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萧三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萧三1896—1983湖南湘乡人 萧三1896—1983著名诗人。湖南湘乡人。早年曾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建“新民学会”并为《湘江评论》撰稿。1920年与赵世炎等赴法勤工俭学。在法期间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4年回国,曾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部长和代理书记等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去苏联,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任教,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30年以中国左翼作家常驻代表名义,出席国际革命作家会议并主编《世界革命文学》中文版。1934年出席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会议并代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大会上发言。经中国共产党批准参加过苏联共产党,并担任过两届苏联作家协会党委委员。在苏期间,与鲁迅保持密切联系,著有毛泽东、朱德传略和大量诗歌、散文等作品,被译为俄、英、德、法等国文字。1939年春回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编译部主任,陕甘宁边区和延安文协常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委委员,并主编《大众文艺》、《中国导报》和《新诗歌》等刊物。建国后,历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顾问,作协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和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并任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事务局局长,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常务理事。他坚持文艺的革命性、战斗性和群众性的统一,曾著《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主编《革命烈士诗抄》,并出版了大量诗集,主要有:《和平之歌》、《友谊之路》、《萧三诗集》和俄文诗集《湘笛集》、《我们的命运是这样的》、《埃弥·萧诗集》、《萧三诗选》等。 萧三
萧三
萧三 萧三1896—1983诗人。原名子暲。湖南湘乡人。1919年参加过北京五四运动,后回长沙,在《湘江评论》上发表作品,开始文学活动。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接触马克思主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陈乔年合译过《国际歌》。1924年回国从事革命和文学活动。1930年在莫斯科东方学院任教并以“左联”代表身份出席在哈尔科夫举行的国际革命作家会议,编过《国际文学》的中文版,出版了《萧三的诗》。1934年出席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1939年回国,任鲁迅艺术学院翻译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主编《革命烈士诗钞》。主要诗集有《湘笛集》《和平之路》《友谊之路》和《萧三诗选》。有《萧三文集》。 ☚ 郁达夫 徐志摩 ☛ 萧三 萧三1896.10.10—1983.2.4原名萧植蕃,号子璋。曾用名萧克𤏗。笔名有埃弥·萧、萧爱梅、三弟、小山等。湖南湘乡人。幼年时跟父亲学习吟诗作对。14岁至15岁时写过旧体诗《思亲》。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喜爱旧诗和音乐。毕业后做过小学教员。1918年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新民学会。1919年7月在《湘江评论》首次发表白话散文诗《节孝坊》。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底从柏林到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4年夏回国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去苏联,后在莫斯科东方学院任教。1930年作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常驻苏联的代表,出席在苏联哈尔科夫举行的国际革命作家会议。其时主编《世界革命文学》中文版。1934年出席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大会上发言。以后参加苏联作家协会的工作,并与鲁迅保持密切的通讯联系。在苏联期间读列宁《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后,重视文艺的功利作用,将诗歌当作“子弹和刺刀”,写了《命该如此》、《抗日部队进行曲》、《前进曲》、《南京路上》等多首诗歌,讴歌中国革命,宣传左翼文学,反对帝国主义。1939年春回到延安,曾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翻译部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委委员、陕甘宁边区和延安文协主任等职务。1941年发表短诗《我的宣言》,强调诗要写得上口、易读,做到大众化和通俗化,主张新诗要向民歌和古典诗歌学习。在延安时期,曾主编油印《新诗歌》,写有《抗战剧团团歌》、《号召》、《送毛主席飞重庆》等不少诗歌。并由桂林文文出版社出版诗集《礼物》(与人合集,1942年)。抗战胜利后曾任华北文协主任等职务,编辑出版民歌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对外文协常务理事、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及书记处书记等职务。主要作品有:在苏联时期印行的俄文版诗集《湘笛集》、《我们的命运是这样的》、《埃弥·萧诗集》、《萧三诗选》。建国后,出版有诗集《和平之路》(1952年)、 《友谊之路》(1959年)、 《萧三诗选》(1960年)、 《伏枥集》(1963年),传记《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1951年);还编有《革命烈士诗抄》(1959年)、《革命民歌集》(1959年)。