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菩提达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菩提达摩?—528或536Bodhi-dharma

“西天”(天竺)禅宗第二十八祖,“东土”(中国)禅宗初祖。“摩”亦作“磨”,简称达摩(或达磨),意译“道法”,唐代宗赐谥“圆觉禅师”。相传为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一说属刹帝利种姓),香至王第三子。南朝宋末渡海到广州,继去北魏洛阳,后于嵩山少林寺“壁观”,即“面壁而坐,终日默然”,共打坐九年。关于修行方法:他主张一方面要求人们“舍伪”、“归真”,解决认识问题,谓之“理入”;另一方面要求人们去掉一切爱恶情欲,解决行为问题,谓之“行入”。北魏正光元年(520年)慧可来访求道,终夜立积雪中,至天明达摩仍不许入室。慧可遂以刀自断左臂,(一说遭贼砍断左臂),以示求道之诚,始被收为弟子,从学六年。达摩授慧可以《楞伽经》四卷,使禅宗得以流传。

菩提达摩?—528或536Bodhidharma,

“摩”亦作“磨”,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道法”。相传为南天竺(一说波斯)僧人。遍通三藏。南朝宋末航海(一说梁时)到广州,又往北魏至洛阳,敕住永宁寺,传禅法做译事,受到朝迁礼遇。后入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达九年,世称壁观婆罗门。提出“理入”和“行入”的修行方法。 “理入”即“壁观”,要求“舍伪”、“归真”,从理论上解决认识问题;“行入”即入“四行”(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教人去掉一切爱憎情欲,按佛教教义饯行。后世佛教以“教外列传,不立文字”为达摩禅法的特点。被称为“西天”(天竺)禅宗第二十八祖和“东土”(中国)禅宗初祖。唐代宗赐谥“圆觉禅师”。著作相传有《心经颂》、《破相论》、《悟心论》等,但真伪杂糅,不足为据。

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528或536Bodhi dharma

摩亦作磨,简称达摩或达磨。被认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唐代宗赐谥“圆觉禅师”。相传为南天竺人。南朝宋末航海到广州,又往北魏,入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达9年,世称“壁观”。提出其一套修行方法,“理入”要求舍伪、归真,“行入”教人断绝一切爱憎情欲,按佛教教义践行。后*慧可师之,受《楞伽经》4卷,并悟其心法,于是禅宗得以流传。

☚ 僧朗   达摩 ☛
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528或536Bodhi dharma

摩亦作磨,简称达摩或达磨。被认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唐代宗赐谥“圆觉禅师”。相传为南天竺人。南朝宋末航海到广州,又往北魏,入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达9年,世称“壁观”。提出其一套修行方法,“理入”要求舍伪、归真,“行入”教人断绝一切爱憎情欲,按佛教教义践行。后*慧可师之,受《楞伽经》4卷,并悟其心法,于是禅宗得以流传。

☚ 僧朗   达摩 ☛
菩提达摩

088 菩提达摩?—536

南北朝僧人。中国禅宗初祖。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南朝宋末航海到广州,又往北魏,在洛阳、嵩山等地游历并传禅学。一说南朝梁时至广州,武帝迎至建康,同年入北魏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达9年,世称壁观。所传佛法是以《椤伽经》为依据的独特大乘禅法。提出了理入和行入的入道途径。理入是从认识上舍伪归真、无自、无他,排除一切执见。行入则是去掉一切爱憎情欲,按佛教教义践行。所创禅法经慧可等嗣后弟子阐发,至慧能正式形成禅宗,故被尊为初祖。著有《少室六门集》等。弟子除慧可外,还有道育、僧副和昙林等。

☚ 慧光   慧皎 ☛

菩提达摩?—528Bodhidharma

简称“达摩”或“达磨”。南印度僧人。南朝宋末(一说梁普通元年)至广州,又往北魏,游洛阳、嵩山。授慧可《楞伽经》4卷,后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

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

“摩”,亦作“磨”,略称“达摩”或“达磨”。古印度僧人。据《续高僧传》载,属婆罗门种姓,精通大乘佛法。南朝宋末,一说梁普通元年(520) 或大通元年 (527) 由海路到达中国南方,被梁武帝迎至建康 (今南京),后到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九年,世称“壁观婆罗门”。达摩所传禅法,以《楞伽经》为依据,提出“理入”、“行入”的修行方法。“理入”要求“舍伪归真,凝住壁观”;“行入”指万行同摄的“四行”,即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理入属于宗教理论,行入属于宗教实践。该禅法经其弟子慧可等几代禅师的阐发,形成禅宗。他被称为“东土” (中国) 禅宗初祖。其主要著作为《少室六门集》上下卷。

☚ 基要主义   菩提伽耶 ☛

菩提达摩?~536

南天竺著名僧人。一般称“达摩”,又作“达磨”、“道法”,唐代宗赐谥为“圆觉禅师”。南朝宋末从海路到南海(今广州市),又至建业(今南京市),与梁武帝面谈不契,遂北上寓止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世称“壁观婆罗门”,又被称为“西天(天竺)禅宗二十八祖”之一和“东土(中国)禅宗初祖”。在少林寺,达摩曾以4卷《楞伽经》授慧可,初开中国佛教禅宗之风,被作为一种“发愤蹈厉,为法忘躯”的精神存在。
在日本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中国佛教禅宗传入,经吉野时代至室町时代200余年中得到广泛发展,形成了临济、黄洞、黄檗3个宗派。日本人非常尊崇在嵩山少林寺面壁的达摩,在国内也设了不少专供达摩祖师的寺院,如京都达摩寺,4个大殿包括门窗、墙壁,天花板有上千种数万尊达摩像,他们敬仰达摩忍苦精神的同时,又流露出对这尊偶像的某种希冀,将面壁静座的达摩改造成了“七转八起”的动态形象。

菩提达摩

Bodhidruma;Da-mo,reputed founder of the Chan School

菩提达摩?—528

简称“达摩”,亦作“达磨”。相传是南印度人。佛教禅宗创始者。南朝宋末航海到广州,又往北魏,住嵩山少林寺。传说达摩在此面壁打坐九年。后遇慧可,授以《楞伽》四卷。慧可承受了他的心法,于是禅宗得以流传。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08:21