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营养状况实验室检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营养状况实验室检查

营养状况实验室检查

营养状况的实验室检查是利用多种生化测定来估计体内各种营养素含量,为营养状况评定提供依据。检查方法有下列几种:
❶测定血液中营养成分含量;
❷测营养成分经尿排出的速率;
❸测血和尿中营养成分的代谢产物;
❹测与营养成分摄取量有关的血液成分或酶的活性;
❺同位素试验:
❻毛发和指甲中所含营养成分的测定。所取试样应确切反映被检者的膳食史。
蛋白质营养状况
❶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浓度比血清总蛋白浓度更为可靠和灵敏。通常持久的低浓度血清总蛋白质和白蛋白说明蛋白质摄取量不足。血清白蛋白通常占血清蛋白质总浓度的50~65%。正常人,白蛋白/球蛋白之比为1.0以上,蛋白质缺乏时比值下降。
❷血清氨基酸比数;有学者提出用血清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NE/E)比数作为评价蛋白质营养状况。方法是测定100~200μl空腹血液里的游离氨基酸,用下式表示:

正常儿童氨基酸比数通常少于2.0,而Kwashiorkor时,常见超过3.0,但消瘦儿童则极少升高。对成人则价值有限。
❸尿肌酐-身高指数:尿中肌酐排出量主要由瘦体群所确定,当蛋白质缺乏时,消耗瘦体群的量。因此,蛋白质-热量不足的儿童肌酐-身高指数下降(参见人体测量条)。
❹尿羟脯氨酸指数: 羟脯氨酸是胶原代谢产物,

营养不良和蛋白质亏损的儿童排出量减少。取空腹晨尿可避免因膳食中摄取的氨基酸产生假的高羟脯氨酸排出

量。
❺空腹尿中脲-肌酐比数:脲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最终产物,有人建议使用氮-肌酐比数和脲/肌酐比数来评价膳食蛋白质的摄取量。在实验条件下,蛋白质摄取

量增加或减少与其尿脲/肌酐比数的明显改变相平行。
❻运铁蛋白: 测定血清运铁蛋白用来衡量内脏蛋白质储备情况。Kwashiorkar患者血清运铁蛋白浓度明显被抑制。而Marasmus病人有正常的血清运铁蛋白浓度。但

表1 评价蛋白质-热量缺乏时的标准


蛋白质-热量缺乏和铁缺乏可能共存,应进行鉴别。
❼氮平衡: 通过测定摄入氮与排出氮以评价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维持平衡表示摄入氮可满足基本需要。由于氮平衡方法较繁琐,在现场较难进行,因此近年来有人由摄入氮推算氮平衡,方程也较复杂。我国陈学存等在实验中发现,摄入氮与氮平衡相关,他们提出按每千克体重计算,Y(氮平衡)=-47.61±0.33x(摄入氮)。
❽免疫功能: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常伴有免疫功能降低,表现有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数减少及迟发性超敏皮试低下。
脂肪营养状况
❶血脂测定: 长期摄取脂类过多时血脂增高。我国成年人正常血清中含甘油三脂0.28~1.70mmol/L,胆固醇3.5~6.5mmol/L。β-脂蛋白2.19~3.40g/L。也可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为评价的指标。
❷体脂含量测定 (参见人体测量条)。
维生素营养状况
❶维生素A(视黄醇): 可检查暗适应机能及血浆维生素A浓度。暗适应异常是维生素A营养不良晚期才出现的评价指标,但简便易行,便于现场应用。血浆维生素A可用微量荧光测定法评价成年人标准是: <0.35μmol/L (100μg/L)为缺乏; 0.35~0.66μmol/L(100~190μg/L)为不足(即边缘状态); >0.7μmol/L(200μg/L)为合格。儿童1.05μmol/L (<300μg/L)为不合格。血清视黄醇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含量呈显著平行关系,测定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也可用来评价维生素A营养状况。
❷硫胺素: 通常用荧光法或微生物法测定尿中硫胺素的排出量。由于收集24小时尿比较烦琐,常测定空腹尿或查硫胺素含量对肌酐含量的关系,亦可用负荷试验等方法。

表2 尿中硫胺素排出量的评价标准

不同年龄及人群缺乏不足合格
硫胺素(μg)/1g肌酐 1~3岁
4~6岁
7~9岁
10~12岁
13~15岁
成年人
孕妇4~6个月
7~9个月
<120
<85
<70
<60
<50
<27
<23
<21
120~175
85~120
70~180
60~180
50~180
27~65
23~54
21~49
≥176
≥121
≥181
≥181
≥181
≥66
≥55
≥50
成年人 μg/24h
μg/6h
4h负荷试验μg*
<40
<10
<20
40~99
10~24
20~79
>100
>25
>80

