到韩信高呼: “上不欲就天下乎? 而斩壮士” ( 《汉书·韩彭英盧吴传》)。夏侯婴为其言所动,看他一幅英雄气概,遂赦免了他。在夏侯婴的举荐下,韩信被任命为治粟都尉。楚汉相争,丞相萧何被命负责后方转输粮草士兵。因此,韩信和萧何相识,得到萧何的赏识。汉军兵至南郑时,许多将领见楚军兵强势盛,恐惧而逃。韩信估计这时萧何肯定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举荐他,仍不能被汉王重视,于是也趁夜逃走。萧何听说韩信也逃跑了,心中大惊,来不及留言,忙亲自去追赶他。有人不明真相以为萧丞相也逃走了,禀告了刘邦。刘邦听罢大怒,为自己失去左膀右臂而痛惜。不料,一两天后,萧何回来拜见汉王。刘邦见到萧何,心中喜怒交加,忙问: 你不是逃跑了吗? 怎么又回来了? 萧何答道: “臣非敢亡,追亡者耳” (同上)。刘邦又问: “所追者谁也?” (同上) 萧何说: “韩信” (同上)。刘邦听罢骂道: “诸将亡者已数十,公无所追,追信,诈也。”(同上) 萧何却镇定自若地答道: “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愿王策安决” (同上)。刘邦说我当然希望东进,怎么能永远居此小地呢?萧何听罢又说既然如此,你能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 你不能重用他,他最终还是要逃掉的。于是,刘邦决定拜韩信为将军。萧何却说即使拜他为将,仍然留不住他。刘邦无奈,只好按照萧何的意思拜韩信为大将。为了改变自己平常拜大将如召小孩的傲慢无礼的习惯,刘邦还采纳萧何的建议设坛具礼,择嘉日斋戒,为韩信拜大将举行隆重的仪式。从此,韩信成为刘邦麾下一员猛将,他率领士卒攻城略地,决胜千里,为刘邦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史称“萧何月下追韩信”。

☚ 指鹿为马   王氏五侯 ☛
0000502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3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