他是《国际歌》歌词的中文译者之一,还译有《列宁论文化与艺术》,剧本《马门教授》、《前线》等。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巳被译为俄、保、英、法、德、西、捷、日等多种文字,产生了国际影响。 ☚ 黄宁婴 曹冷泉 ☛ 萧三 萧三现代著名作家、诗人。生于1896年,卒于1983年。原名萧子,湖南湘乡人。萧三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以后,曾经当过三年的小学教员。1918年,加入新民学会。1919年,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了周恩来等组织的少年共产党,即后来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天,萧三来到苏联,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学习。1930年,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担任中文教员。同年,作为“左联”的代表,参加了在哈尔科夫举行的国际革命作家代表大会。1934年,出席苏联第一次代表大会。1939年,回国后来到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化协会、文化俱乐部等处工作,编辑过《大众文艺》、《新诗歌》等文艺刊物,这一时期萧三创作了许多诗歌和散文作品。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萧三来到张家口,担任晋察冀边区文协常委,后又担任华北文协主任。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萧三曾先后担任文化部对外联络局局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对外文学委员会主任等职。萧三一生投身革命事业,笔耕不辍,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 诗集 《萧三诗选》、《和平之路》、《伏枥集》、《友谊之歌》等,传记文学《毛泽东同志的青少时代》、《人物与纪念》等,文艺论著 《高尔基的美学观》,同时还翻译有 《列宁论文学与艺术》、《马门教授》、《新木马记》等等。 ☚ 曹禺 萧军 ☛ 萧三 萧三1896~1983字子璋。湘乡人。1918年参与组织新民学会,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法共,同年转为中共党员,赴莫斯科学习。1924年回国,历任青年团湘区委员会书记、团中央组织部长,代理书记。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组织工作。后留苏10年,历任莫斯科东方大学教师,《国际革命文学》中文版主编。苏联作协党委委员。1939年回国,任鲁迅艺术院翻译部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委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委,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及作协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等职。担任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中国书记。 ☚ 黄耀南 萧山令 ☛ 萧三 萧三1896—1983原名子暲。湘乡市人。湖南省第一师范毕业。加入新民学会,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法共,同年转为中共党员,并到莫斯科学习。1924年回国,历任青年团湖南区委书记、中共湖南区委委员、张家口地委书记、青年团北方区委书记、团中央组织部长并代理书记,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组织工作。1927年赴苏,先后任莫斯科东方学院教师、《国际革命文学》中文版主编、苏联作协党委委员等职,出版有《萧三诗选》、《拥护苏维埃中国》、《湘笛集》、《诗歌》、《几首诗》等诗歌集。1939年回国,任鲁迅艺术学院翻译部主任,主编《大众文艺》、《中国导报》、《新诗歌》等刊物,大力介绍苏联诗歌。建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委、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主要著作还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人物与纪念》、《和平之路》、《友谊之歌》、《伏枥集》、《萧三文集》等。 ☚ 彭述之 龙伯坚 ☛ 萧三 萧三1896—1983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萧子暲,笔名有埃弥、爱梅等。湘乡人。少年时代和毛泽东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长沙湖南省立一师同学。1918年4月,与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是年夏去北京。参加“五四”运动游行后返长沙,以子璋笔名在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上发表杂感和白话新诗。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参加以 “实行社会革命、改造中国与世界” 为宗旨的工学世界社 (后发展为中国青年团旅欧支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去苏联,入莫斯科劳动者大学学习,与陈乔年同译《国际歌》。1924年回国,从事青年工作。1927年再去苏联,1930年在莫斯科东方学院教中文。曾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代表的身份,出席在哈尔科夫举行的国际革命作家代表会议,会后主编国际革命作家联盟机关刊物《国际文学》中文版。在苏联期间,出版了 《湘笛集》、《萧三诗选》等六种俄文诗集。1939年回到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翻译部主任,主编 《大众文艺》、《中国导报》、《新诗歌》,一面从事新诗创作与研究,一面撰写革命领袖人物传记。1946年担任华北文协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历年出版的著作,主要有《萧三诗选》、《萧三文集》、《伏枥集》、《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等。还主编了 《革命烈士诗抄》,翻译了《列宁论文化与艺术》、《马门教授》等书。 ☚ 谭云山 张天翼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