*非经口,给予5mg硫胺素的回收量
红细胞转酮醇酶活性(E-TKA)是一种表示硫胺素营养状况是否适宜的功能试验,比用尿中硫胺素排出量评价更为灵敏,可作为亚临床诊断。体内焦磷酸硫胺素(TPP)是由摄入的硫胺素经磷酸化后形成的。机体缺乏硫胺素时,TPP减少,TK变成脱辅基的TK,人为的加入足够量的TPP到红细胞溶血液的试管中,使脱辅基TK进入到有活性的全TK,比较加与不加TPP,E-TKA的变化幅度,可以评价机体硫胺素的营养状况。凡因加TPP而引起酶活性增加,称为TPP效应,以%表示。机体硫胺素缺乏时,可利用的TPP量少,TPP效应%增加,评价标准见表3。

表3 TPP效应%的评价标准

ICNND*的分类
分级
合格
轻度缺乏
缺乏
TPP效应%
0~15
16~20
>20
BrIN等的分类
正常
边缘缺乏
缺乏
0~15
15.1~25
>25

*ICNND美国国防营养联合委员会

❸核黄素: 常用荧光法或微生物法检查尿中核黄素排出量。有用全日尿或克肌酐或负荷试验尿中核黄素的量进行评价。用尿中核黄素排出量作评价时,应注意负氮平衡和饥饿时可能出现异常高的核黄素排出现象及受热应激也会增加其排出量,评价标准见表4。

表4 尿中核黄素排出量的评价标准

不同年龄及人群缺乏不足合格
核黄素(μg)/1g肌酐   
儿童1~3岁
4~6岁
7~9岁
10~15岁
成年人
孕妇 4~6个月
7~9个月
其他标准
<150
<100
<85
<70
<27
<39
<30
150~499
100~299
85~269
70~199
27~79
39~119
30~89
≥500
≥300
≥270
≥200
≥80
≥120
≥90
成年人 μg/24h
μg/6h
负荷试验μg*
<40
<10
<1000
40~119
10~29
1000~1399
≥120
≥30
≥1400

*口服5mg核黄素的回收量
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者提议用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EGR)评价机体核黄素的营养状况。该法有用血量少变异小、稳定、灵敏、准确和能反映核黄素代谢利用情况等优点。核黄素在体内形成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而EGR需要FAD为辅酶。当机体缺乏核黄素时,FAD相应减少,EGR活性降低。在体外把FAD加到含EGR的样品中,则酶活性大为增加。以此测定EGR活性,来评价机体的营养状况常用“活性系数”(AC)值来表示,代表体外试验加入FAD后的促进程度:

正常受试者中,AC值为1.0±0.10时表明很少或没有促进作用; AC>1.2表示核黄素不足;AC>1.4为核黄素缺乏。
❹抗坏血酸: 常用检查方法是测血浆抗坏血酸浓度。白细胞中抗坏血酸浓度虽是评价机体抗坏血酸营养状况比较灵敏的指标,且能反映机体抗坏血酸组织贮备情况,但操作麻烦,用血量也较大,故仅适用于研究工作。尿中抗坏血酸浓度受膳食抗坏血酸量影响较大而应用受到限制。口服500mg抗坏血酸4h内,测定尿中抗坏血酸的排出量可了解机体抗坏血酸的营养水平。评价标准见表5。
❺烟酸:常用尿中代谢产物N′-甲基烟酰

表5 评价抗坏血酸营养状况的标准

血清抗坏血酸(mg/dl)缺乏不足合格充裕
ICNND
建议修改值
白细胞抗坏血酸(mg/dl)
24h尿(mg)
<0.10
<0.20
0~7
<13
0.10~0.19
0.20~0.29
8~15
20
≥0.20
≥0.30
>15
>40
 
