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营州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营州道渤海都督府向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此为陆路交通道,由渤海五城西行,途经长岭府(今吉林省桦甸县苏密城),出渤海西境,入唐朝营州都护府 (今辽宁朝阳),再由营州取道京师长安,故史称此路为长岭营州道。渤海经常通过此路与幽州都督府等互相聘问和贸易往来。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叛唐陷营州,时粟末靺鞨人北迁,大约即走此路。开元八年(720)以后,契丹、突厥、安禄山相继作乱,营州道数度梗塞,往来受阻,故行人稀少,多转向鸭绿江道至唐。 营州道渤海王城赴唐营州(今辽宁朝阳市)的通道。为渤海5条对外交通干线之一。营州为古代中原王朝经略东北的重镇,唐于此设平卢节度使,兼管渤海等东北诸族。“安史之乱”(755—763)前,渤海与唐联系常通过营州或由此转赴长安(今西安)。其走向大体为:从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出发,经“旧国”(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沿牡丹江上游河谷西南行,越威虎岭后取道长岭府(今吉林省桦甸县城东北8华里之苏密城),再沿辉发河经吉林省之辉南、海龙等县抵新城(今辽宁抚顺市北高尔山山城),再经古盖牟城(故址在抚顺市劳动公园,一说在今沈阳市附近),西南行至安东都护府治(今辽宁辽阳市),复西行渡辽河,经汝罗守捉(在今辽宁北镇县境内,一说在义县东南大凌河西岸)、燕郡城(今义县附近大凌河旁)抵达营州,全程约2000华里。“安史之乱”后,营州被乱军占据,渤海与唐交往改由※“朝贡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