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
❶ 基础理论名词。 八种治疗原则。见《医学心悟》。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这是前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通过八纲辨证,概括出的对多种病证的治疗,制订出来的基本法则。 一般说来,病邪在表用汗法;病邪在里,在上属实用吐法;在里、在中属实用下法;病邪半表半里,气机不调用和法;病的性质属寒用温法;病的性质属热用清法;积聚、积滞属实用消法;正气虚弱,机能不足的虚证用补法。早在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已介绍了八法的内容,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指出:“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清温补八法尽之。 ”对八法作了更系统的论述,并以此概括出治法的内容,实际已概括了中医治法的重点所在。 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已在八法的基础上发展为16种以上的治法。除八法外,还包括祛风法、祛湿法、理气法、理血法、祛痰法、开窍法、安神法、固涩法等治法。 ❷ 针灸术语。 一指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中八脉八穴的用法。见《针灸大全》。即指奇经八脉中相通于十二正经的八个穴位,配合八卦,从中按阴阳演变之说按时取穴。这八个穴位是:后谿、列缺、公孙、照海、临泣、申脉、内关、外关。 见八脉交会八穴条。二指进针时的8种手法,出《针灸大成》。 见下手八法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