4h饱和试验*(mg) <55~13>13

注:抗坏血酸1mg/dl=56.778μmol/L
胺和N′-甲基-2-吡啶酮-5-羧酰胺/N′-甲基烟酰胺比数来评价。常用每克肌酐中N′-甲基烟酰胺毫克数来表示。美国国防营养联合委员会建议: 成年男子和未孕非哺乳妇女每克肌酐<0.5mg为缺乏; 1.6~4.29mg为正常。用N′-甲基-2-吡啶酮-5羧酰胺/N′-甲基烟酰胺比值评价,<1.0认为有潜在烟酸缺乏; 1. 3~4为正常。
❻吡哆醇(维生素B6):可用酶功能法进行评价。机体如缺乏吡哆醇,红细胞中转氨酶活性降低。体外试验补充磷酸吡哆醛促进这些酶活性增加的程度可评价机体吡哆醇营养状况。
常量及微量元素营养状况
❶钙:体内99%以上钙存在于骨及齿内。血液中的钙几乎全在血浆里。正常应用血清钙而不用血浆。因大多数抗血凝物质都与钙起反应。人体血清钙正常值为2.2~2.7mmol/L,儿童稍高,怀孕后期血清钙可能偏低。
❷磷: 成年人正常血清磷平均浓度域0.8~1.3mmol/L,婴儿1.6~2.1mmol/L。佝偻病儿童血清无机磷明显下降,维生素D治疗可使血清磷转为正常,骨折愈合中病人,血清磷可能增加。儿童血清磷有季节变动,夏季上升,冬季下降,可能与日光紫外线照射有关。胰岛素可使血清磷含量减少。
❸铁: 血红蛋白测定是估价缺铁的一种直接方法,多用氰正铁血红蛋白法。用比色法测定全血铁也可估算血红蛋白量。在检测缺铁状态时,直接测血清或血浆中的铁同时估算运铁蛋白的饱和度是必要的。也可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铁结合力。
❹碘:当膳食缺碘时,蛋白结合碘和尿碘排出量下降,放射性碘摄取量增加。单靠实验室检查而无临床和膳食史支持则难以确定碘缺乏的病因,因有许多生理状态和药物可产生类似改变。在营养评价中曾广泛使用血清蛋白结合碘、血清总碘和尿碘含量。甲状腺功能正常者血清蛋白结合碘一般315~630nmol/L。尿排出碘每克肌酐少于50μg时表明缺乏。
❺锌: 1961年首次报告人缺乏锌,症状是生长受抑制,性腺功能不足。血浆和红细胞锌浓度减少,尿锌排出量减少。不同血液成分中的“正常”锌值尚未确定。有许多疾病可改变血液锌,如恶性变、贫血、动脉粥样变、感染和怀孕。服雌激素避孕剂可使血浆锌下降。红细胞含全血锌的75%左右,而血浆只含22%。因此任何溶血可引起血清或血浆锌浓度的明显变动。血小板也含有一定量的锌。北京市对足7岁的1243名小儿发锌含量进行了分析,得出发锌正常值为110.7ppm。
❻铜:缺铜的重要症状是贫血、中性白细胞减少、与坏血病时所见相似的骨胳改变。常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血清铜的正常值成年男子和妇女分别为15和19.2μmol/L,许多报告的正常域为11.8~23.6μmol/L。新生婴儿血清铜较低,为7.7μmol/L。口服雌激素避孕剂可使血清铜明显上升,而孕甾酮一类避孕剂无此作用。
❼其他微量元素如钴、锰、钼氟、铬的“正常”值尚未适当确定。

表6 几项评价缺铁指标的标准

年龄
(岁)
性别血红蛋白(g/L)血容比(%)血清铁(m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
(%)
缺乏合格缺乏合格缺乏合格缺乏合格
<2
2~5
6~12
13~16
孕妇
4~6个月
7~9个月
男-女
男-女
男-女



<90
<100
<100
<120
<100
<95
<90
90~99
100~109
100~114
120~129
100~114
95~109
90~104
≥100
≥110
≥115
≥130
≥115
≥110
≥105
<28
<30
<30
<37
<31
<30
<30
28~30
30~33
30~35
37~39
31~35
30~34
30~32
≥31
≥34
≥36
≥40
≥36
≥35
≥33
<5.4
<7.2
<9.0
<10.7
<7.2
-
-
≥5.4
≥7.2
≥9.0
≥10.9
≥7.2
-
-
<15
<20
<20
<20
<15
-
-
≥15
≥20
≥20
≥20
≥15
-
-

表7 诊断贫血的WHO标准

测定项目认为贫血或缺铁的浓度
血红蛋白(g/L)6个月~6岁
6~14岁
成年男子
成年女子 不孕
孕妊
<110
<120
<120
<120
<110
血清铁(μmol/L) 成年人
运铁蛋白饱和度(%) 成年人
<9.0
<15
☚ 人体测量   营养与肿瘤 ☛
0001882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