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建东都隋朝加强控制中原及江南地区的一项重要措施。炀帝即位后,亲自到洛阳考察,遂确定在距汉魏故城以西9000米处营建新都。大业元年(605年),命杨素、宇文恺负责营建,每月役使200万民夫,日夜不辍,仅用10个月就建成了这座新都。新都东临瀍水,西接涧河,南望伊阙,北据邙山,洛水横贯其中。由宫城、皇城、东城、含嘉城、圆壁城、外郭城等组成。宫城中央各殿的正门都正对伊阙,形成一条中轴线,气势雄伟。洛阳城内纵横10条大街,103个坊区,另有3个商业市场,即丰都市、大同市、通远市。隋炀帝将旧城居民和全国数万家富商、数千家手工业者迁来居住,加上各级官僚机构和军队,东都人口达百万以上。炀帝又令宇文恺在洛阳建造显仁宫和方圆100多千米的西苑,内有许多亭台楼阁和假山湖泊,集各种珍禽异兽、佳木花草于内。西苑内还有一条龙鳞渠,沿渠立16院,每院住四品夫人一位,以主院事。堂殿楼观,十分华丽。隋朝还在洛阳城内外及黄河沿岸修建了许多粮仓,用以贮存粮食及各种财物。东都建成后,隋炀帝经常居住于此,这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